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谷幽兰经典读后感有感

空谷幽兰经典读后感有感

《空谷幽兰》是一本由[美]比尔·波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谷幽兰》读后感(一):修行在个人,不在环境。幽兰可在空谷,亦可在庙堂。

对生命的安排就像作画,可以有工笔和写意的区别,但无所谓对错。

本书的开头讲隐士的起源和传说,结尾讲偶遇“大隐隐于市”的城市隐士。

归隐山林梅妻鹤子只是隐居的在外形式。处于闹市,甚至身处政坛漩涡中心也可以心如止水,天下无事,如入火聚,得清凉门。隐居的内部条件在于心境,境界不够,就算不上隐居,最多只是消极避世。隐居的外部条件在于不被打扰,而不是局限于地理位置的偏僻。

因为内心丰富,在哪都一样。内心贫瘠,在哪也都一样。

《空谷幽兰》读后感(二):读《空谷幽兰》感怀BY冷后

【读“空谷幽兰”感怀】BY冷后

长安的雪 映着晚霞

沧浪的水 溯回蒹葭

朱雀街 重楼里 寒鸦渡雁塔

十里外 孤冢染霜华

几番梦里 轮回劫

抚过指尖 阳关三叠

画屏上 相思令 尚欠一阙

落英起舞愿君多采撷

终南的松 转弄琵琶

太白的星 散落成卦

楼观台 烟雨中 皮囊随风化

千年后 空谷有谁家

酒酣梦醒终化蝶

辋川如旧 不见摩诘

销魂桥 柳梢青沾湿绣鞋

木兰缀露 劝君多采撷

《空谷幽兰》读后感(三):一本神书

这是一本神书,很开眼界,也有些地方让人生疑;它像是一本文学散文,一本探险随笔,而非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所以不能尽信。

这本书有两大亮点,其一是引用了很多神话故事,从开头的中国萨满,到后来的女娲、八仙等等,尤其对萨满的介绍,是我此前不知道的,所以很新奇。不过从中也有不少神秘主义,比如作者现身说法,介绍接受气功治疗的神效,颇让我存疑。

其二是,他在山中跟道士或佛教徒的对话,个人觉得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这些修道之人所说的话都很有哲理,摘录一段如下:

薛:基础的东西你在哪儿都能学到。有书。要学更深的秘密,当你的修行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遇见一位师父。但是你不能着急。你要有终生献身于修行的准备。这就是宗教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付出金钱的问题。你必须付出生命。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如果你准备好要学道,你不必去找师父,师父会来找你的。道教是非常深奥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时他们的修行行为也很让我开眼界,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山里坐禅冥想,想不到到了现代,还有这样一批人存在。

《空谷幽兰》读后感(四):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医生

本来对《欢乐颂》里的赵医生无感,尴尬撞上曲爸爸那场戏,知道他在读《空谷幽兰》这本书,顿时觉得赵医生好特别。好想问问他,“嗲赵,你将来会归隐山林吗?”

曲爸爸对着曲连杰连声责问,你读得懂吗,你读得懂吗?

我想对曲爸爸说,这本书不难懂啊!

作者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内容编排还有些混乱,整本书其实类似旅行笔记。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啊,史诗啊之类的。

旅行笔记就是这样,牛逼的不是作者本人,是他的旅途见闻。其实这个老外挺有意思!关注我们不曾关注的,纪录我们故意抹去的。

作者关注终南山隐士,当时的社会对这些人不感兴趣,老外却觉得神秘得不得了,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拜访他们。

作者记录的那个年代,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对政治敏感,对“封建迷信”的东西开始重视和保留,修复。。。一个感动又纠结的时代。

可是,波特先生啊,你拜访的都是佛道宗教人士哦!那些传说中的,入世可拜为将相的,牛逼到不行的真正的隐士,你还没有遇到哦!

最喜欢看作者与那些世外高人的对话,不明觉厉。读完还想再读一遍,把世外高人的话,划个重点!

所以,本书《空谷幽兰》,我推荐!光听名字就好听!赵医生,哟,看不出来,你的逼格还蛮高的嘛!本以为你只会听听交响乐装装逼的。

《空谷幽兰》读后感(五):简评

知道这本书是一位很喜欢的演员推荐,当然她现在也像演艺圈的隐士一样销声匿迹。这本书似乎在灵修或者所谓的文艺青年圈颇有声名,以致大多数读者忘却了这其实是一个有着人类学学位的汉学家,深入中国内地,于改革开放之初采访终南山隐士带有深刻人类学印记的文化随笔。

当然这本书准确地说不是寻访当代中国隐士,而是寻找那些游离于宗教系统之外的宗教人士,探寻中国道教、佛教与隐士文化的关系。所得有三:一是还原了中国宗教的原生态,今天我们讨论十七年或者十年浩劫造成了文化断层,多从现代学术体制,似乎民国已经将过去的命革完了,实则不然。而从宗教角度看也确乎如此,我们现在经常开玩笑说建国之后不能成精,其实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是禁止宗教收徒的,没有道何需魔?二是作为难得的中国宗教的人类学随笔,记载了大量一手的对话和感受,而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科学、宗教、民间信仰都归于天道系统之下,密不可分,书中举了一例说西方科学研究表明玫瑰是外来物种,但是长安的居士坚信这是中国培养出来,背后的文化归因值得探求,好比此书中文名《空谷幽兰》为何用兰来说隐士,原名可是《Road to Heaven》;又如今天我们常说龙泉寺是高等知识分子辈出,但是道教和佛教吸收弟子的要求是不同的,至少在80年代佛教是必须高中文化水平之上才行,道教则无此要求;三是隐士文化,那时候正是气功热盛行,赤脚医生和气功与隐士之间有天然联系,虽然书中笔墨几乎没有,但的确是一个好课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