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摘抄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摘抄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是一本由张草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一):铺开过大,收尾是个考验,三部曲第一部只能说是“尚可”

这本小说早闻其名,原本应该叫《北京灭亡》,估计是这个书名“诅咒”色彩过浓,所以在大陆出版时改成现在这个名字

关注这本书的原因,其实和张草自序中所说的类似

对于“天启大爆炸”这件事,我也是幼时在一本叫《知识窗》的杂志里偶尔读到相关内容

(还记得杂志里是将“天启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及另一件大爆炸并列而谈)

后来也陆续查询、读到及收集了许多关于“天启大爆炸”的文章

所以很好奇一位作家该如何将此题材写入文章

看完之后,应该说,还是有些失望的,毕竟,“天启大爆炸”是一个颇具“科幻”感的题材,无论与外星人、UFO、穿越、远古文明、

作者的脑洞,按今天的眼光看来,“穿越”(而且是多重“穿越”)的有些不足为奇了

对未来世界的设定,感觉有些难以成立(好傻),而且很多细节都很成问题

比如说科技已经高度发展了,但使用的枪还是扣动扳机散发硝烟发射子弹的形式

而且整本书读完,最大的问题是,

未来世界与过去世界的关联性还没有连贯起来,到底大爆炸是与未来人的穿越有何关系,大爆炸又是什么所引发的

只能看看后续的两部曲,能不能合理化了

另外,每章标题处所引用的名句,是因为多数是外国的么,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同样可能是由于作者是海外华侨的缘故,在一些遣词用字上不太讲究(或者说是海外特色?)

举例说,在男主角神秘出现在寺庙时,采用的视角是寺僧的,在这里用“下一秒钟”这种词就很不适当

接下来形象主角的身体“像蛋糕般松垮垮”,也与历史的氛围失调。

对于大灾变的描写,感觉是从历史文献的记录里稍作加工为白话文,如此巨变天灾,但读来感觉不到震撼与惊异

比如说那个被在街上被冲击波将头炸飞,眉毛嵌入墙壁上的一幕,读来却无甚惊悚之感,实属浪费

PS

看到倪匡先生的推荐时,心里已在担心

因为照之前的经验来看,倪匡先生所推荐的书里,不靠谱的烂书颇多

包括《放纵剑魂》、《破解〈山海经〉:古中国的X档案》,友情提醒,这两本书天雷滚滚

相比之下,《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算是及格线上的吧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二):希望有个结局

《明日灭亡天启爆炸》是一本科幻作品,不过与传统的科幻作品不同,它是一本基于历史事件的科幻作品。这样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至少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惊才绝艳的感觉。

作者很会设计悬念,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猜测,到底这个天启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不过很可惜,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也没有看明白,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场爆炸。这样的一个气势宏大,格局高远的开头我们可以给到五颗星,但是如此的结尾却让我们不得不扣掉两颗星,毕竟虎头蛇尾是悬念小说的大忌。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好的解释,那么开头的时候就不要挖这么大的坑。也许填坑的内容还在本书的续集里面,但是一个好的作品,绝对不可以把坑空到续集来填,因为你完全可以先把这个坑填了,然后再挖一个新的坑,等待我们续集再看。

作者的文笔是不错的,但是也仅能说是不错而已。作为读者是挑剔的,读过一流的文笔之后再看二流的文笔肯定是无法满足的。不过科幻作品的优劣主要因素绝对不在文笔,只要你的文笔不是学渣水平,能够正确流畅表达,那就可以了。科幻作品的好与差主要还是情节的设计,作者的开篇设计真的是很玄妙,气势磅礴,我们不得不为作者超强的想象力而哲服。但是,凡事就怕这个但是。作者把这个格局设计好了,却没有给我们讲出信服的道理。看到最后,我们不仅仅没有看到天启爆炸的原因,也没有看到丝毫的线索,更让人不解的是,我们根本想不明白,天启爆炸案与明日世界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必然的联系,主角来到明代天启年前,仅仅是因为一份好奇,一丝热爱吗?如果他来到天启年前没有什么必然,而仅仅是一种偶然的话,那这样的设计就有些糟糕了。所以说,如果作者无法解释这个原因,那么前面所有的好的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它们全都没用了。我们来到天启年间到底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来玩一圈,还是仅仅为了展示一下作者的历史功底。要真的只是后面这个原因,我们只能说,作者的历史功底非常好,对明朝众的描绘的确有如画卷般真实。但是,对于一个科幻小说来讲,这又有什么用呢?换成一个对大航海时代历史功底强的作者,难道就穿越到大航海时代嘛?在那个时代,也有着很多神秘的不可解释的事实啊。所以我觉得,如果作者在续集里无法解释这个问题,那么这本书就彻底失败了。在那种局面下,三颗星都拿不到。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三):穿越时空来炸你

亚洲文化对于过去与未来总带着一股禅意,即使是在科幻电影的领域,东方人也秉承着悠长文化所带来的底蕴。在韩国科幻电影《人类灭亡报告书》中,智能机器人会跪在佛像前冥思终极问题,它从哪儿来,将往何处。在西方人的文化里,未来总是离不开机器人高科技以及外星人,但在东方领域里未来总是跟过去挂钩,有着冥冥天意的轮回感。

比方说这本儿《明日灭亡》,这书的剧情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未来人摸着明朝小孩儿的脑袋告诉他说“炸了”。事实上作为一部蜚声在外的东方科幻小说,《明日灭亡》的第一本《天启爆炸》更像是怪志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探寻真相的懵逼青年,他被传送到明朝后想阻止天启大爆炸,没成想捣乱的人层出不穷,搞得他越来越懵逼。同时懵逼的还有遇到他的老和尚,小和尚,官吏,一群古代人和一个未来人在大明王朝来了一次时代的握手,代表两个时空一起懵逼。直到结尾处主人公终于若有所思的懵逼了一次,悟出点真相。

串联《明日灭亡》这本书的终极线索并不是什么科技,而是“历史”。这书的主角是为了探寻人类文明灭亡的真相而行动,结果发现一切的症结都在“天启爆炸”这件玄之又玄但好像没什么卵关系的事儿上,那这线铺的就太大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向着“潘金莲开窗户导致大清朝灭亡”的路子发展。在整体架构上,《明日灭亡》所描写的未来是典型的封闭型社会,所有人的行为都被一台电脑所监管,过着被束缚的生活。在这个看似公平的监牢社会里,隐隐透露着以白种人为主导的种族主义,这小说一看就是出自亚洲人之手,干你娘的洋鬼子。

其实我看这小说,总隐隐感觉到里边透露着作者的讽刺情绪,这篇科幻小说没怎么描写硬核技术提及技术观念,而是着墨于人种区别,历史真伪,社会塑造与国家机器的运行上,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就像丘吉尔说“历史对我不错,因为它是我写的。”一样,代表着过去事实的历史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构未来总是被人所掩盖。探寻历史真相的人往往意味着要与当局作对,与国家机器作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又像是“未来人查水表”的市井读物了。

在小说的结尾,貌似是说引起天启年大爆炸的人正是主角自己,但并不是现在的他而是来自更遥远未来的他,至此故事便成了环形结构,带着浓重的宿命感,这样的安排固然提升了主角的悲剧色彩,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但对于明朝人肯定是不公平的,你说你要帮我结果你要来炸我,合适吗?

《明日灭亡》,更该叫《穿越时空来炸你》。

我想作者大概是斗地主输了才愤而提笔写下此书吧………………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四):很称职的引子

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以时空穿梭到明朝天启爆炸和未来世界大一统两条主线并进,交代了大背景,又引发思考,达到了科幻系列剧开篇作引的目的。尤其最后开放结局,挖好了坑,让人期待后续作品的结局。

而从作者的自序来看,我倒是有点儿怀疑,最终三本出全了,依然是没有结局的结局。就像本书最后一章的题目:既济未济。作为八卦最后两卦,本身就有结束又重生的意味,一种循环往复,变化发展的寓意。既济:盛极将衰,于是高科技发展到极致,必将带来灾难性的毁灭。然后未济:事业未竟,还有很多变数,静观其变还是参与其中,有点儿革命尚未成功,同事还需努力的求索。整个三部曲的基调也就此奠定了。

作者的写作关注‘过程’多于‘结局’,“因为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过程,很久以后才有结局,甚至不会有结局。”由此多少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科幻小说答案并不重要,尤其是历史科幻,重在反映那时那地那情景,最终还是要放在人性的挖掘上。

书中有时空穿梭,里面也对多年争论的历史不可改变的话题表明了态度。旅行回去的人只想作为观察者,解了自己科研中的疑惑,并不是参与者。没有悲天悯人的救世主心态的,或许只是到本书结束,男主人公的反抗意识还没有被激起,最终只想到参悟精神力的所在。找出佛说的因果缘起,留有悬念的同时也给人以期待。

倒是在未来大一统制度中蕴含着一些暗涌的反叛计划。书中设定的未来还是遵从了西文的人种净化的思路。战后的结局:统一联邦,统治阶级,制度严格,人趋向机械化,从胚胎就被定制了,好在再严密的筛选,也终抵不过作为人生存权的本能抵抗。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不平就得有出来说道说道的。任何时期,都会有不满阶级统治的反叛者,不论是为了种族,权力,还是信仰。越是被禁止的,越会因为那不为人知的神秘感激起人本能的求知欲。大一统的愿望不是泯灭众生,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个体差异的发展,有不同的人类活动。如果生活一成不变,如果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面孔,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所追求的幸福应该是不受约束的,哪怕有苦难,也会甘之如饴,而不是如书中的设定学虚假的历史,有貌似美好的人生安排,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像《时间机器》里无忧无虑的埃洛伊人一样?那存在的意义也只是被捕食的牲畜了。

所以作者提出《明日灭亡》,应该对于这种未来设定的嘲讽,预测大结局多半是表面无敌的统治者玛丽亚最终面临的将是制度的崩塌和自身的灭亡。然后迎来新的世界格局,也许仍不完美,但会告别一个死板的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还是那句老话:“好的科幻是给人以希望的”。作为一个系列的引子,此书可以打80分了。

喜欢我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DJ有时,欢迎大家投稿合作。

《明日灭亡1:天启爆炸》读后感(五):何以永续,何以言悔

被封面吸引过来的,不知道负责封面绘画的人是否因为印象中结束之后的那一代科幻书封面图画的影响,记得那时候看的为数不多的一些科幻书的封面图画大都是绘制成这种风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几何图案,具有立体感极强的先锋造型,猛然一看,给人感觉特别的硬朗,特别的震撼。应该说,这部书就是走的硬科幻流,虽然书里的未来世界因为控制人口数量,让自然环境恢复得很好,风景很漂亮,但仍旧充满了“蒸汽朋克(Steampunk)”的味道。因为在人类居住的地方到处充斥着满冰冷的机械。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监听器无所不在,即使是贵为第一主席也免不了被监听,更何况这些监听内容的分析者,就正在他住处下方深深的地底中。

这位伟大的分析者建立地球联邦、订立法律、决定联邦发展的方向,她是一切,她是人类之母,也是操生杀之权的母亲,她无所不在,却又神秘得只允许很少人得知她的存在。”(P.201)

一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这个冰冷、生硬的机械大脑正是科技的造物,虽然,从各种意义而言它都是一个独裁者。它没有手脚,遇到了意外情况甚至无法自行移动,除了通过操纵摆布人类的思想它。它也是强大的,所有的摄像头都是它的眼睛,所有联通了的电子设备都是它的延伸。这就是为什么它只允许很少人得知它的存在的缘故了。事实上,就是因为想要取而代之的主席先生也是个独裁者,他才失败了,否则就算它能够发出高音频解离崩溃人体DNA,但是如果能有一大堆人呼啦啦的一拥而上用人命去堆的话,毛也扛不住。

作者所提出的时间的混沌说,循环往复,让历史与时间区隔开来,和时间不同,历史是呈平面的线性延伸发展,……如果未来是确定的,历史是否真的无法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世界真的像书中的那样发展下去,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串编码所代表的身份,最终极的惩罚就是彻底抹除这个人存在的一切痕迹,真的,除了“可怕”不知还能如何来形容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像古代人之所以会那么热衷于“名传后世”,不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死去了,如果再没有了别人对他的记忆,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呀。于是,在书中,作者模糊暗示了这样一个哲学性的命题,——究竟怎么样人才算是真正的‘活着’?

相对于被技术手段严格生产出来的“新的改良型人类”,自然繁育出来的“旧的野生人类”,作为工业化的视角看来这种差异化、随机化、个体化,肯定都是不完美的,应该被抹除的。反之,在“旧的野生人类”来看,“新的改良型人类”也不过是种被愚弄的生命,一种悲哀的造物。在许多呼唤自由、解放的人看来,麻木重复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就像植物人也是能喘气的,但是也只是‘活着’而已。以此类推,难道人这种生灵只要生命不止,就真的可以算活着了么。

过去与未来穿插交替出现,但在描写具体历史的时空背景下,却缺少对当时人们生活的细节描写,基本都是各种史料的堆砌罗列,没有一种鲜活的味道,无法给人予代入感。说真的,作者写得如何也还罢了,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看到了最后的大结局,却发现作者给写成了,开始还懵懵懂懂的主角终于在强力的压迫下醒悟了,除了复仇之外,拥有了更加高大上的理由,但在他那么努力的想要改变人类这种生灵却被没有心智的机械造物所摆布的命运,不惜放弃了所有情况下,直至最后才发现,正是由于自己的这种“改变未来的努力”,才真正导致了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未来的出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