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尘之上读后感1000字

浮尘之上读后感1000字

《浮尘之上》是一本由季江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尘之上》读后感(一):我心目中的文学名著

作为那个年代的过来人,读完季江勇老师的《浮尘之上》。感触良多,其中最大感受有两点:一是内容真切,二是语言活泼流畅甚至不乏幽默感!不愧为教育界的瑰奇之作!正如曹文轩老师所言“直踩中国教育的痛点”。余光中大师年近九旬,不要说大师的文学成就,仅其人生阅历而言,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大师给晚辈江勇老师的评价独到而又中肯:也许可以说是《儒林外史》的当代版!

《浮尘之上》读后感(二):读《浮尘之上》有感

昨天晚上加上今天早晨一口气看完了季老师的《浮尘之上》,强烈推荐,写的太好了!文中从主角方成冰,一个来自农村考进省城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季开始写起。文中应该是两条线,一是通过方成冰的工作经历勾勒出九十年代初面对高考的教育现状和各种官场众态;另一条线是方成冰的情感线,从学校的初恋许可可到姚天香,再到农村姑娘的秦玉,折射出不同性格与出身人的不同选择,结局是相对圆满(婚姻),却又无奈的(现行教育状态)。写的真的太好了!

《浮尘之上》读后感(三):一部厚重的生命之书

季老师十年磨一剑,四年草创又四年雕琢,终成佳作!拜读几个章节,不知为何,竟想起韩寒的《三重门》来;但《浮尘之上》的文气之盛,韩寒的《三重门》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浮尘之上》的内涵更能显示出生命之重。余光中先生认为《浮尘之上》是《儒林外史》的当代版,我以为还不足以能够表达这部书的独特之处。《儒林外史》是“无我”之冷眼看世界,描绘出儒林丑态;而《浮尘之上》是“有我”之体察世界,好似“经历过一番梦幻”,大有此种生活没有经历过便不知其中之深邃之感,正是一部绝妙的教师心灵史。“燕城"也许是谐音,“时间已是公元一九九五年,再过两年,方成冰就到了他的而立之年”,或藏其真,而结尾马相伯的一句话是振聋发聩之声,空谷久荡,何止让主人公“眼神缥缈而悠远”,给所有人一种意味隽永之感!好书!深得《约翰克里斯多夫》三昧,作者喜爱此书,此书也是我深爱之书,曾丰富过我的心灵世界。《浮尘之上》是我理想中的生命之书,这两年,令我感动的,除了李佩甫的《生命册》,就是这部《浮尘之上》,一部能让人找到生命之感的好书!大赞!

《浮尘之上》读后感(四):浮尘之上

书读的有点慢,我就生活在方成冰、万世仁、贾旺才们一心想留下来的燕城地区,所以书中的地名大多熟悉。但对农村学校的情况不甚了解,看了书还是受到冲击。书中两个内容我感触较多。 一是农村教师的清贫,当然情况可能是10年前,现在的待遇应该好了,但至少曾经有过这么清苦。就是这种条件下,老师们还是能够尽心尽力,安心工作,培养了一批一批的学子。 二是我们教育的方向问题,到底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提高素质。我们是要考试机器,还是要全面素质高的人。这个问题,可能到现在也没解决好。现在的家教培训机构是多如牛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学校和家庭如何来培养孩子,大多还是在老路上走着,只重视高考的几门课,平时生活都围绕这几门课,缺少道德和性格的教育。 最近网上有报道,山东胶州市一中高考生常升今年报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但在陕西师大没招满的情况下,常升竟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后来才得知,志愿被室友兼挚友郭某篡改,郭某的分数比他略低相反还被录取了。郭某的行为就是没有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红线,用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这种丧失底线的行为跟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不足是有直接关系的。 最后再说说书中反映的另一面,官官相护。这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已。 全书内容刻画非常写实,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生活。

《浮尘之上》读后感(五):余光中、曹文轩、周梅森点赞《浮尘之上》

余光中:

季江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浮尘之上》以生动的叙事和活泼的语言勾勒出九十年代初中国教育界的沉沦与提升,也许可以说是《儒林外史》的当代版。社会转型了之后,官场乃呈现上下徇私,左右逢源的腐败与贪婪。其中主角方成冰到小说的结尾终于为爱情而结婚,并为学问升任为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正式教师,其实是季先生对社会乐观的希望。

曹文轩:

颠覆传统的师生形象,直踩中国教育的痛点。

阅读《浮尘之上》是一次精神上的历险,书中描述的很多场面令你惊叹,错愕,惶恐和愤懑。你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教师和学生完全不是从前小说中的脸谱化人物,而是更抵达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作者眼中的教育是一场巨大而深重的民族灾难,可怕的是,当下国人却无视这种灾难而趋之若鹜。

周梅森:

难得在今天有这样一部以教育为背景的厚重小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积淀;难得在当下有这样一部以师生为题材的洪篇巨制,让我们再次领略青春岁月中的赤橙黄绿。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折射着中国大社会的纷纭和是非;校园里的各色人物展示着人生的艰辛与美丽,也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和丑陋。作者在精彩的故事中,渗透历史与文化,让文字呈现出斑斓的气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