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旅人》读后感1000字

《旅人》读后感1000字

《旅人》是一本由[日] 汤川秀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人》读后感(一):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变数

对于物理这一门学科,我说不上是喜欢,也说不上是讨厌。原本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应该是在某些程度上喜欢这门科目的,在初中的时候我也是很喜欢物理的,那个时候的物理老师是我所有老师中最博学的一个了。我们经常会在办公室和老师探讨各种知识,而他所讲授的物理也总是让我觉得平易近人,那个时候我觉得物理很简单。

可是这一切都在上高中以后就变了,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是教物理的,可是我却从此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不是因为物理变难了,而是接近物理的途径对于我来说,没有初中时候那么有趣。说来也好笑,我们每个人对于学习一门知识的缘由,都是因为喜欢或者好奇,于是我们才会不断去了解。

在没有开启阅读之前,总是担心自己读不懂,害怕诺贝尔奖的物理不被我理解明晰。好在,书中讲述的均是关于如何同物理结缘,物理给生活带来了改变,这样贴近生活的叙述让我感觉“平易近人”。看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听邻家哥哥讲故事,有时会会心一笑,有时也会不断好奇进展。

在汤川秀树的介绍中,学校的学习环境是影响他的很大一个因素,他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感悟了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相处注定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孤独,而孤独是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的常态。汤川秀树还介绍了他的家庭,虽然经常搬家,不过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变化让他更加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他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但是却和母亲格外亲近,而妈沉默的性格也遗传给了他,让他更加容易沉浸在学习之中。

曾经他也只是一个沉浸于文学的人,每日在荒野之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翱翔,他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力之中,却从未想到未来有一天自己会与物理结缘。或许这就是人生的魅力吧,我们站在如今这里,总是看不到未来会如何,分叉路口随时会出现,我们的人生瞬息万变。我们很难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筒自己和解,但这正是因为我们在时代地推动之下不断快速成熟,我们总要寻求一个平衡。

每当看到别人的回忆录,我总是试图从中找到一丝我能够学习的东西。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旅人》读后感(二):孤独的旅人 非凡的天才

汤川秀树在自序里写到“我作为一个科学家而成长起来的道路,就是我作为一个人所走过的同一条道路”。这给我非常大的温柔感和触动感,在他个人前二十七年的生活回忆里,这样的感受是非常多的。

波澜不惊的非凡人生,封面上的这句话是真的贴切。一路以来的顺利升学,对数学喜爱度的降低,与物理学的结缘,做研究时的苦闷和灵感,看上去就是那么顺理成章毫无意外。但是他研究的成果、创建的理论使他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欸,这一刻,所有的顺遂好像都不平凡了。

在一开始,我就带着找东西的想法阅读这本书,想去看看是什么影响了他,是什么激发了他,又是怎样的经历成就了他。这反而大大影响了阅读体验,因为就是这样看似很平凡很普通的时刻和经历造就了他,他本身就是不普通的。

书籍的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他的青年时期,或者如他所说 ,是他可以全身心投入研究的阶段。他是内敛害羞的,或许是京都的氛围,或许是打小的老庄哲学带来的厌世感,他的内敛沉默强化了他的孤独。在他的青春时期,

指向其未来研究物理学的不多,搭边的可能是是他对数学的喜爱。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父亲、母亲的记忆,对所处环境(变动的家、学校、街道等)的回忆,他是一个孤独但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少年。他一直有着厌世情绪,自我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社交范围较小,甚至在厌世情绪较为高涨的时候想要去当和尚。

我一直感觉他是孤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孤独,也是学术道路上孤独的旅人,当他在思索研究方向研究难题时,这样的想法尤为强烈,那是一种只有他才能吸收而且必须承受住的孤独。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给他灵感,也或许可以给他慰藉,但这终究是他一个人的旅程,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试错中犯错,在试错中成长,折返多少次失败多少次,都只有他。

所以再看见最后终于在定下的方向里获得成功的他,会觉得太棒了,就像一本完结的小说,主人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圆满。

前面的少年时期,我还没有那么感受着他的艰辛。但是在后面读完书,成为大学老师后的他,让我感受到了艰辛。是寻找研究方向时不知结果不知对错不知方向的艰辛,是看见他人研究成果较自己思考更进一步的无力,是在同行迅猛发展理论但自己却毫无进展的苦闷。看起来他在27岁是提出日后获得诺奖的理论,非常年轻,但这中间的艰辛想必足以吓退一部分人。

汤川秀树1907年出生于东京,目前来看,他的成长之路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有着相对优渥的生活,热爱阅读,还会提笔写童话,喜欢解数学几何题,思索着进化论。要说他的成就,真的无法归功于某个因素,是京都的环境造就了他,也是所接受的家教,甚至可能是那个校长,如果不是校长与其父亲沟通过,或许汤川就被父亲安排去了技校,那还有什么后来的科学家呢。

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是片面和割裂的。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1907-1934,读到物理学界蓬勃发展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原来在我的祖国水深火热的时刻,世界上其他的领域却不都是灰蒙蒙的。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历史割裂感,但也在提示着自己的无知圈。

《旅人》读后感(三):没有登顶记录的攀登回忆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在山坡顶上的一家小茶馆里歇脚的旅人,这时我并不去考虑前面是否还有更多的山山水水。”

这是一本成功人士的回忆录吗?

慕名而来的读者或许要失望了。

汤川是一个非典型的精英,却是一个典型的天才。

同样是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回忆录不像海森堡或是薛定谔那样充满了不可思议,这本书没有对辉煌时刻的反复描绘,也没有对让他名满天下的介子进行过多介绍。

这本书反而像是一个普通的登山者的回忆。而在这回忆里没有攀登过程的辛苦,没有山顶风景的美妙,只有这位攀登者在沿途见到的不起眼风景,和他曾遇见的人。

书早已读至过半,汤川却还沉浸在描述自己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这不得不说很符合他在书中对自己的描述:对琐碎小事十分关注。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还原了光环背后的汤川秀树。

他并非如主人公一般闪耀,他总是不太起眼的那一个。

进入大学之前甚至被父亲怀疑,

与爱人的初见,对方留下的印象也不太正面。

初次作为讲师登场,学生却评价其上课风格为:

这一切听起来,跟天才好像完全搭不上边啊?

作为一个对地质学极其不感兴趣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跟Sheldon几乎一样,与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好在汤川多拥有细腻敏感的心思,所以在上述这些悲剧背后,他又补写上了那些温暖的结局。

正是母亲和老师的极力阻止,才让汤川得以进入大学,这艘没有舵的小船才不至于迷失。

妻子眼光毒辣,虽没被对方的性格和长相吸引,通过她不知如何辨认得出的结论:秀树拥有勤于思索和才华横溢的头脑,便认为他是可以托付一生的对象。皮囊和性格只是现象,而一个人真正追求的东西是否具有价值,才是妻子所认可的本质。

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见解,实在让人震撼。汤川将这一观点写在书中,二人的爱情便不必过多言语描述。

那位刺头学生,日后也成为了汤川笔下形容的:“研究中最得力的合作者。”

如此一来,不难看出汤川的个性来。世界对汤川而言虽苦,但也能为他的苦乐园。

这本回忆录没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巧合,也没有上帝启示下的灵光一现,只有一个内心刚毅却内向的人,在默默记录自己人生那些非高光的细节,他单纯的头脑告诉他的目的是必须要解决问题。

而此次的问题是他的成功回忆,他给出的答案便是他的人生记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