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但丁九篇》读后感锦集

《但丁九篇》读后感锦集

《但丁九篇》是一本由(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但丁九篇》读后感(一):22块钱40页,醉了

恭喜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刷新了中国图书出版社的底线~~~~~~~~~~~~~~~~~~~~~~~~~~~~~~~~~~~~~~~~~~~~~~~~~~~~~~~~~~~~~~~~~~~~~~~~~~~~~~~~~~~~书是好书,但是也经不起这么整啊

《但丁九篇》读后感(二):但丁九篇

其实我自己并没有看过《神曲》所以并不好对这本对但丁的《神曲》的评述专著进行评论,能说的只是他的分析方式。 他的分析方式其实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左右对作品的评论,旁征博引综合评价一部著作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寻找相关的资料作品以及相应的文学知识积累。 整体看来很好,清晰明了,即使是有怀疑有争议的地方,也都有着明确的观点陈述。 虽然说本人并没有看过相应的作品,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借鉴, 不推荐买来阅读,实用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推荐收藏,很有逼格。

《但丁九篇》读后感(三):神曲的短篇评论

看惯了博尔赫斯的虚构评论,突然评论真实作品,有点不敢相信,马上联想到作者是不是也顺便改编一下"神曲"(不过并没有)。"神曲"读得我很痛苦,"但丁九篇"甚至把我说不出的违和感都讲得清清楚楚。有些地方确实就是"弗罗伦萨报纸"或者"意大利名人录"。那个鹰和标语确实就让我想到现代广告,还是天使组成的,这是何等的怪异。贝雅特丽齐的出场确实就是启示录的场面。令人遐想的边狱城堡,保罗与弗兰切丝卡,尤利西斯的南半球航行。"比喻"本身就是比喻,主语和比喻物之间形成无休无止的循环比喻;个体是全部,而全部是每一个个体;这是阿莱夫还是罗素悖论之类的东西?总之非常神奇的一本小书。真高兴自己既啃完了"神曲"又买了"但丁九篇"。

《但丁九篇》读后感(四):不可能读懂的但丁

短短的一本书,写了九篇分析《神曲》的文章。这本书对于没有读过《神曲》的人来说,理解肯定是片面的,仅仅是从博尔赫斯给出的一些句子,无法理解《神曲》。

当然,没有人可以完全读懂但丁,从博尔赫斯引用的对《神曲》的各路评论就足以看出。有的人写了《神曲》,有的人评论《神曲》,博尔赫斯评论《神曲》的同时也评论了其他评论《神曲》的人。“关于《地狱篇》最后一歌的第七十五行诗来说,评论家们引起了一个混淆艺术和现实的问题······他们无一例外地理解为把乌戈利诺置于死地的不是痛苦,而是饥饿。”对于《神曲》的分析,可以是多层面的,有的人从技术层面,有的人从艺术层面。

“严格来说,现实生活中没有凶手;只有笨拙的语言把他们归纳为那个不明确的群体中的个人。”这里给我们提到了唯名论学说。我不禁思考,是语言创造了思想还是思想创造了语言?

《但丁九篇》读后感(五):从前应付,如今感动

当年我和系里一些同学一样(这么说似乎不负责任),读《神曲》《浮士德》等作品时,没有应有的态度和耐心,囫囵吞枣,应付了事。

理由冠冕堂皇:这样伟大的作品,多少人为之倾倒,研究它的工作,和一个平平无奇的中文系学生毫无关联。

博尔赫斯热爱但丁,热爱《神曲》,甚至于说:“我幻想出一件神奇的作品,一幅可称作微观宇宙的作品,但丁的诗就是那幅包罗万象的画。”这种热爱,在本书的九篇文章中一览无遗。

作为凡夫俗子,我最感动的,不是《神曲》语言的精妙精炼、描写的恰如其分,而是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爱。对但丁来说,贝雅特丽齐是无处不在的,是一切。然而,对贝雅特丽齐来说,但丁微不足道,也许她根本就不知道但丁对她的爱有多么深沉。

“爱上一个人就像是创造一种宗教,而那种宗教所信奉的神是靠不住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