绿林网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的读后感大全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的读后感大全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是一本由吴佳骏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感(一):文学评论家郑润良读后有感

吴佳骏是新世纪以来闯入文坛的一位80后散文家,他的作品从作为底层青年的个体成长以及切身的乡土经验出发,同时具备宽广的时代视野,成为一份无法绕过的见证时代的文学证词。《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写出了今日乡土社会所面对的沉疴以及各种新的问题,以及生存于底层之人的辛酸与苦痛,和精神世界中的善意、坚忍与光芒。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感(二):鲁迅文学院教师王冰读后

吴佳骏在《谁为失去故土的安魂》一书中,让人物在共同的境遇中实现了一种文学写作所形成的共性的融合,最终构成了一个典型化的人群。推而广之,在当下这个社会价值转型和文学叙事话语转型的大环境中,文学的“人民性”应该重新成为中国作家这个群体回归的价值定位,只有对于人民有了更多的发现和关注,一个作家才能在中国古已有之的家国情怀,在人类的普世情怀两个层面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写作中用人民性的形式和人民性的内容,实现文学的终极价值。而吴佳骏该书,无疑是对这种终极价值的有力呈现。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感(三):我读过,好书。

在重庆文学这个充满着小市民气质和娱乐精神的世界里,吴佳骏显得非常另类,他以文学的纯粹、高贵和尊严为目标,把文学写作作为精神的救赎,如同一种宗教,充满了怜悯、同情和爱。这既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看到了重庆文学坚韧的力量和希望。尽管吴佳骏经营的是散文,而不是敏感而尖锐的先锋诗歌,也不是冗长而有故事的长篇小说,但他的散文却抵达了文学的本质,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吴佳骏的出现,也证明重庆的纯文学是有力量的。吴佳骏的年岁虽不大,但他的散文却非常老道,有中年人的气质,他这本《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最厚实、最有力量的重庆散文。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感(四):不跟风,不讨巧,不趋同,不媚俗

吴佳骏是一位青年散文家,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写作不跟风,不讨巧,不趋同,不媚俗,甘于寂寞和清贫,用朴素而挚情的笔调,以现代观念为烛照,抒写那带着几分苦涩的“悲剧性”的人生篇章。这些篇章是沉甸甸的。我仿佛随着作者沉潜在那生他养他的苦难的山乡,在风雨途中,在漂泊路上,穿梭在城市人鄙夷和歧视的眼神布下的网里,体察他“处处含悲辛”的苦味的亲情与乡愁。所以,《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不是浅浮的或梦呓般的时尚之作,而是一本朴朴实实、充满泥土和草腥味的自忆、自叙、自思、自省的心灵透影之作。这在当前拜金主义横行、怪奇媚俗散文泛滥之时,作者不哗众取宠,坚守自己散文创作的一片净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读后感(五):可谓是《中国在梁庄》的另一个版本

这是一个没有故乡的年代,这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岁月。

读完这本《谁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让我对城市的恐慌和冷漠,更加恐惧。

每个人都拼命地扎进城市,为了所谓的机会,为了改变所谓的命运。

然后,如若有一天真的满了行囊,却发现,无法把这些带回去时,该是何种感受?

——是的,我们没有“家”,只能在柏油马路上孤独地游荡,仿佛再现“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情境。

当然,吴佳骏也是无奈的,他无法逆时代之洪流。

但他是清醒的、无畏的,如堂·吉诃德般,为阻止一代人的精神变为荒漠,留下三五片言的新绿。

这本书,为即将遗忘的记忆,为即将消逝的村庄,立碑立传,让人为之伤感、动容。

叙事甚佳,笔力甚骏,作者的这一曲乡村挽歌,如轻祷,如凉风,让夜晚变得漫长而清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