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精神》读后感锦集

《动物精神》读后感锦集

《动物精神》是一本由[美]乔治·阿克洛夫 / 罗伯特·席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精神》读后感(一):人类本能

animal spirits直译成动物精神,太僵。

本书借用了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投资行为不能用理论或理性选择去解释,因为经济前景根本难以捉摸。因此他提出投资的冲动要靠“animal spirits”,即靠自然本能的驱动。个人认为应该把animal spirits译成人类本能或者人类投资本能。

书中人类在财务上体现的本能有:

1.信心。很多时候,信心是个人主观意愿,有信心一切繁荣,无信心说什么都没有用。

2.经济活动中的公平交易。人类本能促使人们倾向于达成自己认为最公平的交易。下一章说到的腐败,也是非公平交易的体现,还会消弱信心。

3.货币幻觉。人们不在意货币的购买力,只在意货币的数量。比如人们认为工资增长幅度大于通货膨胀幅度是应该的,但是如果通缩发生,却不愿意合理的降低工资数额。房产泡沫也是这样,人们大都只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房价,却常常忘记了其他商品的价格,错误地认为房价比其他物价涨幅更大,从而夸大房地产的投资潜力。

4.故事。讲故事让人信服,可以提高人们信心,而信心可以影响经济活动。

《动物精神》读后感(二):《动物精神》是你要找的书吗?

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动物精神在宏观经济当中起到的作用和对应的政府决策上的反思,从作者写此书的语境来看最主要还是对2007年金融危机的反思:人类经济活动的真实动机是动物精神(作者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和讲故事),现代宏观经济论在理性化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了;政府在金融市场的缺位是是导致危机(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本书最后一章,作者感觉像是憋了一路,最后像倒豆子一样针对资本主义的缺陷和主流经济理论疯狂输出,而此前每一章的文末观点都是隐晦到读一遍尚不能理解的程度。急于阅读的作者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奔着微观和投资方法论来的读者读此书感觉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你是否接受本书内容也取决于你是否buy in作者对于动物精神影响力的假设;但是公务员或者政策制定者读此书应该会有很多的启发,任何一章节都值得发散出对于政策制定的深沉思考。

附上思维导图,给各位找书人做个参考。

《动物精神》读后感(三):社会经济中的人类动物

这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合著的,以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描述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解释了当人们作为真实的人,即拥有合乎人性的动物精神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在现代经济学中,动物精神指的是导致经济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的元素;用来描述人类与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动物精神的五个不同表现方面:信心、公平、腐败和反社会行为、货币幻觉以及故事。

书中通过八个经济问题来详细说明其表现方面的相互影响:为何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何中央银行有控制经济的权力;金融危机应对之策;为何有人找不到工作;为何通货膨胀和失业会此消彼长;动物精神如何影响储蓄;为何金融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易变;为何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为何弱势者世世代代在贫困中挣扎。

经济理论的基石是信心以及信心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反馈机制,正是这种机制放大了各种干扰。信心不仅仅是理性预测,还是动物精神中最重要的元素。信息并不仅是一个人自身的情绪状态,也是一个人对他人信心的一种判断,以及他人对他人信心的洞察。它同时还是一种世界观(对时事动态的一种看法),是大众对新闻媒体和公共讨论所传播的经济转变机制的理解。

正如疾病通过传染来传播一样,信心或丧失信心也可以这样传播。其实,信心或丧失信心的传染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疾病。信息或者悲观情绪如果神奇地四处蔓延,很可能只是因为某种思维模式的传染率发生了改变。

衡量信心对收入的影响很困难。因为在不同的时候,信心对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经济开始下行时,信心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就特别大,而且具有决定性,但在另一些时候就不那么重要。信心会对乘数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其他乘数也高度依赖信心水平。

在大萧条期间,信心的普遍丧失是需求下降进而就业下降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符合大多数经济波动的原因的解释:信心膨胀以及紧随其后的信息不足。新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考虑到常常推动市场变化的动物精神,使市场更有效率地运行,并为走出困境而必须采取的事后救援的规模最小化。

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是交换理论,描述谁拿什么东西在什么市场上跟什么人交易。但其实还应参照社会学理论:公平在交换中发挥核心作用。工资不仅仅是一种激励,还是雇主和雇员之间双赢关系的一个标志。工人会按照偷懒的成本来决定努力工作还是敷衍了事。不过,这种决策同样取决于工人对自身待遇公平与否的判断。

很多时候,工资和价格的设定大体上取决于对公平问题的关注。萧条期间人们会丧失信心,人们会普遍感觉不公平,会留意腐败,会怀疑未来。总需求的巨大变化来自乐观和悲观情绪的起伏与波动。因为工资主要是由公平因素决定的,所以需求的变化就无法转变为对价格的调整,而只能转变为对就业的调整。当需求下降时,失业就会增加。

抑制这些变化,正是政府的作用。经济波动部分归因于公然腐败的显著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欺诈(技术上合法但心术不正的经济行为)的普遍程度也随时间而变化。欺诈行为在经济扩张时增长(挪用公款的行为迅速增多),并在经济崩溃后被发现。

美国最近三次衰退分别是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2001年3月至2001年11月以及2007年12月开始的经济衰退。这三次衰退都牵扯到腐败丑闻,而且腐败丑闻还加剧了衰退的严重程度。在进行经济行为研究的时候,必须承认腐败和反社会行为的诱惑,以及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当决策受到名义美元金额的影响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经济的第二理论基石。但事实上,公众搞不清楚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更弄不明白其影响。动物精神对储蓄的影响是理解经济波动和未来增长前景的出发点。

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看法,是同自身和他人的生活故事交织在一起的。这些故事汇集成国家和世界的故事,并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人们太相信自然失业率理论。过去25年来,美国实行了合理的货币政策,它在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间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

作者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将信贷流量控制在充分就业时的水平之上。房地产总是理想投资对象的预期并没有理性的依据。从价格到价格的反馈以及从价格到GDP再到价格的反馈,在房地产市场同样存在。造成房价上涨迅速扩散的反馈不仅和制度有关,而且有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房价永远不会下降,它只是个故事,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此外,还有股票价格和石油价格等,动物精神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动物精神中的故事和公平两大要素,是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种族分裂(特别是歧视黑人)仍将是美国的老大难问题,不同意把种族问题全部留给机遇和市场来解决的观点。所有的过程都受到各种故事的推动。人们将给自己听的关于自己的故事,关于其他人会怎样做的故事以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会如何运转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且它们并不稳定,会随时间而变化。

动物精神的各个方面会推动经济朝着不同的方向运转。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经济就会在就业和失业之间大幅摇摆,金融市场也会不时地陷入混乱。

理解经济的运转以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动机,还需要深入考察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以及历史带来的故事。

只有在思想和政策中充分重视动物精神的作用,才可能找到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

《动物精神》读后感(四):动物精神、进化论与系统、经济萧条

读书刚刚一半,但两个事件对我触动,觉得和这本书的理论结合起来,很有收获,促成了这篇书评,也加入了一些观点。

1. 系统的腐败和信心的下降

读到前三章,已有一些感悟。

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性周期解释,作者认为欺诈和腐败往往是经济危机的源头。作者提到的欺诈和腐败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更像是系统性质的bug。他认为90-91年美国经济危机来源于这种系统性腐败,带来的是虚假繁荣和对未来消费力的透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贫富差距加大了,但是繁荣导致大部分人受益,因此腐败的系统没有受到社会的阻力,因为未来而不是当下在被消耗,而人们没有远见能看到未来。在诸多轮回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作者发现每次危机结束后,买单的是底层的消费者。(想到我们的房地产,是不是对未来的透支呢)

关于信心,作者说,“当经济开始下行时,信心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就特别大,而且具有决定性,但在另一些时候就不那么重要。”

信心也是与政府政策的效果强关联的。“任何初始的政府刺激,例如增加政府支出的某个项目,让人们赚到钱,然后再由他们花出去。有收入在手,他们就会将此收入再花出去一部分,之后是第二第三第四轮,因此政府刺激的一块钱可以成为GDP的几块钱。收到钱的人支出的比例就是MPC(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理论说明,MPC的小幅下降会产生放大效应。而MPC与信心相关,MPC越大,经济政策越有效。”(目前防水对于地产的MPC有多少?)

读到六七章,对应一些事情的感觉愈发强烈。这些是关于信心的建立和重获。

第六章

“故事是组成人类思维的基石。”共同的故事组成了社会的认知,影响着社会的信心(我们目前共同的故事是怎样的?)。

第七章:

同时,在经济萧条中,“这种刻骨铭心的危机感,来自无原则的私欲、腐化堕落以及建立在欺骗之上的不公平...我们拜托萧条的真正秘诀在于,企业界的人们下决心专注于他们自己的事务,并努力做到最好。这保证了贸易和商业活动的诚实和清白。”

要想让企业满怀信心地前进,我们就必须以确凿的事实和对目标及手段的充分理解来重振人们的信心。万灵药的政策只会加剧现在信心缺乏的局面。” (我们如何稳住信心?)

2. 单个国家v世界整体的经济萧条

书中的论述大多是把世界体系看作一个整体,而非单看一个国家。如果单看一个国家,那么分析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

作者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经济大萧条:技术上股市崩溃、银行减少信贷提高利率 => 信心不足+降低投资 => 减少工作岗位或降低收入 => 降低消费,进而减少需求和产值 => 进一步打击信心。

但如世界繁荣而单一国家衰退,可能会更加难以走出萧条周期:技术上股市崩溃、银行减少信贷 => 信心不足+降低投资+外资减少 => 减少工作岗位或降低收入 => 降低消费,进而减少内需 => 解决方案为降低成本,货币贬值,带动出口,重塑繁荣 => 但对于当今世界,原材料成本为全球化一体价格,不会因为一国萧条带来的需求降低,而降低价格(除了美帝有这么大的内需)。加之加工成本已很难再降低,是否还能重获出口优势?如果此时再出现制裁,如何破局?我这里打了问号,值得思考。

3. 人类作为整体,是否可以以周期无穷的发展?

今天公司回家的路上,朋友说在看系统理论的书:

蚂蚁的个体是没有智力的,但是作为整体系统,是很有适应力和"高智能"的。朋友觉得这对我们理解世界很重要。首先,不应该把人类拔得太高,从个体看来动物性是很强的;第二,应该把人类”共同命运体”看作一个物种,甚至是类比蚂蚁的物种。如果我们带着这样观察物种的视角,看人类社会的适应力,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又探讨了另一个话题:食物链顶端物种的脆弱性。

一旦一个物种站在食物链顶端,那么它的灭亡也指日可待了(这与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个帝国也有点相似)这是因为站在优势地位的物种适应力是降低的,脆弱性是增加的(见后文)。恐龙走了几百万年,在极其繁荣的白垩纪突然灭绝了。相比之下,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人种逐渐统一,站到了食物链顶端。但在这数千年中,人类通过知识的跃迁速度太快了,这会不会也是加速走向其脆弱性的极端呢?

(与之相反的蟑螂虽然不跃迁但生存了2.35亿年)

为什么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会降低适应性呢?

(1)其实物种整体与个体也是辩证和博弈的关系。物种一方面需要个体有自由度创新和竞争。另一方面个体需要生存和繁衍(动物性的一致),会与整体利益产生矛盾。比如个体会攫取过多的资源,产生浪费和低效。

(2)这种个体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在物种达到食物链顶峰时逐渐变强。这对应人类的是个人主义的发展。个人主义确实提升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加人道,更符合人类的非动物的灵性。但是世俗的个人主义(而不是宗教的清教徒思维)会导致个体对于资源掠夺的贪欲,无限制的消耗资源,最终会导致物种和自然的平衡关系的失调。这样的个体倾向本是与物种利益冲突的,会导致物种适应力的下降,但是物种由于优势地位过于突出,会某种程度“纵容”这样的个体“人性”的行为,长期以来,会导致矛盾的积累。

(3)另外,动物性而非人性保证了物种的进化和高适应性。举例来说,黑猩猩的族群中,只有族长的优秀DNA才能传承,自然进行筛选。在进化到目前的状态之前,人类的DNA是也不断经过生存筛选的。夏朝的平均寿命是18岁,民国也只有35岁,同期二战前美苏为40左右。但是人类由于占据了食物链顶端的超优势地位,已经降低了DNA的筛选机制,平均寿命到了70以上。加之医学的进步,即便是弱势群体也可以得到基因的延续。这导致基因其实是逆进化的,每个个体也变得脆弱,需要的生存资源也变多(大猩猩有棵树就行,国人养娃要多少钱?)。

所以上述脆弱性的蔓延,以及与自然的矛盾的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自我毁灭性。朋友和我认为都认为洗牌的一天终会到来,只是早晚。有可能是完全的毁灭(如恐龙),或者大部分个体洗牌然后一小部分重生。

回到本书,是不是人类也站在了一个数百万年未有之大变局?

之所以可能是现在,是因为人类之前的发展史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式的。在开放的体系中,总有新的资源可以探索,新的生产力可以挖掘。正如中国的历史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周期,便是因为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会一轮一轮洗牌;而欧洲近几百年是相对与世界关联,探索新大陆开放的海洋文明体系。

但人类的超级大周期是否已经达到了呢?全球化、个人主义、生态危机大家有目共睹。资源的掠夺和浪费也让地球承受不起。尤其重要的是人类全球化后,不存在各个独立的小系统的周期和互相竞争,核武也导致了竞争和小范围洗牌的减少,成为了一个大系统的生态关系,这几十年积累的矛盾可能会共振出一个大的周期。

包括Ray Dalio的关于帝国兴衰的书和视频,以及本书,都是基于数十年的经济学周期,做出的对未来的预测,我认为很有道理。但从物种与自然关系的宏大的视角下,在这个十字路口,人类的历史是否还可以被经济学的周期解释呢?

是否存在一个诸多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大周期?我们是否目前就站在一个超级大周期的十字路口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