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雾都孤儿》读后感100字

《雾都孤儿》读后感100字

《雾都孤儿》是一本由[英] 狄更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雾都孤儿》读后感(一):《雾都孤儿》阅毕掩卷

小说讲述孤儿奥利弗·退斯特年幼时在贫民习艺所和寄养所的苦难经历,在不堪忍受后终于鼓起勇气独自一人逃离去伦敦,然而却又误入贼窝。当恶意冲击着纯真,当犯罪侵蚀着善良,当奥利弗无路可退,四面楚歌之时,有幸遇到了布朗洛和露丝,更有幸在他们的帮助下弄清了自己的身世,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遗产,还成为了布朗洛的养子,幸福的生活下去。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基本都属于扁平人物,善良的人始终善良,奸恶的人坏得彻底,而南希却是一个性格复杂之人。她从小混迹在贼群中,自始至终跟随着赛克斯,也曾掳走过奥利弗,却在关键时候把偷听到的重要消息带给了露丝,以致失去生命,她用人性善意的光辉照亮了自己。她在小说中虽不是主要人物,却是一个重要人物,起着重要作用。

《雾都孤儿》读后感(二):论善良

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因为我心里藏着很多阴暗的想法,也经常在暴力美学里找到痛快感。后来我不再纠结我善良与否,而是判断我做出的行为是否善良。

善良应该是对比出来的,我帮助被骂的人呛回去,可能就比装哑巴的人要善良一点;我装哑巴不闻不问,可能又要比骂人的人要善良一点;我骂人伤害别人的心,可能又要比打人打得身体青肿的人要善良一点。我只想以这个一般对比表明,善良还是有等级划分的,至于什么样的等级是人各有自己的排序。又比如这个女孩,南希,“客气的拐弯抹角的推脱之辞,不愿让一位同胞遭受到当面直接被拒绝的痛苦”,比起一窝子抢劫的男人来说,就是善良的,尽管那点点善良微不足道。因此评判一个人善良与否,可能只能从行为来看,但行为又是按情况飘忽不定的,那就不能说这个人是不是善良的,只能说这个行为是不是善良的。那我就不用纠结我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只用纠结我这个行为善不善良,以及这个善良的等级。后来南希也是通过她的行为表明,她的确是善良等级比她周围的人高(尽管她也确实存在偷窃行为)。

《雾都孤儿》读后感(三):无法打动我

不知是否年岁大了,经历的看过的事情太多,读完这么一个完美的孤儿的故事,并没有带来任何幸福感和应有的感动。

完美结局的故事只能是故事。虽然文中有那么多城市黑暗地带的描写,人性本恶的心理和行为的说明,但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只能说还是太幸运了,幸运到感觉这个故事有点假,如今的我更喜欢现实主义一点的小说,这么浪漫主义还是适合更年轻朝气一些的读者们。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幸运的孤儿,我觉得这完全是作者一番美好的愿景,毕竟这是建立在好心的富人的全力帮忙之上的,但凡没有富人的友好相助,奥利弗应该早就死在那一枪之下,或者早就被警察误判为入室抢劫犯拉去绞刑了。这个前提条件是很站不住脚的。

另一个槽点,就是对犹太人的鄙夷。虽说没有明确表示,但是赋予费金一个老犹太的身份,集贪婪、吝啬、凶残、虐待培养小扒手等等劣根性于一身,最后当然要给他一个绞死的结局,没有交代这个人物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只因为他是犹太人?让我感觉确实有这么一层意思。还有一点是宗教痕迹,哈里最后赢得露丝的方式居然是去做一个教士?!我不知道狄更斯其他作品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宗教有色眼镜,让我感觉挺不舒服的。

当然书中还是有一些精彩之处,印象比较深的是南希几次告密的描写,赛克斯与他的狗以及最后双双死去的场景,贫民习艺所里的种种现象,还有狄更斯的讽刺手法:带着赞美语气的反讽,很有特点。比如“确有些书,其最佳部分就是它们的书脊和封面。”让人会心一笑,这些点还是蛮喜欢的。

对于名著来说,它有现象级的深刻描写,但是没有追其本质,徘徊在及格边缘,不够打动更年长的读者。

《雾都孤儿》读后感(四):忧伤的奥列弗·退斯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伦敦的孤儿奥列弗·退斯特,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听起来很像一个童话故事是不是?

狄更斯,是《双城记》、《雾都孤儿》、《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等名著的作者,并不是一个写童话故事的作家。看《双城记》,你看到英法两个的社会差异与革命暴动;看《雾都孤儿》你看到一个几岁的男孩子痛苦的遭遇,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上流的英国社会。当我们看到近代英国广泛殖民扩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候,更应该了解下层百姓苦难的生活,社会贫富加剧的惨状。而《雾都孤儿》正是这样的作品。

本书情节结构严谨,从开头看到结尾故事最后串成一根线,这一切人物都是围绕着孤儿奥列弗而展开。如果不是费金把主人公抓进贼窝,我们不会知道原来贼子也有柔情,但更多的是自私贪婪;也正是因为这些贼子,才把奥列弗与布洛朗先生、露丝小姐联系起来。正是这些引人入胜的叙述,到高潮部分读者很想知道结局。

人物形象很突出,丰富立体。主人公奥列弗,在习艺所就敢于提出“我还要添一点儿”的要求,也不愿意与贼子为伍,心里挂念旧友迪克的安危,对布洛朗先生与贝德文太太真挚坦诚,尤其是忧郁的眼神,让人心疼。露丝小姐为人善良,愿意帮助南希逃出贼窝,收留奥列弗,为哈里的前程着想。最让人心疼的是南希,她其实有很多次可以逃脱的机会,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无法告别旧生活,她心里放不下费金与赛克斯,同时她又关心奥列弗的生死。在本书中,她提供了很多线索,起着关键作用。

狄更斯的思想一定是先进的,他看到了社会底层的流浪生活,也提出了“一个只字不谈财产或钱财的婚姻”这类理想观念。对于社会的揭露,超前思想的引导以及动人心弦的情节安排,使得他的作品经久不衰。虽然他的作品中,最后在好人的帮助下,总归是一个好结局,这体现了他幻想性的一面,但不否认其文学伟大价值。因此,今天我们仍然在读狄更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