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锦集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锦集

《蔓延式创新》是一本由吴文雄 / 何晓冬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一):一本互联网金融的观影指南

作者作为一名亲历者,全方位的描绘了一幅互联网金融的画像。对于行业外的人,可以对整个行业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行业内的人,可以完整的观摩91的成长路径。对于我这类非业务人员,更欣赏91的经营理念,正如书名蔓延式创新。稳扎稳打,追求长远。

本书略显不足之处在于,作者非专业作家,写作素养有限,书中想模仿《明朝那些事儿》的幽默化、调侃化的手法比较牵强、生硬。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二):所有创业者的公有云

人在历史中处于什么位置?是推动了未来的进程,还是仅仅成为历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由人推动的,从起源到生长,诞生了两种趋势。一种是向上发展,通过云计算来引导行业开辟另一个战场;一种是向下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充分挖掘农村市场和小微企业。 从这种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是所有创业者的“公有云”,每一位创业者都可以从公有云里下载到所需的知识和看法,加深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理解。

这本书是所有创业者的公有云

从本质上来讲,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系统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混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撮合及交易撮合。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本身并不产生任何价值,如何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对业务产生帮助才是关键。大数据的本质不在数据量如何庞大,而在于对数据的重新认知与运用,最终创造巨大的新的价值。

这本书解决了创业者如何看待大数据的问题。大数据就像水循环一样,一种是蒸发的过程,变成云。整个云化、大数据化会诞生类似91金融那样的平台。另一种是水往低处流,下沉到达大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搜集到的数据变多,数据运载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数据做产品,因为你的数据的边际运算成本和存储成本在降低,就可以选择性的提供增值服务了。

这本书解决了创业者如何看待创新的问题。正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蔓延式创新的特色,这个行业才存在独特的生态,模式,未来,监管思路,商业逻辑,技术研发,营销体系,用户群体。随着用户行为习惯的变迁,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种不同的商业本质,如何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实践者,作者吴文雄通过九个篇章讲互联网金融如何进入到这个体系,展现了他对行业的一个深刻思考和观察。

我最敬佩的是那些互联网金融里的手艺人,平台上可以诞生不同的业务,生态上可以有不同的产品,他们拥抱监管,坚持创新。只有尊重传统风控的手艺人才会把蔓延式创新发挥到极致。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有一个公约数

我必须要告诉创业者,创业需要门槛,你的风控能力在哪?你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金融最核心的业务要抵御风险,提供安全的服务,创业需要有两只手,一只手代表你的业务,要有五个触点,可以张开,也可以攥紧,形成合力。另一只手代表你的创新能力,正如书中所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一定有一个公约数,这个公约数里,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交织在一起,呈现蔓延的趋势。

这种蔓延是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最早的互联网金融纯粹就是我要借钱,你给我,然后在平台实现信息撮合,这里面平台会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资产的本质没有变化,风控也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渠道发生了转移。因此,这种转移是渐进式的,新的渠道也不能完全替代旧的渠道。无论如何转移,风控依旧是看这个人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去评估一个人的还款能力。

这种蔓延也是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的每一点突破,一定是蔓延式的。绝不是一夜之间进入生活,从网上支付,二维码支付,到网上选择产品,金融资产配置。传统金融机构从排斥到融合,再到定制化产品,和互联网金融深度合作。双方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有步骤的融合,让树与藤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变成新的业态,最终演变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不是一帆风顺的,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自然选择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人类是这个进化链条的最高点。互联网金融的进化也类似人的进化,蔓延式创新一定会诞生蔓延式的进化。这种进化将深深烙印在行业的历史里,永不磨灭。

田溯宁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三):互联网金融的英雄?

在资本市场里,有的创业者已经沦为前方的炮灰,后方的投资者正在寻找替代者。伴着破碎的衣角扬起在半空,创业者身上的火一直燃烧着。满载创业者的车轮在奄奄一息的失败者身上轧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只需要微微扳动手枪,一个年轻朝气的小伙马上倒下……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创业者先活着,然后才能改变世界,想改变传统金融的形态,必须先推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两者融合的进程。

带领行业走向蔓延式创新的英雄是谁?

在我心目中,创业者的角色和经营者是不一样的。创业者要以开阔的视野为企业打好基础,为企业文化立根基,企业后续发展都要延续这样的基因。经营者侧重点在业务上,着眼于在企业发展中完成指标、创造业绩。

面对这两个选项,创业者还是经营者,带领行业走向蔓延式创新的英雄是谁?我可以大胆假设下,倘若东方和西方的神灵正面交锋,谁的胜算比较大?这几乎是个一赔一百的赌局,因为我们不能想象宙斯是否斗得过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其实,西方的思维是颠覆性的,而东方的思维是蔓延式的,西方更倾向于经营者,东方更多的偏爱创业者,尤其在万众创业时期,西方这种颠覆性的思维解决了一部分互联网发展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做好一个经营者,你需要的是一个有着东方思维的团队。想要做好一个创业者,你就需要一个开拓的力量。过去,互联网金融没有生态这个概念时,也没有蔓延式创新的概念。创业者只能一点点的探索,没有现成的案例可循。

随着《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创业者从之前靠一条腿走路现在可以放心的靠两条腿走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刚刚开始。

过渡中的英雄如何去影响时代的发展?

一定意义上,这本书是带领行业走向蔓延式创新的一个英雄,至于英雄走向何处?英雄在乱世,价值在于给人以启示。英雄在治世,更多的隐藏在平民之中。互联网金融目前处在从乱世到治世的过渡中,怎么理解蔓延式创新推动历史的作用呢?

第一点,生态的形成是蔓延式的。从一个产品设计,几个产品矩阵再构成一项业务,不同的业务吸引不用的用户,匹配不同的风险,形成一个平台。不同平台之间相互借力,构建为一种生态体系。在生态的基础下,互联网金融到达一个拐点,这个拐点让行业一分为二,一种是生态型的企业,一种是非生态型的企业。

向左,还是向右,不同的路径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的选择也酿成不同的方向。生态型的企业增加了存活的概率,非生态型的企业则渐渐在竞争中消失。从平台到生态,用户数据从前台的KPI转移到后台的分析与积累。传统的“三大不对称”变成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那就是用户的信任。

第二点,两者的融合是蔓延式的。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正在大跨步的前进。从过去直接到柜台储蓄,到关心如何理财来实现财富的增值;从银行理财到关心牛市催生出新的理财观,如此大的宏观背景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波澜壮阔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创业者来说,两者的融合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一个企业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平台型公司的基因。从用户角度来讲,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具有多元化且频次低的特点,企业要达到品类丰富又能提高消费频次应首选做平台型公司,同时金融消费本身需要很强的用户关联性,只有平台型公司能满足上述需求并快速完成大量数据积累。

展望未来,创业的这份理想和冲动,是创业者与生俱来的。最后看这本书,我相信支撑一个人往下写下去的,永远不会是名利,而是热情,而且是不沾一点杂质的热情。

沈南鹏

《蔓延式创新》读后感(四):互联网金融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化石是记录时间的一种特殊文字,一本书的真正价值,就像化石一样,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都必须遵循的时间线上,一开始是平行线,两者没有交融。后来,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找到了交叉点,移动互联网给了双方融合的可能,随着融合的点越来越多,点就越接近一条线,最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本来两条平行线重叠到一起,成为一条直线,一个体系。

互联网金融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当我第一次拿到20多万字的书稿时,心头蹦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创业者;第二个关键词,蔓延;第三个关键词,行业启示录。

什么叫做创业者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从无到有”难,还是“从有到变”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前人的经验、站在传统金融机构的肩膀上,感觉要比自己埋头钻研、从头创造容易些,但是也可以这样想,我们什么也没有,没有负担和规矩,想实行什么就实行什么。互联网可以从头开始,金融却不可以,所以我们两者综合了一下,以传统金融为师,又尊重监管。

什么叫做蔓延呢?浅一点说,互联网里的蔓延是一种疯长,而互联网金融里的蔓延更像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深一点说,我理解的蔓延是坚持信念,坚守理想。创业的过程,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意见。但是创业者应该清楚,自己的初心在哪。创业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从头开始。

什么叫做行业启示录呢?在我看来,能超越历史的读本,才叫行业启示录。一个行业的历史有长有短,在历史长河里,以史为鉴的真谛,在于面向未来。这个行业生长到现在,很艰难,想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充满劳绩。当你面对障碍,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怎么做创业者,怎么理解行业蔓延生长的趋势,以及怎么实现理想。我能感受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我也能感受到这个行业振兴的起点。

一本以“人”为参考坐标系的书

我深深的思考着一个问题,面对波澜起伏的行业趋势,创业者如何用智慧、坚韧、处变不惊的对待,写这本书的人他参考的坐标系是什么?是教科书吗?不是。互联网金融诞生过诸多教科书范本式的著作,但对一个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兴行业来说,有了教科书并不等于去创业。是理论吗?也不是。没有实践的理论,终究会被放在历史的故纸堆。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参考坐标系是人,而这本书记载的互联网金融,恰恰是以“人”为基础的价值观。创业者的实践过程,从进入这个行业,到拥抱传统金融机构,再到慢慢发展,从一个业务,到一个平台,再到形成生态。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看完一页,翻到上一页,再把两页看一遍,逐字逐句,反复咀嚼,就为了把这本书吃透。

至今,我不能忘记,每天深夜两三点,和吴文雄一起探讨这一章放什么内容,下一章放什么观点。他敲下的每一个字,就像是一团棉花,能经受一切挤压。我们好像回到十年前的新浪,那时候我还是产品经理,吴文雄是网站编辑,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所有的“水到渠成”,都是因为曾经的“高瞻远瞩”。

每一个成功者往往都有潜心努力的漫漫日子,先天的条件必然重要,还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磨难、坚定不移再加上些些运气,就离成功就不远了。当我们背起行李开始上路的时候,这份行李到底应该装些什么,是一腔热血,或是金钱,还是满满的理想,如果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把烦恼和抱怨扔过围墙,开始“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努力。

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对互联网金融来说,你是骑兵,是床弩,攻击速度和射程一样,但是你终究颠覆不了现代的装甲车和狙击枪。

行业发展至今,我或许应该跟300万用户的眼睛说声对不起,长久以来,很多不良现象遮挡了用户的双眼。用户已经用不止几百次的眼泪向我抗议,他们的感动,他们的幸福、他们的震撼以及他们的坚持让我谨记于心。我只用了一个理由,就抚慰了他们所有的焦躁、疲惫、不安,因为他们和我、吴文雄都可以对91金融充满爱。

这份对理想的热爱,让创业者一直顽强生存着。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动荡与不安,才能不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面对前途,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才能坚持明知难为而为之的创业。我深信,这是“中国梦”的精髓,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历史不仅仅属于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历史也属于那些为了理想而放手一搏的创业者。我想对300万用户说,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在越艰难的地方人越能成长。

最后,我想强调,互联网金融不是各种模式推动的,也不是研究机构设计的,而是由人去推动的。我们过多讨论模式的时候,就失去了转败为胜的机会。不迷恋速度,不追求规模,保持初心,此刻,当我再次拿起20多万的书稿时,感到字字千钧,守业犹艰。

许泽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