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醒来的森林的读后感大全

醒来的森林的读后感大全

《醒来的森林》是一本由[美] 约翰·伯勒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醒来的森林》读后感(一):关于鸟

真没想到这书写于150来年前,纽约,华盛顿这样的城市再往外走点就是荒野森林。一直觉得鸟离我很远,他们太警觉了,总是保持着距离,直到有天我爸说遛弯时看到只闲的难受的喜鹊在扑赶一只松鼠,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是充满了小动物稍稍留意今年就看到好多种鸟,不能像作者一般叫出名字,也别有生趣,长腿的鸟是轻扇翅膀,优雅的啄食,而如野鸭的鸟就扎猛子似的把头伸进去,把水搅浑。最有气势的还是鹰,并不振翅的在空中盘旋,君临城下的感觉,让人心生敬畏。作者提到的都是不熟悉的北美的鸟类,但他写各种鸟鸣,色彩,筑巢,争斗,探险,自能体味到作者的愉悦心情(当然觉得这书应配上图片和音效才完美),直到……发现他为了研究和标本,竟把枪口对准这美丽的生灵,一切都不好了。

其实文中有很多让人动容的描写,如“听!那边灌丛里响起了一声轻柔如劝说般的咕咕细语,那么微弱、殷切而又难以察觉,得竖起最警觉的耳朵才能听见。多么温柔,多么忧心,又是多么饱含爱意啊!这是母鸟的声音。不一会儿,从各个方向传来怯怯的一声‘哎’,细若蚊蚋。这是小家伙在答应。见附近似乎没什么危险,母鸟的咕咕很快就变成了清晰的咯咯呼唤,幼鸟小心翼翼地循声而去。”

回家路上我也尝试聆听鸟鸣,当时正是骤雨初歇,路旁满是积水和被风打落的树枝,努力摒除噪音,鸟鸣格外清亮。他们在聊什么呢?是不是在说“刚风真大啊!都站不住脚,你家咋样儿啊?”

《醒来的森林》读后感(二):听见自然的声音

拿到书的时候,拆开封面,不禁地感觉自己拿到了上世纪的书,这种蓝色的硬封皮的装帧满满的复古风,也让我很好奇,这里面究竟装着什么样的内容?

一早起来,热得不行,想要睡觉,初看时觉得是一本博物类的书,科普大多没有趣味,硬着头皮多看了几分,觉得巴勒斯的笔下并不是博物那么简单,读时候的感觉如同驱走炎热一般。

有事着急奔跑,跑后气喘吁吁,听见几声鸟儿的叫声,忽然觉得身上的汗水仿佛在跳舞一般挥洒而去。

我想,巴勒斯在与虫鸟为伴的时候,也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吧。

巴勒斯讲了很多很多的鸟,讲他所见到的有关鸟的趣闻,就像喜欢在外边闲坐的老头儿们讲一些闲散的事情,这是一个挺有趣的事情,而且巴勒斯的写作手法总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至于哪里不一样的感觉,大概是与自然接触后从文字里就显露出的平实状态,优雅而缓缓流动。

他在倾听鸟儿奏出的完美音乐。

而我在听作者写出的优美文句。

你在哪里送出去的,就在哪里得到,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界的平衡,也是动物与人,人与人的守恒定律吧。

他爱塑造各种有着美丽叫声的鸟儿,在文章里,这种修辞叫拟人,而他似乎没有在拟人,真的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就像一群朋友在围着他,一起歌唱。

而我只能从文字里尽量地想象到这幅画面,却不能轻易地尝试到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车的轰鸣声,人们的嘈杂声的人们来说是畏惧的,生怕想象到这种宛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的时候,就会不自由地对现实生活产生恐惧和不满,甚至于对于作者产生嫉妒的感觉。

而让我真正悲哀的是,我意识到了自己文字的匮乏。

太多的生僻字也让我觉得脑袋疼,不由得想起译者的知识也是极其强大的。

这种读来清凉的感觉,成功地驱走我跑完步的汗水,也让我想到这个世界充满着特别有意思的鸟儿,总是来自明明白白,想到它们,在某一片森林里,玩得正翩翩起舞,不由得嘴角一抖,都活得挺有意思嘛!

住在瓦尔登湖河畔的这位伯勒斯究竟有着怎样的品性呢?我虽然觉得读文不能如见人,但是这种和蔼的老人的形象挥之不去。

如果想要记住这些鸟儿的名字,拿一本字典吧。无论记不记得住,至少让自己多认识了几个生僻字。

更何况让我全身觉得清凉。

听见自然的声音,驱走满身的浮躁,沉入伯勒斯笔下的自然的风光,这些鸟儿在嘤嘤地叫着,似乎觉得好像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地大物博呢。

《醒来的森林》读后感(三):所有的鸟儿都会唱歌

文/夏丽柠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博物学家、散文家约翰•伯勒斯的第一本散文集,堪称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首版发行于1871年。书中有作者少年时的照片,是位英姿勃发的帅小伙儿!他一生从事过很多职业:农民、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和政府职员。但是,他认为那些职业都是生存的条件。他真正热爱的是自然,尤其是鸟类。

本书便围绕有关鸟类的描述展开。序言说:“这是一本关于鸟类的书,更恰 当地说,是邀请读者进入鸟类学研究领域 的一张请帖。”我们欣然接受伯勒斯的邀请,跟着他的笔,走进了鸟类世界。全书共分八章,不论是写爬山、效游还是野外宿营,十九世纪的森林里,随处都是鸟儿的天堂。

伯勒斯在书的开篇即告知我们:鸟儿在春季归来。接着便有记不清名字的鸟儿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你一定知道“知更鸟”吧?不,它不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那只。那只是反舌鸟。伯勒斯要说的是会报春的知更鸟。每年三月时,延龄花开了,知更鸟醒了,还唱起了晚歌,万物也就随着复苏了。当然,跟着欢唱起来的还有:灰胸长尾霸鹟、金翅裂、牛鹂、黑嘴美洲鹃……它们唱透了春天和夏天,直到秋天才会逐渐安静。

在“鸟痴”伯勒斯心里,鸟儿的一切都是美的。不管是去“铁杉林中”或“阿迪朗达克山”,还是去“春都观鸟”或“桦山漫游”,他除了听鸟鸣,还会观察鸟的身姿和美态,甚至研究它们如何筑建鸟巢。“他的举止神态独具一格。见到 你先行个礼的习惯,姿势优美至极。”这关于斑点加拿大威森莺的描述,仿佛伯勒斯说的不是只鸟,而是要一道去赴宴的绅士老友。

如果说本书讲尽了森林与鸟的自然之美,可是对于人类的猎杀本性来说,仍然有着不可抹去的瑕疵,哪怕是伯勒斯本人。“我们的胜利到底也不值得夸耀,因为猎 得的只是一头年老的雌鹿,显然在夏天已经为养育幼子大伤元气”。也许,一百多年前的华盛顿近郊还有猎物可打,但是,如今面对大规划的人类入侵森林,占地用于城市化建设,全体动物用脚投票也能做出销声匿迹的决定。这是我阅读至此顿起哀愁的一刻。

说本书是一本关于研习鸟类学的书,我尚有一丝保留意见。我觉得这是一本跟音乐有关的书,里面充满了歌声和音符,有时独唱,有时合唱,有时在黎明,有时在夜傍。歌者是森林里所有的鸟儿,可如今要想听听它们歌唱,要么寻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要么在梦里想一想。

《醒来的森林》是一本听鸟儿唱歌的“梦之书”:在遥远的十九世纪,在地球另外一端的美国,所有的鸟儿都会唱歌。

转载请豆邮联系

《醒来的森林》读后感(四):在森林,听自然,与鸟相唤

小时候,家门前有棵树樱桃树,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早早的天刚亮,便听见叽叽喳喳的叫声,小鸟儿们欢快地抢着樱桃吃……我看见,小鸟与树,它们之间,天生的自然欢喜。

如今看见这本《醒来的森林》,封面是清逸的彩色鸟羽,相当清新。这本书之前曾出版的其他版本,封面皆为暗色系,私以为此版本封面,最显清淡自然。《醒来的森林》是美国作家约翰•巴勒斯第一部自然散文集。作者亲身数次与森林相会,对鸟类寻觅、追逐与发现,写出了这本关于鸟类的书。他一生的25部著作,多以描述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他所写的鸟类,皆来自自然的亲历探索,而非书房虚假的想象。因此,写作方式上,作者并未完全仰仗严谨的科学,而是凭着自己对鸟类的热爱和深入观察了解,把自己的热情与心声谱写在书中,意图通过文字,唤起读者对鸟类、自然乃至博物学的兴趣。

在一片宁静神秘的森林中,踏足、欣赏、倾听……一切都是自然的苏醒。早春三月的清晨,我认识了体小尾长、嘴短而尖、羽毛美丽的蓝鸲,它犹如春天的精灵报告春的来临。明媚美好的四月,我又见到了知更鸟鸣啭嬉戏在树林,它们歌唱的声音,唤起我对自然的欢喜倾听。我还知道了它们与我如此相近,活泼、坚韧、温良习性,仿佛认识了一个喜欢个相似的朋友,我想这是人与鸟类相知的共性。五月我认识了两种小学语文里常见的鸟类,黄鹂和燕子。想那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熟记于耳的鸟儿,如今我看见它们筑巢集会,仿佛童年的童话森林。万物繁盛的六月,我见到了杜鹃、金翅雀和唐纳雀,它们在森林里歌唱自己,我仿佛只需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妙的天籁之音……这些,就是我在《醒来的森林》阅读中,所感受到的鸟与森林,所倾听到的鸟类灵性。在约翰•巴勒斯的笔下,自然的一切都是人类的朋友,鸟类有它们精彩丰富的世界,它们唤起我对自然的更深热爱,也教会我用另一种探索的角度,去学习它们的习性,了解它们与自然之间的规律,感悟一种诗意的欢快宁静。

看了《醒来的森林》,让我有种想要立刻步入森林的冲动。书中所有的鸟儿啊,我想与它们亲自倾听。感谢这本书没有从高深的学术角度去研析鸟类,它所呈现出来的自然学习、原始接触的方式,真的是一本有趣而生动的博物学探索指引。

约翰 •巴勒斯说:“最令我高兴的莫过于给我的读者一些新鲜的自然史片断,或让他们在原野里、树林里以及潺潺的溪流边呆上一天。”是的,他让我走进的,正是这般美丽的动态自然画面。我爱这本书里所有自然的气息,诗意的鸣音。希望下一个雨后初霁,我能带上这本书,亲身与鸟儿相唤在自然森林。

《醒来的森林》读后感(五):【柒书坊】与鸟类为伍,与自然为友

当初申请读这部《醒来的森林》确实源于自己从小受外公的影响爱鸟,爱养鸟,爱观鸟。我家就在上海植物园附近的罗秀路龙吴路上,因此在野生鸟类迁徙的秋季,一得空闲便会和几位同好相邀,带上望远镜、记录本、笔和摄影器材,一道去植物园观察这些在天空翱翔、在枝头唱歌、在草地蹦跳的小精灵。

虽然我能辨识30多种生活在上海的鸟类,如大山雀、黄腹柳莺、扇尾沙锥等,但比之本书作者约翰•伯勒斯(John Burroughs)则远远不及,这位“大自然的向导”用他对鸟类的熟稔与热爱以优美、细腻的文笔,“邀请读者进入鸟类学研究领域”,开始一段与鸟类为伍,与自然为友的奇妙旅程。

阅读《醒来的森林》时,我好似在一条条蜿蜒于林间的花样小径漫步,彷彿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大自然清新的洗礼。伯勒斯先生用锄头和笔在土地与白纸上书写自然的声音,透过细心的观察及体验,详细地纪录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生态面貌。这些对自然界生动的描绘,恍若一汩汩洗涤心灵的清泉,让人渐渐远离尘嚣世俗的羁绊。对久居在浮躁、匆忙的现代化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来说,读一读这部鸟类美学,无异一程倘佯于大自然的精神之旅。

特别喜欢“鸟巢”那一章,伯勒斯先生认为在天地间鸟与人是平等的生物,都具有高度的智慧,鸟居的巢和人住的家是相同的概念。不同之处在于鸟儿筑巢通常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就用什么,比如树枝,枯草、羊毛,砾石等,绝不似我们人类对建筑材料讲究颇多,甚至穷奢极欲。此外,与人一般,鸟儿也偏好像动物毛之类柔软的东西,会铺在鸟巢的最里层,就像我们会选择软和的席梦思一样。

可以说生活在19世纪的鸟类是幸福的,在周遭的环境中有如许可以搭建巢穴的材料——柔软的动物毛发,无污染的树枝树叶等。可反观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后代,搭窝已没什么像样的素材,只能仰赖被人丢弃的坚硬、冰冷的钢筋、铁丝或塑料。动物伦理学告诉我们,任何动物都应公平地享有自然的恩赐,我们人类攫取与侵占的太多太多。。。。。。

还是说回本书,有趣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伯勒斯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丰满呈现。他为人和蔼、友善,外表粗犷像个农夫,但言谈之间有学者之风,喜欢一个人带著双筒望远镜去森林深处跋涉、探险,他熟读自然之书的人,是一位独具非凡魅力的诗人。

掩卷之余,我好似完成了一趟趟山野之旅、丛林之游,观赏了林间多姿多彩、鸣声宛转的鸟儿,感受到了一份“禽鸟之乐”,使我的心灵得以畅游那片久远的“净土”,重返平和宁静又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我内心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伯勒斯先生曾说,“每当我看到年轻人那样(即肩背露营装备)在乡间跋涉时,便会暗暗得意,或许是我的书把他们送上了路”。事实确实如此,他的自然散文向人们昭示了清新宜人的鸟语花香,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并使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