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锦集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锦集

《特洛伊3·诸王陨落》是一本由[英]大卫·盖梅尔 / David Gemmell / [英]斯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一):将神话还原成历史

几千年前的一场神话般的史诗战争,竟被作者处理地如此有血有肉,有情有魂,这种将神话逆向还原成历史的功力真是匪浅。我记住了赫利卡昂(埃涅阿斯)、赫克托耳、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安德洛玛刻、普里阿摩斯、奥德修斯等一众晦涩拗口的英雄名字。他们仿佛被作者虔诚地请下神坛,褪去神性,重新赋予鲜活丰富的人性特征,将久远缥缈的传说再次生动演绎。结尾巧妙地将剧中人物铺垫出摩西出埃及记以及罗马的建国之始,更是让人期待后续的作品。可惜,斯人已逝,再无回响。 神话和传说,在不同的时代,都会被独具匠心的大师们赋予全新的意义和独特的魅力。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二):曾与英雄同行

埃涅阿斯最终魂归大绿海,书中末页的文字描述的这一幕似曾相识,想不起是哪部欧美历史影剧里也出现过类似设定,这个设定悲壮是悲壮的,安德洛玛刻的火箭离弦宣告了英雄落幕、情仇俱灭,是的,“曾与英雄同行”,读的人只能在文字里曾与英雄同行。不知道要是盖梅尔能续完这部的话会用怎样的设定来最后交代埃涅阿斯?真是想象不出,只好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开篇是在大绿海中挣扎救生,收尾是在大绿海中燃烧葬生,算是首尾呼应了。

觉得阿克琉斯跟赫克托耳的同归于尽没有想象中的壮烈,还不够劲,似乎比不上《银弓之王》中阿耳戈利欧斯和埃涅阿斯联袂拒敌的那段,毕竟写到特洛伊之战时高潮太多,前几部没死的人物都要设定出与他们相匹配的行迹和结局,盖梅尔遗孀能完成第三部已经很完美了,而且没有用老掉牙的木马来屠城,木马的童话色彩太浓,背叛才现实些。很喜欢巴诺克勒斯这个人物,世俗中的巨人。

战神同归于尽、海伦跃入深渊,王子与公主都殒命,那诸王会是怎样的陨落?尤其是阿伽门侬。既然黄金城毁于他的咆哮,那就让战争之王被大绿海折翼吞噬。悲情城市上演多出悲情故事,最后读到魔王的结局也算是种安慰。

很期待这部巨著能拍成历史剧来一季一季的看。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三):读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小孩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古希腊英雄史诗。许许多多的战争场面。无数死去的人。每次读到剑和血我都无力的知道,若自己上了战场永远是个懦夫。我会一碰就倒一打就跑,怕苦怕累怕死怕伤,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字典里离我最远的词。我爱好和平。

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我们读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大,以和为贵。我们崇拜中庸的孔子无为的老子,称赞孔融让梨韬光养晦,读书谋官光宗耀祖是家族最最重要的事。人们怀念文景之治却遗忘了那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踏平西北把匈奴赶到欧洲,流浪的后者切西瓜般灭了罗马帝国,欧洲陷入黑暗中世纪。同样人们只记得贞观之治却忘记了先人们如何在八月飞雪的胡天大漠抗击突厥,后者西迁建立奥斯曼帝国。我们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最强大船队(还得感谢元朝蒙古人),郑和早哥伦布一百年下西洋,却在明清闭关锁国不堪回首。我们的故事里,没有英雄;我们被教育要做一个有德的人,德是最高准则。

回到西方的孩子,他们听着古希腊罗马神话长大,故事里英雄永远是主题。男孩从小向往勇敢的骑士,女人教育孩子无畏坚强。一代又一代,他们在大碧海的摇篮里长大,航海向远方。小说结尾战死的将军什么斯(抱歉忘记了)想到,他会去英雄殿和赫克脱耳阿喀琉斯一起豪饮吗?致敬这些伟大的战士!

不过结尾还是有些没明白,埃及人革舜后来怎么了?一千年的朝代指的什么?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四):感谢大卫盖梅尔,使我得与英雄同行

从小就熟知特洛伊的传奇,听说倾国倾城的海伦与王子帕里斯、英勇善良的特洛伊战神赫克托尔、智计无双的奥德修斯、天下第一的勇士阿基里斯...。大卫盖梅尔的特洛伊三部曲讲了一个不同于过往的史诗传奇。

特洛伊三部曲:银弓之王,雷霆之盾,诸王陨落。前两本铺垫特洛伊战争的起因与不可避免,第三本刻画特洛伊战争,并华丽无比而又意犹未尽的收尾。文章的最后,青铜文明的英雄时代随着赫克托尔与阿基里斯的逝去,伴随着Thera岛火山喷发的天火,消散在漫长的时光里,在那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年代依赖吟游诗人的口口相传,历史成为神话与英雄史诗,真相在漫长的时光里变的真假莫辨。

这三部曲是大卫盖梅尔生前最后的作品,大师集毕生功力于一役的作品当真是非同小可,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文笔简练又荡气回肠,就像是古龙先生写的武林高手:“这一招板斧直劈,朴实无华却又让人避无可避,这是经过千万次变化之后又变化来的一招” ,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莫过于此。在古希腊希罗多德的时代,“历史”本意为“探究”“调查”之意。“历史”探究未知的领域,未知的世界,这和哲学、科学可谓殊途同归。大卫盖梅尔对特洛伊战争的探究再创造实际上是他对欧洲文明之源的思考,书中埃涅阿斯带着剩下的人民移居七丘之地,带着特洛伊文明精神内核建立延续千年的罗马,埃及王子带着他的人民出埃及记,特洛伊之战点亮了西方文明的两大文明之源起。

作为今日的读者,我不可能穿越到3000多年前去亲眼见证阿基里斯与赫克托尔的旷世之战,但是我深深的感谢作者,他给了我一个真实、符合逻辑的古希腊,让我得以跨越千年时光与英雄们通行,这就是文学的意义。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可能,让平凡的我们也能插上伊卡鲁斯的翅膀飞上伊利昂的白塔俯瞰这个伟大的时代,奥德修斯的时代、埃涅阿斯的时代、赫克托尔的时代、阿基里斯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五):纵身一跃成就千年美丽

不知道别人读这本书的感受是什么,但我读后对其中的女性感受深刻。仅说本书中一个并非主角但非常有名的女性。

历史上传说因为一个女性引起一场战争的的故事不止希腊有,也不仅仅是海伦。明末时据说吴三桂就是因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其实战争的根本还是利益与权力之争吧,一个弱女子能引发一场战争?那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不过这部作品中作者彻底颠覆了海伦的美,盖梅尔笔下的海伦是一个胖嘟嘟、傻傻的普通居家女子:“海伦是平庸而庄重的女子,发色灰褐,笑容甜美。”她爱丈夫爱孩子,怕战争怕死。可是当最后一刻来临的时候海伦的行为让她成为传唱千古的史诗中的主角。

直到现在,我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都禁不住要掉眼泪。海伦和帕里斯居住的无忧宫被希腊军队突袭了,帕里斯战死,海伦带着两个孩子躲到了背靠大海的阁楼里。阿喀琉斯的到来让海伦心存一丝希望,因为她听说阿喀琉斯是个高尚的人,不会杀害妇孺。可战争是残酷的,海伦可以活命但她和帕里斯的孩子毫无疑问必然被杀害,因为那是帕里斯的孩子。从动物界到人类,这一点丝毫没看到进化,猴群、狮群,当一个雄性动物打败了前动物首领的时候,一定会杀光其子并妻其妻。海伦的希望破灭了,她勇敢起来,她要和她的两个孩子一起面对命运。

她放松下来,不再紧张。她合上眼片刻,感觉到温暖的朝阳照着她的后背,接着睁开眼,注视着那些战士。

她不再畏惧,平静地一一扫视他们的眼睛,像母亲望着任性的孩子一样。她发现,他们明白她要做什么时,表情一变,所有人脸上残暴嗜血的表情都消失了。

“别这样!”阿喀琉斯恳求,“别忘了你的身份,你不是这些异邦人的一分子,你是斯巴达的海伦。”

“不,阿喀琉斯,我是特洛伊的海伦。”她说着,把孩子搂向她,吻了他们。“亲爱的,闭上眼睛。”她轻声说,“紧紧闭着,再睁开时,爸爸就来了。”

阿喀琉斯冲上前,但已经太迟了。

海伦闭上眼,往后倒向虚空。

“亲爱的,闭上眼睛。紧紧闭着,再睁开时,爸爸就来了。”这句话戳中了我的泪点,那幼小的生命还么来得及品味人生的快乐与痛苦就要面对战争的残酷的命运。但是海伦死得很勇敢,她身后的虚空不是空白,是千年传颂的史诗。海伦因其一跳而美丽绝伦。

美学上有优美与壮美,有悲剧与戏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海伦的纵身一跃是悲剧,因为这里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还有父母爱子的悲情。不过海伦的一跃更是壮美,因悲壮而美,因不屈服而美。

盖梅尔对海伦的颠覆,是对史诗中战争起因的客观分析,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同时也赋予海伦这个千年美女以更深刻的美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