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摘抄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摘抄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一):东野大叔的逗趣传记

东野大叔号称最后一本随笔。前半部分属于个人自传吧,有点报流水账的样子,但是自我吐槽的部分还挺有趣。中间部分看完印象不太深……但是可以看出东野大叔的兴趣之广泛,重要的是原来天才作家的背后还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啊…点赞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二):很好的作者

一则超长的寓言,一部愤世之作,愤怒出诗人。作者和主人公的愤怒最后烧成了一把大火。让人为之叹息。最美好的是最不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传说看穿这世界的第欧根尼生活在酒桶之中,轻易不肯钻出。堂·吉诃德深中骑士小说流毒,企图以骑士精神和荣光改造这一世界,却屡屡为他人讽刺与讥笑。尼......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三):谁都不容易

虽然对东野早已转路人——广度见长,深度乏力的东野圭吾毕竟让我有些审美疲劳。 但是看着如今功成名就,影视改编已经快要无处下手(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甚得意的作品都被见缝插针的改编)的东野圭吾,在职业初期经历长达十余年的不温不火的作家生涯时,对奖项连败的不甘,对初次影视改编的激动,依然不由唏嘘; 换做是我,处女作大卖之后深耕本格推理十四年,最后再次拿奖大卖的作品居然是《名侦探的守则》的话,我一定会开始怀疑人生的吧… 收回以前一直先入为主的印象,东野并非只有天赋和运气。 PS. 我居然才反应过来我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改编作品竟然是《G@me》,当时无视画质感人,为了演员才追的,想不到。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四):读东野圭吾

我是没有读过他的推理小说的,因为高中以后我就不看推理小说,偶尔在图书馆看到他的推理小说就翻翻看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和理解。最近才开始读他的《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人人都说这是他唯一的自传体随笔集,可是我觉得这也是一本另类的励志书、灵心鸡汤。我这是的励志和心灵鸡汤都是褒义的,圭吾先生亲切的语气和不时的幽默卖萌着实让这随笔可爱起来。

文章分为8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他的精彩。第一个部分年谱,简单地说就是圭吾先生成为作家的历程。中间也说了一些发生在日本的大事,什么“伙食蚯蚓”事件、三亿元事件等等。从圭吾先生的童年讲到如今,第一人称的描述,让每一段每一字都像是听一个好朋友述说,重要的是,这个好朋友不仅语言简单朴实,而且充满幽默机智。

还有他自毁形象也很厉害哟,自嘲如吃饭喝水。难怪他又写了一本《那时我们是傻瓜》。

励志的精神在回忆这一篇幅比较多,比如《格言是正确的?——以贫穷为傲》还有《特殊的才艺学校》,许多文章都需要自己静下来心来阅读,就会发现生命原来都相似,后来不同真的是个人原因了。

我个人建议看他的推理小说的人可以先不看这本书,因为阅读者应该保留对作者的神秘感。当然也不要去圭吾先生的照片,因为其正式的真的是个工程师。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圭吾先生在每一篇随笔后面都会相应的推荐自己的小说,这让我感觉不是很好,可是这倒也没什么吧。搞不好他是好意呢,让大家能够很好地了解他的作品。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读后感(五):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 我的晃荡的青春

我喜欢东野的大部分小说,但是这类自传和随笔……让我觉得人一旦出了名,随便写点什么都能卖出去。也让我想起了通假字,还有“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书中讲述的一些成长历程并没有什么看点,对东野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如果只对东野的小说感兴趣,不看也罢。

没什么可说的,Mark一下书中提到的“三亿日元抢劫事件”,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1968年12月6日,日本信托银行(现在的三菱UFJ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信中要求银行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下午5点前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掉该经理的家。当天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点布置了50名警员,然而犯人并没有出现。

4天后的(12月10日)早上9点30分左右,一辆日产运钞车装着2亿9430万7500日元由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出发前往东京芝浦电气(现在的东芝)府中工厂。当运钞车经过府中市荣町学苑路的时候被一名骑摩托车的男警察拦下。运钞车司机打开车窗问发生了什么情况,男警察回答:“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刚接到通知你们这辆车也有问题,要检查一下”。运钞车上的人都知道4天前的恐吓信事件于是都下了车。男子爬上运钞车后引燃藏在身上的烟雾弹,大叫“要爆炸了,快逃啊”,然后驾驶运钞车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正当银行职员们赞叹警察果敢举动的时候,突然发现警察留在现场的摩托车不大对劲,这才知道上当了。9点50分除了伊豆小笠原群岛以外东京都全域进入紧急状态追捕犯人。每年这天是年底特别警戒的头一天,因此警力都分散部署在市内各个重要场所,当初没有料到犯人会在途中换车,经过一整天的盘查没有发现犯人的踪迹。

这次被抢金额达3亿日元(2亿9430万7500日元),是当时抢劫犯罪涉案金额最高的一次。此后涉案金额也有超过3亿日元,但是根据1968年的物价水平,那时候的3亿日元相当于现在的20到30亿日元,所以从价值上来讲无出其右。而且其后长达7年的追查还花去了9亿日元。

1975年12月10日,超过刑事诉讼时效年限(7年);1988年12月10日,超过民事诉讼时效年限(20年)。成为日本犯罪史上的一桩无头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