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旅人》读后感1000字

《书旅人》读后感1000字

《书旅人》是一本由钟立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旅人》读后感(一):钟立风的书,可以看一下

看过《像艳遇一样忧伤》,后来看到《书旅人》,于是果断收藏了。 感觉钟立风这家伙相当博学,看的书非常多,而且貌似记性了得。至于他的歌,至少现在听不惯。 《书旅人》写的不错,天马行空,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感情细腻。 有一点单独说一下,作者似乎以个人好恶来叙述人和事,有的事明明有违伦常,却轻描淡写,落得风趣乐呵,让人怀疑作者的价值观。(此为个人看法) 书旅人,这名字不错,书,旅,人,这本就是一种态度,也是我向往的生活态度。

《书旅人》读后感(二):和钟立风爱得不够

图 | Artsy

《书旅人》读后感(三):哎呀,好喜欢

这大概是我读过最久最久的书,不是因为他有多长,是因为他的“广泛”,他提到的音乐,说过的人,聊起的影视,每一个生疏的名词,我都好有兴趣去追查,但每一个名词都像是在打下一个泉眼,汩汩的泉水发现每一块都是一片海洋,不经感慨像是钟立风、李健最种文人在一起聊天有多有趣呀,大概永远不会空场,你说一个名人趣事,我说一段历史逸闻,刚刚我们因为分享刚入文坛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偶遇海明威时也是紧张到隔着对面人行横道就大喊“大——师!”而会心一笑,下一秒又信手拈来说起死亡金属圈里在那些主儿在台上嚎叫着喷涌着,下台来还不过是一捋长发问声:“哥们儿,有皮筋吗”,时间里即使留白也韵味,所以我们为什么有时候会言语之间只剩相顾无言,唯有手机光两行呀,还不是读的书少了,经历的事太局促了。

《书旅人》读后感(四):偶来漫笔

能够随时放下、抽离,又随时拿起、进入的书无疑是非常好读的。当然,这种“好读”可比易读高级多了。

这不,我昨晚喝着咖啡,想着冰箱里存的白葡萄酒,听着一首又烈又浓情的歌《你就不要想起我》,就读钟立风的《书旅人》第二部分“流浪者旅店”,纷纷扰扰,熙熙攘攘,跟随他似乎也踏上了不太明朗的旅途,城市的、胡同的、小说的、猫的女人的、河流的、水手的、梅雨季的,还有各路朋友的……困意猛烈袭来时便上床入眠,混杂情愫的噩梦拍打着深陷角色的自己,半夜呻吟或呓语,向不敏感的爱人发出请求搭救的信号,也缩进被窝,弃枕而泣:如果说沉默是白天里的语言,那么眼泪就是夜间的语言。我似沮丧又分外自知地感觉到自己掉了三颗雨珠,就又毫无知觉地投身梦境了,至晨时醒来前再没什么事,仿佛前半夜无可名状的纠缠也消解了。

我想及继续读《书旅人》——听故事,又坐回椅子上,好像是夜未停,顶多有个中场休息。肚里仍翻着咖啡味——手上的也还隐隐流散——前几分钟频频产生饥饿感,但这会儿又平静了。我考虑着,自己或许是个不太容易释怀的人,尤其是牵涉亲密关系、爱与平衡之事,但也极不容易爆发,应该说真的很难,因为总觉得人性瑰丽,深不可测,并非件件需要如公案般给出评判——事实上,它甚少被要求上台,大多情况只要彼此的态度和精神沟通到位就足够。至于真实的流动,不妨任其水漫金山也好,“花前树下日月长”亦罢,都可圆融得有滋有味儿。

我低头一股劲埋下去,不由得接着再沉迷其中。眼底守着些风景,心下留着点秘密,兴致犹然,只得跳身出来结束这段漫笔。如此甚好。

《书旅人》读后感(五):所有欢愉,都以眼泪做底

最好和最坏的事,都发生在一开始。打开扉页,直接就是惊着我的句子:

“漫步和阅读都满足了我

眼睛的情欲。”

如此具备总结感与精准度的句子,真的不需要放在某个结尾,或干脆是全书的升华吗?作为一个深谙某些写作套路的人,我有一瞬间,产生了一些可惜。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份“可惜”是造作的。

人生不是写作文,就像我也曾以为自己硕士毕业滚回老家就是故事的一切框架。不承想,拿到这本书的那个下午,距离我飞去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生活,仅剩三天时间。

没有按照“应有”的样式生活,是我的缺失也是我的财富。大城市的户口和小城市的安逸从未牵绊住我不断逃离的脚步,这些决定是狡猾的,也是坚定的。

我想,狡猾与坚定早已是许多歌手和诗人的常态,他们沉湎其中,也从中汲取,他们南下北上,琴盒开了又关,书页翻了又阖。

朋友和我惊叹钟立风的歌词写得有多好,我望着她闪亮的眼睛笑意盈盈。所谓的美与所谓的妙,是安适生活得不来的经验,能从字句里感受到作者的丰富性,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加码沉积,变为人群中辨识度极高的一位。

因为你很明白,浑浑噩噩之人,写不出“蓝色旅馆里你收到一封信/这一次是老板娘泪如雨滴”。

阅读的过程里,和旁人感叹,钟立风最惊人的,是始终保持纯然的自律。这自律包含坚持阅读,保有趣味和放纵思绪。整本书流动的情绪总让我忍不住哀叹一些二十几岁就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可憎的青年,甚至隐隐地,包括自己。

但也不想自我怀疑,旅行和阅读,作为日常之物就可以,像他书中说的,有时候在阳台读一本书,也等于做了一次旅行,像止庵说钱锺书和杨绛都懂得用平和视角写知识分子,既不高看,也不贬低。

精神欢欣固然好,若偶尔未必那样欢欣,一时也可以丢开去。

像“冷血”的卡波蒂也想做午夜歌手,内秀的安徒生也想唱歌剧,我想,钟立风不止在读作品,那纸页背后作家们的多面性,也是他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如此想来,好生羡慕他的朋友,比如莫尤塔,比如357,他与他们之间,是远大于交流书旅,约等于交换人生的关系。

你知道的,看着别人的书单,总会心内惶然,加之酷夏久长,惰怠蔓延,忽然翻到末尾书页,竟一时怔住。

也曾勤奋地积攒书单,也曾做过伸手触碰遥不可及但竟最终达成的事,却又是从何时开始,由着性子,胡闹玩耍。

有人写下钟立风的灵光与勤奋,他总能把片刻的涌动抓住,记录,这很细碎,也很要紧。

我也是喜欢带着书旅行的人,但不一定每一本书都能和当下的旅行产生某种关系。譬如带着《西班牙旅行笔记》去澳洲,或者在热带地区看《伊势物语》……

但最终,“没关系”渐渐成为一种绝佳关系,你可以片刻抽离,可以冷静以对,可以像这位书旅人一样:

“又是某种双重快乐的感觉,这快乐使人下坠也使人上扬,而上扬时有悲伤,下坠时也充满欢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