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是一本由林必忠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202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读后感(一):这本书真的太开眼界了!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生肖兔年纪念币,在2022年12月底开始预约,我早早地就上好闹钟,没想到竟然秒没,最终还是败北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银行预约抢购,总发行量1.2亿,预约是600万个名额,实在没想到会这么火爆。现在淘宝、闲鱼、小红伞上都是转卖的信息,原来有很多人靠软件或人海战术囤积了大量货源。问了几个朋友告诉我,其实这种钱币的升值潜力不大,大多都是炒热度,等热度过了基本不会溢价太多。

说起收藏,主要就是两类人群,第一类,是纯粹凭借兴趣爱好,修身养性、鉴赏把玩;第二类,以收藏买卖为职业,长期在这个行业谋生,靠此赚钱。收藏与古玩密切相关,收藏品不分善恶,但人却有善恶之分。收藏圈就像一个江湖,这里有刀光剑影,有尔虞我诈,有防不胜防的欺骗套路,也有侠骨柔情的感人故事。

《收藏圈》这是一本由身在收藏圈内的专业人士撰写的纪实文学。作者将自己进入文物与考古行业迄今四十余年的经历与见闻中关于收藏行业中五花八门的骗局进行搜集、记录、整理和研究。透过这本书的写作,将这些惊心动魄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和骗局、经验和教训予以公开,希望能给更多喜爱文物收藏的大众以警醒。

文物收藏看似入门容易,其实门槛很高,上当受骗的往往是那些自觉有一定鉴别能力但却又研究不深的人。“打眼”是古玩圈独有词汇,意思是没看好买了赝品。买了“打眼”货不但赔钱,还要丢人现眼。所以一旦“打眼”,发现后货主会赶紧把货锁起来,不再给人看,怕被同行人当笑料说出去,有碍自己的名声。

这本书真的太开眼界了,堪称比小说还精彩的收藏圈打假故事集,行业黑话、设局圈套、文物鉴别,核心元素丰富又全面。例如,眼见都不能为实的挖宝,精妙的骗局往往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让你亲眼见证“古玩”从地里被挖出来的那一刻,让你深信不疑。造假的工艺之高超,更让人膛目结舌。更深刻的是人性,单纯的人受骗,往往是轻信了别人的善良;复杂的人受骗,往往是高估了自己的精明。

全书分为类别篇和现象篇,类别篇中包含了钱币、铜器、青瓷、石器、黄金、玉器、漆器、玻璃器、古籍、古家具、紫砂壶、珐琅与景泰蓝、邮票、书画等众多收藏品类的打假、打眼故事;现象篇中则将当下社会现象和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讲述和分析,包含“专家、义捐、国宝、拍卖、碰瓷”等等。

每一章节中,作者都特别设定了“真假辨别”和“防骗手记”两个主题内容,为大众科普文物鉴别的基础知识和防范被骗的方法。

书中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也是很多人打眼和被骗血泪教训。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通过阅读故事看清收藏圈的复杂和人性的黑暗,又可以通过作者所普及的文物鉴赏及鉴别知识增长自己的相关见识。推荐阅读!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读后感(二):一本妈妈爱读的书

说起来在收藏里上当受骗,老妈还是有过一次经历的。老妈在一个节目中看到了带证书的金币精品,看到主持人拿出一套又一套的金币,一张又一张的证书,再加上主持人口若悬河的介绍和还剩多少套的紧迫感,立马打电话定了两套。收货的时候连极外行的妈妈都看出来这怎么都不像是正规的金币,妈妈给我和弟弟打了电话,我们俩赶紧跑回家去,好说歹说拒收了。 那以后,妈妈得出了一个有用的结论,那就是:不懂的东西,不碰。 这一条一直坚持到今天,还是蛮有用的。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本《收藏圈 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立马入手了一本回来和老妈共同阅读。平常不太喜欢看书的妈妈,看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每次回家她都要举三两个例子给我听。看来这本儿专业收藏家,纵横收藏界几十年为我们攒下的诈骗故事,不仅可读性强,而且会给收藏圈内外的人提个醒:收藏水很深,入水需谨慎。

选几个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觉这几个故事可以重点分享给自己家的老人,现在世界上的诱惑太多,老人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容易成为收藏圈盯上的对象,多给老人看一些这方面的故事,也算给老人们打打预防针。

头一个就是“小姨家的唐三彩”,当然这里的“唐三彩”是打着引号的,这些产品并不逼真,甚至是一眼假,为什么还能让小姨那样没有基础的人笃信呢?主要是故事中的小姨那个年龄段的人,对于白纸黑字和专家学者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可,小姨就是听了所谓专家的介绍和认可,才认为自己手里的唐三彩就是真货。殊不知现在网上的所谓专家,为了钱,甚至可以昧着的良心作假,你看中的是他的专业知识,他看重的是你的钱包。他深深知道,鉴定出一件所谓真的藏品,能顺利得到鉴定金的机会,比鉴别出假的要多得多,所以他们就信口开河。很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以毒攻毒,用一根塑料管子,让专家现了原形。 老妈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没有靠谱的知识,别人提供的所谓专业知识,不要轻易相信。

老妈这几天经常给别人讲的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白玉观音的故事。如果说刚才的小姨是被专家骗了,这个故事中的林东东就是被托儿骗了。托儿是买卖中常见的现象,因为看似与买卖无关,所以他们说的话,买家特别容易相信,他们如果再参与竞争,买家更容易有一种恐慌的感觉,仿佛该出手时不出手,这宝贝就离自己而去了。妈妈说这种做法和电视中说还剩几套,还剩几套是一样的,让人有一种这东西很抢手的感觉,就跟过去看到排长队就忍不住也去排一样,是一种从众的心理,这个时候人的关注重点就变成了我能不能抢到,而原本应该注意的这东西是真是假就被忽略了。 我问老妈以后这种东西你怎么鉴别?老妈说如果真那么好,最后他们不会让你抢到。嗯,虽然简单,但是至理名言。老妈说,这就跟在路上捡了一根金项链,然后忽悠你你去平分一样。如果你坚持把金项链给到对方手里,自己坚持拿钱的话,对方起来就会走掉。 能让妈妈读得如此投入和过瘾的书,棒棒哒。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读后感(三):揭秘收藏圈真相,看透人性江湖

看过《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作品的人,大概都会对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怀有很大的好奇心。

有多少人是抱着“捡漏”的想法在这个有名的旧货市场里找“宝贝”,用各种方法鉴宝,希望能够走运地入手一件身价不菲的文物或古玩,然后实现一夜暴富。

这便涉及到一个神秘的圈子——收藏圈,也是一个江湖。

这里聚集着这么一群收藏家,也许是出于爱好收藏和鉴赏古玩,但更多的是将收藏作为一门生意,倒手之后可以赚个盆满钵满,搏的既是眼光和技术,更是一种运气。

在收藏行业里,也有着它的“潜规则”,就是愿“赌”服输。有利益的地方自然就容易充满尔虞我诈。为了获得利益,造假、诈骗等行为自然会存在,普通人往往难以辨别,也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了,不但无法“一夜暴富”,更有可能倾家荡产。

图源:网络

林必忠毕业于考古专业,又曾经担任过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创立重庆收藏协会,对文物和古玩十分熟悉,也了解收藏圈的情况,是一位资深文物工作者。

在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曾经遇见过许多的事例和案件,见识过大量的骗局,还曾经协助有关部门破获文物走私犯罪团伙。

现在,林必忠特意撰写了《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一书,幽默风趣地讲述发生他十多年来在收藏圈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揭露收藏行业的骗局,科普防骗知识和收藏品真假鉴别方法,同时也向人们普及中华历史文化常识,展现文物考古工作真实而艰巨的一面。

说收藏、说文物古玩、说考古的书很多,而这种揭秘真实的收藏骗局题材的书,说实话很少见,不禁看得津津有味,又无限感慨。

想不到收藏圈的那些事儿比电视剧和小说里所描述的更刺激,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生活远比艺术作品更精彩!

无论是什么古玩文物,铜钱、铜炉、瓷器、石器、玉器、金银、漆器、古籍、书画、家具等等,都有办法做假,技术高的能让人无法分辨,掉进陷阱。果然最是套路得人心,让人防不胜防。

作者的好友老郭,初入收藏圈,就因为太天真冲动而上了当,连作者都摁不住他,楞是被几个人合伙骗走了两万多块,只换回来几块银元“袁大头”,这下可真的是“冤大头”了。

作者的一个网友林东东,在旅游途中的古玩市场看到一座近乎无瑕的白瓷观音像,因为当时身边有“托儿”一起抬价,使得他冲动地出了高价买下这座瓷像,后来经过鉴定是赝品。

其实瓷器的造假有许多手段,鉴别也有多种方法。有些人会对瓷器进行人为的磨损做旧,冒充年代久远的老瓷器。

在奇石界,常见的诈骗手法就是用人造的假冒天然的。一位公司老总老石就曾经因此受过骗。在两个自称专业编辑的吹捧和编故事下,老石昏了头,便轻易地钻进了人家布好的陷阱,花巨资买下对方的一块造假逼真的图案石。

石头上的图案其实是通过涂蜡、化学品浸染、炙烤等手法做出来,用褪色剂一洗就可以洗掉。但是受骗者往往因为过于自信和相信对方而忘了进行检验,因此中招。

很多诈骗行为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利用了受骗者的心理,一步一步地引诱其进入陷阱。可以说,骗子也是心理大师,总有人会被其利用到。就如作者所说:没有骗不了的人,只有不合适的套路。

虽然很多骗局都十分高明,造假也很逼真,但赝品终究会有被识破的时候。

骗局能骗到的,往往是那些心里有着强烈贪欲、心怀侥幸的人,虽然对文物一知半解,但总想着能够从中占到便宜,可以大赚一把,结果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只被宰的“肥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骗局,明明旁人已经提醒是诈骗,仍然有人不愿相信,不顾一切投入进去,把钱送到骗子的口袋里。

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别人的故事时,总觉得自己不会像他们一样上当受骗。但是,如果当你面对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时,在高超的造假技术下,在人性的驱使下,又是否真的能清醒辨别、幸运躲过?

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古玩收藏又懂了一些,但是,我们真的能完全了解这个圈子吗?这是一个人性江湖,要想不受骗,最根本的便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