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贼读后感1000字

天贼读后感1000字

《天贼》是一本由[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贼》读后感(一):【慎点】书刚刚到还没看 看了再写

著名科幻小说家奥森•斯科特•卡德是美国科幻史上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两年内,以《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蝉联“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奖的作家。《天贼》正是开启他科幻之路的处女作,卡德表示:“我所有的故事始于天贼。”

作为科幻小说家,卡德著作颇丰,共有12个系列。《天贼》1979年首次在美国出版,是卡德的科幻处女作。此前,他只是在美国著名科幻杂志《模拟》上面投稿他的短篇科幻小说。而他之前的短篇小说,虽然得到一些好评,却也被编辑认为结构单调,故事跟流水账没有区别。

被编辑泼冷水的卡德,重新构思了他的科幻故事,并尝试从书中每个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描述一个世界——这就是《天贼》的诞生。

《天贼》读后感(二):沃辛星球~社会应该如何发展,人应该如何面对苦难

在读完安德的游戏系列三本之后,7.8本外传影子系列,异族屠戮等等之后,被作者构建的世界以及深刻有趣的内核吸引,自然而然就找到了这本奥森早期所写的作品。据说,这本书是奥森的第一本,但当时写作技巧并不成熟,以致并不吸引人。所以他在十年之后又重写本书,可见作者真的喜欢。 几个关于本书喜欢的点 首先是一如既往对人性的细微观察,关于这点是体现在沃森农场上发生的社会重建的过程,服用森卡到外星建立人类世界的时候,因为飞船事故,除了詹森全部人都失去了记忆变成了孩子的思想,大人的身体,而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准则的建立是怎样一步一步成熟的。 另外,奥森对孩子与大人这种对立关系的体现。比如总是在文中描写一些天才少年,而大人世界往往把一切变得死板,丧失生气。天贼里的首星上。一切都掩盖在钢筋建造的城市下,看不到天空,所以自然的事物都被机器代替,使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同时感觉到无奈却有适应环境。而且在沃辛星球建立之后,蓝眼人又扮演起了疯狂父亲的角色,自以为能够为普通人消除悲伤,便有义务为别人消除痛苦,等到自己的痛苦要被别人消除时,才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么的荒唐。

就说这些吧,真的很喜欢这两套书,安德和天贼,喜欢到相信任何对这两本书深刻感悟的人。

《天贼》读后感(三):“沃辛”系列的一些个人理解的参考资料

首先,很高兴能看到一直有关注的“沃辛系列”也终于要出中文版了,虽然目前只看到《天贼》和《沃辛传奇》的出版消息(而按安德典藏版那套书的计划,应该还有一本《背叛之星》也会出),不论如何还是静候佳音了。

关于这个系列,国内的科幻迷可能不大了解,因为我想包括我在内认识卡德的大伙估计都是从获奖颇丰且改成电影的“安德”系列开始的,以至于国内对于他的其他系列作品则鲜有人问津。

简单来说,卡德正式创作大概始于1975年,主要作品我所了解的是英文科幻百科网介绍的四个系列(http://sf-encyclopedia.com/entry/card_orson_scott),包括“沃辛”系列,“安德”系列N部曲(目前到第12本了好像,国内卡德系列作品也只有这套有部分中文版,最近百花文艺出版社成追忆主编在陆续出版或再版该系列),“回家”(Homecoming,该系列网上也曾有人翻译,译名为《地球的回忆》)系列五部曲,“阿尔文制造商”(Tales of Alvin Maker)系列八本(貌似是主线加外传)。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沃辛”系列。按照科幻百科网上的说法,该系列于1990年出的《沃辛传奇》应该是对其在1978年出版的短篇集《国会大厦》中收录的几个短篇(如《沃辛纪事(Capitol: The Worthing Chronicle)》)以及1979年修订的中(长)篇作品《热眠(Hot Sleep)》(也就是果麦翻译出版的这本《天贼》)进行的整合扩充,而在此之间的《沃辛编年史(The Worthing Chronicle)》(1983年,据说内含《国会大厦》收录的11篇故事中的6篇加上该短篇集未收录3篇的故事)则应是整个系列中最为清晰可观的一部,因而曾被誉为卡德最优秀与最具启发性的作品。

以上就是个人对上述引用的英文科幻百科网相关词条的大致理解和翻译,英文战五渣,难免理解有误望见谅......

《天贼》读后感(四):《天贼》的正确阅读方式

我并不想掩饰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失望,它省略过多、推进过快、缺乏足够引人的细节,却在无关紧要之事上耗费了不少笔墨;后半部分则完全沉入了应对蛮荒生活、挣扎进行文明重建的泥淖里。

而我意识到应该怎么读它,是在读《沃辛传奇》(1990,其中的《沃辛编年史》写于1983年)时。

《沃》中詹森·沃辛故事的讲述者叫拉瑞德,他在詹森本人的指导下开始记录那段编年史,而自己则在关于历史的梦境、劳动和家庭变故中挣扎不休。小说开始时的死亡氛围给这次(对,“这次”,区别于《天贼》的“那次”)记述奠定了沉稳的基调,就像拉瑞德无法甩开的现实生活的重担。这次,詹森开始时不叫詹森,而叫杰斯,似乎他其实是另外一个人。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我发现他就是《天贼》(1979)开始时那个惶恐的小男孩,只不过因为时间的积淀给了作者更多描绘的空间,致使杰斯周围多了色彩、心中多了挣扎、与母亲间也增加了更多的情绪和依恋。逃亡更紧迫、啮咬更疼痛、天赋则更危险。

显然,卡德比几年前更会讲故事了,他把拉瑞德的生活与詹森的经历、与殖民星生活穿插起来,不断呈现着危机与引人的冲突,记述这些冲突的拉瑞德本身就是这些冲突的核心。但很显然,《沃辛传奇》由《天贼》而起,是后者的发展和完善。当我们读完一本杰作,掩卷思考作者如何才能达到这般的高度时,《天贼》恰恰能够给出答案。

于是,我把它们对照阅读。

肯定有人要问,何必要读两个相似的故事呢?我觉得,这就像是弗洛伊德在释梦时让来访者多次讲述同一个梦一样——被重复的、带有差异和矛盾的东西,都是值得注意的。同样,一位作者在创作的不同阶段保留的或添加的东西,都有其特殊价值。

还记得那本有二十三个附件的书将阅读的空间扩展到了现实生活中,但那是作者刻意而为。《天贼》和《沃辛传奇》却给了我们另一个机会,跨越学术研究、作者履历、甚或深度阅读的呼吁,去亲自探究文学的创作过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卡德表达一些敬意,因为让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并行于世,定然会不断引来比较和争论,敢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作者,定然充满了勇气。

如果你文学创作者,我建议你读读这两本书,可以从中学到故事的演化、作品的修缮,还有作者的勇气;如果你是读者,我同样建议你读它们,你能从中窥看艺术创作的深度与时序——你会发现,故事和其讲述过程,从来都不是刊印在纸张上的样子。

160918

《天贼》读后感(五):《天贼》译者傅临春翻译后感

你说到读者读的是经过译者诠释的故事,我对这个方面也深有同感。

我喜欢把自己翻译的过程比作“乘坐肥皂泡在作者的世界里飞行”,各种光线都会影响我的视野,我所见的世界未必是它真正的样子,我只能尽最大努力去体会它。

偶尔肥皂泡的表面会接触到一片湖水,和水面融合。那只是一瞬间的事,就像灵光一现,突然觉得接触到了作者的内核。这可能只是错觉,但那一瞬间非常美,那是一个世界向你展开怀抱的感觉。

所以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因为人的精神世界真的很美,哪怕每每都只是惊鸿一瞥。

翻译真的很有趣。只是我现在水平还不够,让我慢慢努力吧。。。

关于这个故事。我之前没看过这本小说,一开始我以为它也是个常规构架的科幻小说。在严苛制度下长大的超能力少年,最终因为被制度逼到死角而反叛,最后轰轰烈烈地失败或是轰轰烈烈地成功。

结果它半中间就拐了一个很奇妙的弯,从政治一下子跳到人性,好似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上下两部,上部是科技世界首星的政治纷争,下部是原始开荒社会的人性纷争。

但这种切换并不是毫无预兆的,从一开始,作者就似乎一直在逼迫角色们回到最真实的自我。就好比阿兰和霍普在通风管道里的那段经历,人类在生死关头的反应都是最真实最接近灵魂的。还有艾伯纳·杜恩,他一直都很真实,虽然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很复杂,但他的出发点一直都非常非常简单执着。所以他看起来像个疯子。我很喜欢他。

其实在这本小说里,我译得最开心的是那些加粗的、节选自各种史书或名著的段落。这个部分非常少,但是我觉得它们清晰地传达了这部小说的整体世界观。它们是核心要素的说明,并且展现了整个宏伟的历史图景。就我个人而言,它们把小说里各种大大小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将一切编织成一幅明朗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你相信所有人是在坚定地迈向光明的未来,所有的悲剧都是必然的牺牲。

嗯,这应该就是讨厌悲剧的我喜欢卡德的原因,他是站在峰顶俯瞰世界的人,他的视角是多维的。他的细节直逼灵魂,精微到个人的本真,而作品整体展现的却是整个世界,甚至是过去到未来的一切世界。

这种感觉很奇妙,一方面回归本我,剥去所有文明的伪装;一方面跨越时空的界限,向真正的文明重新展开历史之路。

最真即最美;人类在挣扎中前行,但人性永不泯灭;符合人性的文明是最高极的文明——我想这应该是卡德的本意。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我从头读了一遍,发现自己一直在抒情。。。。默默无语。。。今天就先到这里,下次我再仔细写写关于角色,或是关于那些悲剧的感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