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昼的死角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昼的死角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昼的死角》是一本由[日] 高木彬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昼的死角》读后感(一):没有阅读乐趣的社会派作品

我很纳闷午夜文库为什么会出版这本书,厚度达到478页,本想坚持看完,可是坚持看到150页,实在看不下去,果断放弃了。就是一些金融诈骗加上欺骗女人等手法,作者却拖沓的写了这么厚,让人感到节奏太慢了。作者是想借此反映日本战后的社会状况和青年的状态,可是作为中国读者确实很难感同身受,这么细腻的描写只能是让读者厌烦。作者很用心,研读了大量金融知识,并运用到了书中,但是作为诡计的核心,作者对金融专业知识的解释却显得很不到位,读者很难看懂,从而也就对诈骗的巧妙性理解不了了,这样就更丧失了阅读的乐趣。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读些小说,目的是为了缓解压力,平复心情,和看电视剧电影是一样的,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不是希望借小说来学习,借小说来揭露社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现在突破了所谓的社会派的“松本清张魔咒”,提倡新本格了。因为日本现代的年轻人也无法感受几十年前的日本社会,更何况一个现代的中国读者了。总之,目前新星出版社的高木彬光的几本书我都看了,前面几部本格作品水平很高,如《刺青》、《人偶》、《诅咒》等,都是经典之作。然而后面的两本社会派《白昼》《破戒审判》都不好,让人看不下去。《破戒》薄一些还好,这本《白昼》只能放弃了。

《白昼的死角》读后感(二):做坏事最好就自己知道

《白昼的死角》,日本作家高木彬光所著,我对作者并不是很了解,但从各种介绍中还是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有造诣的。侦探悬疑类的作家为我们所熟知的东野圭吾是后起之秀,而高木彬光则算是前辈。

《白昼的死角》写的是经济犯罪,没有深仇大恨,没有杀人和死亡事件,但是金钱所涉及的案件还是难免有人会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

作者选取的角度也很妙,文中的“我”是一个作家,在市郊酒店度假,和隔壁房的客人成了棋友,对他的身份进行了各种猜测的时候,他则向我讲述了之前数十年如何利用法律的漏洞和他所熟识的金融知识进行多起涉案金额上亿的经济犯罪。

有一种侠盗,他们不偷穷人家的小钱,而是去盗取不义富贵人家的大钱财。他和侠盗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不仅能够巧妙地玩弄各种经济规律,而且洞悉人性掌握人心,不捡小芝麻,而是审视夺度地抱走大西瓜,他可以为这个大手笔做各种铺垫准备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受骗的都是大公司大企业。 书中涉及的各种期票、套现、印章,据说这些手段在如今的经济市场中仍然存在着,都怪以前没好好学经济学,我对书中的这些作案手段并不是很感冒。

唯一让我觉得一定要借鉴的便是,如果你想做一些不太见得人的事,那么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连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可以骗过,那没理由外人骗不过。作案的时候通常需要帮凶,但通常帮凶也会落得被杀害的下场,因为只有死人的嘴才不会说话。同理如果你箱和亲人朋友继续保持以往的关系,那就不要拉他们进来,否则关系肯定不似从前。

---END---

《白昼的死角》读后感(三):犯罪者的成长史

1960,高木非系列,社会派推理。

此书是讲述天才犯罪者鹤冈七郎的传奇性犯罪史。鹤冈擅长金融犯罪,特别是其中的期票交易。从另一个被成为天才犯罪者隅田的刺激下,鹤冈七郎的犯罪才华渐渐显露,从隅田的失败中,走出了更成功的犯罪大师。

一般的诈骗类社会派推理小说,也就有着1至2个欺诈诡计,高木的在《白昼的死角》中毫不吝啬,期票欺诈诡计层出不穷,可见高木对于此作的重视和野心。干货了,剩下的便是情节,就我所看过的高木作品,除了短篇《鼠之贽》,多为正统的本格,文笔、情节方面留下的是干涩的印象。而《白昼的死角》,除了依然偏硬的笔锋,更多的是全面和协调感。

隅田光一这个出发点,是布局巧妙之处。浓重的笔墨塑造的天才,只是作为一个铺垫,交代主角成长的诱因。隅田光一精通法律,又提出隅田理论,又让他局限在一般程度的天才,偏执的性格。而最初滥交女人这点,我认为是最好的一个布局。之后的诈骗之外,情节的点睛处,是外力对于主角的影响。鹤冈的两个女人,又是一正一邪,如其心中意念,左右徘徊。而恶女凌子的人物魅力,在中后格外夺目。

漫长的犯罪之路,有长篇斗智系漫的感觉,最后我还对犯罪团队有了不少情感。

听闻日本那边一般都认为高木最高作是在《白昼的死角》与《人偶为何被杀》之间。两本我都挺喜欢,不过《人偶为何被杀》的凶手易猜算是着了一般本格推理的套路之中。我还是更喜欢《白昼的死角》。

要说此书的可能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于期票诈骗这种一般读者陌生的东西,能否在阅读时理解书中的诈骗诡计吧。诡计处阅读耐心一点便可。

5星

《白昼的死角》读后感(四):天才犯罪者

首先我是非常敬佩这种去写一个专业题材的推理小说的,虽然本书并不像一本传统的推理小说那样,有非常明显的trick。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迪弗的《蓝色骇客》,以及岛田的《异形》等等,一个非专业人士要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小说本身可阅读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我觉得这样一本书写起来是非常费时间精力的。

再说小说本身,蛮有意思的是一开始主要人物并非开头出场的鹤岗七郎,而是一个神经质的天才隅田光一。光一在我看来,是推理小说经常出场的罪犯类型,我本身也挺偏爱的:冷静自持和神经质的疯狂并存,头脑聪明天赋秉异,但是本身比较脆弱心理容易崩溃。不过后来主线还是转移到鹤岗七郎身上,后半部分也提及很多次“七郎仿佛被光一附身一般”,可以说这两个人正是一体两面,光一的死亡也为鹤岗七郎真正打开了被压抑的牢笼,鹤岗七郎开始脱离光一这个脆弱的天才的限制,开始天才犯罪的生涯。

还有一点是,一本几十年写的金融犯罪类书籍,光一的太阳俱乐部简直就是中国几年前各地此起彼伏的信贷事件的缩影。10年前后,不论大城市小地方都开了业余信贷公司,从百姓手中敛财,然后放贷给公司,由于高利息回报,可以说只要一个地方出现了这种小型信贷公司,保守估计百分十十以上家庭会被吸引。当然最后可能是公司方面断了资金链,可能是信贷公司本身就存不轨之心,加之多数信贷公司靠的是熟人来存款,最后结果不可谓不惨烈吧。

最后想说,高木彬光的作品我读的比较晚,实在是得说一句,虽然其小说的本格推理套路太对我胃口了,但是高木老师笔下的侦探形象也许是为了给故事本身让步,描写刻画都没有特别着力,导致知名度远不及其他的推理大师笔下人物,实属遗憾。

《白昼的死角》读后感(五):望而生畏的高智商犯罪

不明白这本书评价为什么不多?!这本书我已经推荐给不少人,真的好看!对书中描写的那些骗局叹为观止,关键是那些骗局放在现在还适用,再看作者写书的年份,二战后,半个多世纪前,就有如此的见识,佩服。

这本书我看的很慢,第一次没看进去,弃了,因为书也是有点厚,近500页。隔了一个月后,再拿起看,居然放不下来了。完全被故事吸引,被鹤岗七郎的智商制服,虽然其中很多金融知识,期票什么的我有点不懂,但也不影响内容的吸引力。一件件完美实施的罪行堪称艺术品,如果在现在,鹤岗七郎也是会令警方头疼的人物啊。而且,从开始到最后,鹤岗七郎都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在审判之前,他居然又用假护照逃出了国,真是在日本待的最后时刻也不安生啊。高智商犯罪,让人望而生畏。

作者选择把犯罪记录公开,也是出于为世人敲响警钟的目的,其实作者说纠结过的,这个我能理解,万一鹤岗七郎的犯罪手法成为别人的犯罪教科书,这就可怕了。希望那些犯罪的人不爱看书。

鹤岗七郎把自己称作“不畏神明的男人”,有句话说头顶三尺必有神明,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就像书名写得——白昼的死角,他找到了这个死角,并且在这个死角活得很好,让人毫无办法。

书中除了对鹤岗七郎一件件犯罪手法的描写,我们更深层次的可以看到鹤岗七郎这个战中派对二战的一些看法,还有对法律的思考,他说“即使法律戴着权利和正义的面具,也绝对不是正义本身。”他自己的经历就是对这种力量的抗争。我相信,日本的法律一定会因为鹤岗七郎而重新完善,让白昼的死角越来越小,这算不算他的贡献?总之,说一句很俗的话,他要是把聪明才智用到其他地方,肯定也会做出一番成绩,绝对不会是以犯罪的方式。

最后说一句,墙裂推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