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精选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精选

《天下的当代性》是一本由赵汀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一):标题

玄幻小说一般再建了一个宏大的未来世界,就凭这气魄,此书值得一推。技术与资本本质上驱动了全球化,而全球化的趋势与民族国家的形式有矛盾,需要一种新的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思想和制度安排也就是“天下”。开放、兼容、互相不伤害,不是一神教传统的“寻找敌人”,而是周公式的以天下观天下。引发报复的策略必定形成循环报应的困境。“关系理性”。仁的存在论含义是:任意二人之间最优的共在关系。操纵民意的方法太多,民主不一定能代表民心。 礼乐制度是一种把生活中的事物神圣化的宗教,需求的是事物在精神上的共享,而不是排他。 周超的天下只是政治天下,而不是经济天下。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二):哲学的土壤

赵汀阳先生是一名哲学家,这意味着,所有现有的制度、观念、信仰之类的都将作为他的思考对象,而不是思想前提。没有什么是不可置疑的,没有什么是可以现成拿来用的,这便是他与政治家、经济学家、神学家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后者多多少少会借用某些观念作为思想的依据和前提。仔细想,如果思想的前提不去改变,还有什么是能够改变的呢?还有什么是值得改变的呢?关于天下体系,最大的质疑声音莫过于,这无非是一种新的乌托邦。事实上,天下体系和乌托邦并不是可供比较的两种事物。天下体系是一个理论,一种态度,一个思想出发点,而乌托邦却是某种理论发展完成的一个结果。这就好比,天下体系是一种土壤,而乌托邦是另一种土壤生长出来的树木。真正可供比较的是乌托邦扎根的土壤,即西方哲学的个人、永恒之类的哲学假设。如今社会的问题出在土壤上,而人们又总愿意在树木上做文章。如此下去,问题只是无解。是时候打破固有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反思和学习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三):天下之心

中国跟其他西方国家的很大不同在于虽然没有一个固定化普遍化的宗教信仰但是却可以包容接纳其他宗教其他文化,这就是所说的“万物并行而不相悖”,中国的“和”文化是一种天下体系,是一种似乎虚无但是却海纳百川的文化,基督教堂,伊斯兰礼拜堂,乃至各种佛寺,这些都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比起西方的宗教裁判所和各种宗教迫害屠杀来说,中国古代仅有的几次灭佛行动或者驱逐基督徒的事情虽有过错却都显得不那么血腥。

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靠的是文化影响力和政治辐射力,它没有强迫蕃属国的服从,不是用命令口吻而是仿佛兄长教导自己的小弟一般,打是亲骂是爱,打骂都是忍无可忍之后的选择,中国这个兄长还是一直很有气度的,送给小弟的,比小弟送过来的要多很多,对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很多时候其实中国并没有一种对他们过于排斥的心理。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外国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来到中国文化或者汉文化的地域以后很快入乡随俗,比如西安博物院馆藏的李诞墓,墓主人是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人,棺木周围却绘制有伏羲等中华文化的代表形象,很多中亚地区粟特人的墓葬在西安洛阳等地发掘出来,里面的很多墓葬有多国货币比如罗马金币,也有一些墓志铭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共同书写的,这体现了中国一直以来的一种包容的文化政策,也许其中确有“天朝上国”之心,但是在很多时候整个国家都是开放的,对外的,渴望吸收优秀文化的,中国古代的社会流通性在一些朝代似乎很低,不过在很多朝代社会流通性也是极强的,虽然没有那么强烈明显,但是士农工商之间是可以有一定幅度阶层流动的。士商互动以及儒学的转向导致儒商的出现,整个社会的思想也绝非一潭死水。中国社会总有人说是一种超稳定结构,但是这种结构也是一种动态平衡,绝非没有出没有进的超稳定的自生自灭。

. 中国在周朝时期就开始拥有天下之心,这个天下的范围没有以后那么广,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用一种制度一种礼仪一种德作为维系整个体系的工具,协和万邦正是周朝人所追求的。他们不使用暴力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而是用道德来聚拢天下人心,用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纽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立足高远的政治宣言以及以德以礼治国的尝试都体现出了中国文化早已有了包容之心。心怀海内、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下之心,中国文化是包容的,器具是高远雄阔的,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它历经了那么多,依然有很多美好的价值留存至今,它是值得尊重的。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四):兴许到了存亡时刻才有天下吧

我之前不认识赵汀阳,只是因为南方周末有一期推荐书单提到了这本书,于是我就翻来看看。这是一本政治哲学书,而我是一个门外汉,书虽然不厚,但是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虽然也不是很容易看下去,但我终究还是看完了,还有一些我自以为的收获,下面详细谈谈。

这本书分了三章,我觉得实际上他讲了两个事情,一个是天下体系是什么,一个是为什么要选用天下体系。

关于天下体系是什么,作者用了周朝的例子,顺便还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觉得这部分非常精彩。周朝是一个开创性的朝代,它第一次把统治者从神的位子上拉下来,使社会真正地进入一种思考人与人,阶层与阶层,国家与国家的阶段,而不仅仅是愚昧和崇拜(周之前,统治者认为自己是神的化身,不重社会治理,只重视祭祀,商朝的统治者就是大祭司);同时周朝开通了一种先进的体系,即天下体系,实施了分封制、礼乐制和德治,为后世社会发展提供了范本。天下体系的前提应该是共生,即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如若不是天下体系,必定有不平等,必定有反抗,必定会有混乱和杀戮,而胜利者不会永远是胜利者,会有一个没有获益者的结果。在理论上,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作者提到,他的写作不会采用空虚的说教,而是基于理性分析。正如天下体系,正如德治,并不是因为道德的水平有多高,可是这是一个最符合各方利益的结果,他提到一个“模仿行为”的概念,即在国家政治或者自私个人的前提下,获益方必然受到其他被剥削国家或者个人的模仿,只要获益方掌握的资源或者能力不是垄断的,他就会被模仿,就有可能变成被剥削方。所以,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必须实行天下体系,必须德治。另一个十分精彩的地方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化”的趋势。为啥中国没有一神论的宗教,没有单一的民族,没有延续的朝代,却能一直以一个国家的形态以一个稳定的文化存在至今?因为中国是一个“化”的过程,是一个不停“生生”的过程,是一个“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文化的根基没有突变,就是因为所有的变革者或者“入侵者”从未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中国人,都是以中国人自居,所有都是天下人,没有外部性,因此,文化的整体一致性得以保存,社会得以继续往一个方向发展。这样的解释比较圆满地回答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并且与中国古代易经的思想十分契合,我觉得十分妥当。

而当今世界为何要采用“天下体系”呢?作者给出两方面原因,一是霸权主义必然导致“模仿行为”和失控行为(比如恐怖主义),并不会是发展之良法;二是未来的技术可能使人具有超强能力,却不可能使人具有与其能力相应的高尚道德,全球金融体系、新媒体体系和高技术体系会形成系统化暴力,服务变为权力,统治世界,人类共同命运岌岌可危。当读到第一个原因的时候,我是不认同作者的,”模仿行为“发生的前提是不产生垄断,但是实际中,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某些方面就是形成垄断的,即使有反抗,也可以镇压,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利益,是否会使人或者国家失去进取心?那整个世界又如何继续向前发展。而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危险的信号,作者提出只有适用”天下体系“,消除外部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规范,才有可能避免这种行为。但是,这可能是一种愿景。作者写这本书应该是四五年前了,四五年过去了,这种服务变成权力的现象更严重了,但是霸权主义却更严重了。只要这个世界还没到要被灭亡的关头,匹夫是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责任的。

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以上是粗浅的看法,我还需继续学习。

《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五):逐鹿漩涡,满天星斗【蜡翼·笔记】

0p 天下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政治理想,承载着浓厚的华夏情感,囊括整个中国的历史、传统、经验和精神。

1p 中国是个故事,而天下是个理论。

4p 不同于神教,天下这个概念承诺把一切外部性化为内部性,也就是在逻辑上排除了不可化解的死敌、绝对异己活着精神敌人,排除了异教徒概念(pagan)。

5p 如果找不到异己或者敌人,西方政治就好像失去了风向标,甚至没有了激情和动力。

6p 儒家承认多样性而不要求统一性,但难以解释"陌生人问题",而这也是它的弱点之一。

6p 没有共同生活,就没有政治。冲突不可能自动转化为合作,除非本来就存在着某种合作基因。

7p 共在先于存在,存在先于价值;只有能够存在,才能够更好地存在。

10p 汉斯·博勒:关系理性,能够修补现代个人理性的缺陷。

31p 权力和利益分配只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技术性问题,促成共在的善举才是共同生活之根本所在。

32p 寻找敌人的政治是政治的反面,化敌为友才是政治。

39p 政治仍然必须面对欲望、精神和情感的问题。解释了理性之思(mind)不等于就能够解释人情之心(heart)的问题,更不能推出利益之身(body)的一致。

84p 法制的局限性在于难以解释其规则的正当性(合宪性)。

89p 道德榜样必须与成功榜样是一致的,才足以影响整个社会。

92p 武力的统治永远漏洞百出,团结的集体生活才具有决定性的政治意义。精神生活是集体可分享的经验,控制精神生活就控制了众人的心灵,而心灵的一致是政治权力的基础。

98p 行为创作未来,同时也是创造历史。因此,历史重于预言,胜过启示。

172p 中国这个概念,始终是多文化的互化与共同建构的结果。

204p 以变而在:一个叫“忒修斯之船”的希腊故事说,一条木船有的木板破旧了,就置换了新木板,如此不断置换下去,终于这条木船的每块木板都更换过了,可是这条船看上去还是原来的那条木船……

209p 先知的故事归先知,民主的故事归民主,两个故事本就不属于同一种叙事逻辑。将二者混合的结果既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而是意识形态的迷信。

214p “支配”(domination)是个奇妙的概念,它不是直接的侵略,而是无形的压迫、剥削和控制。

216p 控制生存命脉(金融资本、高新技术和基本资源),并独裁对游戏规则的制定和知识的解释,就是彻底的帝国主义。

217p 真理解决不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要等待历史的临界点。

223p 语言无法替代行为的较量,对话只能解决无足轻重的分歧。

245p 帝国主义虽有统治世界的雄心,却没有一个以世界利益为准的世界观额头只有价值观,只以国家为最高主体而把世界看作统治对象。

250p 将要被终结的不是现代,而是历史。

251p 科幻故事不是语言,而是人类心声的自白。

251p 自私本来就已经蕴含一切坏事的可能性,而自私的合法性则蕴含一切坏事的必然性。

254p 专制的本质,是操纵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市场等都能成为实现其目的的手段——供给系统化,服务与权力合流,使人失去反思的能力。

258p 系统化的专制不直接压迫人,而是通过规则、制度、程序和技术去限制各种可能性,奴役心灵,让大众产生伪思想,其实只不过像机器人一样重复指令,或者通过乱搞词汇的意义而生产混乱的思想。当思想的表达只能选择绝对正确的词汇,就只好用它来表达罪恶。

265p 维特根斯坦: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因为找到了答案,而是因为问题消失了。

275p 凡是能够以对称关系去定义的价值就是普遍价值;凡是不能以对称关系去定义的价值就是特殊价值。

279p 礼:对不同的事、人、物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即以不同方式去尊重不同的存在。

280p 乐:以可分享的美学方式去表达经验,意在使任性纵情的经验收敛为对情感的敬意或尊重,同时也是对分享者的敬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