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是一本由〔英〕迈克尔• 伍德福德 (Michael Woodford)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227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4-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读后感(一):被告密者的书评

选中这本书的初衷,是把它和今年(2018年)的中兴一案联系起来了的原因。同样都是外籍员工向自己的国家告密,导致他国大企业收到倾巢危机的案例。不过读完后感觉略有差别,护犊子的说,对于中兴案,是外交和偷鸡的问题;而奥里巴斯案完全是欺诈性的道德问题。相同之处就是企业文化与外籍员工的道德价值直接体现得矛盾。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世界观和道德观在告密者的内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些道德也很值钱:和传统的为道德或为正义牺牲者不同,告密者也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收益;书中指出,美国各部门为了鼓励这些告密者,会在胜诉和追回罚款后给予告密者相当于罚款数额的10%~30%的奖励,当然,维护秩序者理应得到奖励。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读后感(二):日本企业,真的这么黑?

日本企业,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给我们提供诸多丰富的产品。比如索尼随身听、比如日本汽车。在我们学习的管理课程中,比如精益生产与看板管理、比如6S管理。偶然间在一个朋友空间里面看到,他对日本企业亲自实践,这样描写日本企业:

◆ 菠菜精神

日常沟通,是日企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被称为“菠菜精神”的日常沟通则强调了三种沟通方式:一、及时报告:向你的上司及时报告,及时把工作进展、想法随时报告给上司,让上司知道你在做什么;二、及时联系:你要清楚和你平级的其他同事在做什么,或者你在做什么也告诉他们,使大家知道彼此都在做什么;三、及时商量:当你有困难的时候要去找上司或同事商量,就是借助他人智慧解决你的问题。

◆ 不因自己而给他人带来麻烦

日本人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就是因为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过而给他人带来麻烦。举个例子,在日企工作,如果你要请假,不仅要提前向上司请假,也不要忘了,你还要向你的同事表示歉意和感谢,因为由于你的空缺,你的同事不得不顶班,做原本不需要他做的事情。

◆ 严谨的工作作风

日企严谨的工作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在有些企业,就连员工上下班的控制形式也像上课一样打铃,而不是比较轻松的音乐方式,据说目的在于 “使大家都崩得很紧”有利于工作。确实,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维护公司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人性化

日本企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为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是受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管理严格,但为了让员工能更卖命地工作,也尽力把企业弄出家的氛围。众所周知的终身雇佣制、企业工会,都是人情味的表现。

然而,《一个告密者的自白》一桩总金额超过22亿美元的财务丑闻,一场震惊国际企业界的董事会政变,一个为公司服务30年,却在就任两周后被解聘的外籍总裁……这样的日本企业的丑闻,完全颠覆了我对原本日本企业的认识。

日本企业,真的这么黑?或许吧。但是至少《一个告密者的自白》故事充满谜团、怀疑和背叛,真实的事件,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日本企业。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读后感(三):东方关系哲学遇见西方契约精神

我把这本书的自白过程看作是东西方精神冲突的过程,也是忠诚和背叛交织下的奥林巴斯公司的故事。一个国家里的谚语总有截然相反的道理,就像存在着“正直的人注定失败”和“神就在正直的人心中”这样两条截然不同的谚语,其实说白了,就是看人的选择,当你觉得是对的时候它就是对的,你觉得是错的,世界就是错的。但我反对愚忠,特别是全球化的生产时代,像奥林巴斯这样的大公司,居然出现了三任总裁连手作假,而且出现9家空壳公司,损失了17亿美元,这是非常巨大的错误。中国有句古话是,“纸是包不住火”,公司是一个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或者家族的,菊川的做法我觉得是错的,他选择了为自己的父亲隐瞒真相,而说了谎言,作了背叛,这个已经进入了犯法的领域了,而且这也伤害了整个公司的利益,而不是单单个人的声誉或者财产。这个时候,我赞成的就是迈克尔•伍德福德的西方契约精神了,只有这样正直的人才可以经营好公司,公司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丝不苟,能够预测到严重问题和敢于走出来承认错误的人,而不是选择永远地说谎。

整个董事局也就只有迈克尔能够对公司作出的收购行为进行询问,公司为何莫名其妙地收购小公司,而且价格奇高,但是迈克尔很快就被清楚了公司,因为他想要改变,而“固守现状是日本的优良传统”,但奉行契约精神是麦克尔的职责,他为公司奉献了30年,于是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彻查到底,直到搜罗出奥林巴斯所有作假行为。其实对于迈克尔的告密行为,我是挺佩服的,因为他是孤独的,而且是非常冒险的,不顾生命的安危,毕竟公司跟黑帮是有关联的,但是他最终成功了。他让奥林巴斯作出了道歉,而不可挽回的就是市值缩水了百分之八十,而面对着烂到了骨子里的公司,正是对一帮同流合污的人给害死的,真的令人扼腕痛惜。同时我们也希望奥林巴斯能够在如此疲软的时刻重新振作起来,这就需要一个非常棒的职业经理人了吧。

其实读完这本书,让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两难的选择,当选择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了。毕竟这时候的选择是会带来毁灭的。但是迈克尔作出了选择了,这是做人的态度和原则,这也是我们要经常反省的东西。一个谎言撒了,那么为了圆这一个谎,我们又必须撒下另一个谎言,这只会造成雪崩的后果,所以我宁愿从一开始便坦诚错误。其实西方的契约精神和东方的关系哲学都有其优点,就要看用的人是如何选择的了。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读后感(四):《一个告密者的自白》:告密者的光荣

“告密者”总会给人以“坏人”的初印象。“叛徒”等词往往会加诸在他们身上。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而且会有很多例外。比如诺贝尔和平奖便常常会提名给“对和平事业有重大贡献”的“告密者”,近期最知名的当属在2012年被提名的斯诺登了。其实在2011年,挪威一度想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摩洛哥出生的以色列公民瓦努努,表彰他对以色列核计划的“泄密”,但被他一口回绝。仍处在政府监控下的他表示:“我现在需要的是自由和护照而不是奖章。”

这本《一个告密者的自白》的主角同样是位告密者,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伍德福德。本书记述的关于他的“告密故事”,发生在他在奥林巴斯集团任职期间。

奥林巴斯创立于 1919 年,1920 年在日本第一次成功地将显微镜商品化;在癌症防治领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内窥镜,也是 1950 年由奥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开发的。迄今为止,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事业领域包括医疗、生命科学、影像和产业机械。作为一家日本知名企业,其管理风格极具日式特色,所采用的高管也大多是日本人。因而当从底层一步步晋升,并成功登上总裁兼CEO职位的迈克尔被宣布任命时,许多旁观者都将他的故事视为传奇。不曾想,这段传奇其实才刚刚开始。

尽管是一本非虚构题材的作品,但故事的自述者迈克尔显然深谙“大众小说”的取胜之道。故事情节充满曲折,又深入剖析了在这场“拉锯战”中各方的形象与心理。作为西方人的迈克尔显然对东方式的管理风格无法接受。他无法想象一家大公司三任总裁联手作假20年,董事会竟视若无睹;也实在想不通为何当他的奥林巴斯处于困境时,日本媒体、黑帮、机构股东,各方力量都企图帮助奥林巴斯瞒天过海,只有身为公司总裁的他自己一人身处迷雾之中,又置身真相之外。

这是一本可以被当做“商战小说”来阅读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作者亲述自己的经历,显然并不仅仅希望讲一个“好故事”。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日资企业开始呈现全面疲软的态势。这不仅仅是由于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受到积压所致,更重要的,是其“东方式”弊病日积月累而造成的。简单地概括,便是在危机面前刻意隐瞒,妄图以此逃避灾难和困境。

谁又能想,几百年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讲述的,其实是一个东方的寓言呢?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正披着“皇帝的新装”,并且浑然不觉,乐此不疲呢?

或许,我们真的太需要一个“不解风情”的告密者了。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读后感(五):做好预设,出问题时更有准备——Leo鉴书141

1997年至2000年在中关村的我曾经卖过奥林巴斯的相机。当时只知道这是个日本做光学产品的公司,数码相机挺有名的,很贵。儿子出生的时间还特意买了个奥林巴斯(u700),用着挺好。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看到这本《一个告密者的自白》让我补齐了后面的故事,原来公司是世界上做内窥镜最好的公司(也是种光学产品),用过一个非日本人的总裁就是本书作者Michael Woodford,就是本书作者。这哥们是海外一家公司的高管,后来公司被奥林巴斯收购了,转入了奥林巴斯负责欧洲业务,再后来被提拔为全球总裁。Michael为公司服务了30年,成为总裁后很快发现问题——公司莫名其妙收购了几家小公司,价格奇高。当进一步追问时,Michael被请出了公司。发现有问题之后,作者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答案,直到真相大白——奥林巴斯为了掩盖亏损做假账买空壳公司为了进一步掩盖问题。最终,前CEO菊川刚及一系列高管被捕,真相大白于天下。本书以作者第一视角讲述了这个故事。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读!

具体谈谈书给我的启发。

要不要子为父隐?

作者提到菊川刚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几次公司内的提拔都是在前者的认可之下完成的。可当发现菊川刚很可能有严重问题并且表现出不打算自己出来解决的警服男,作者并没有帮菊川刚隐瞒的意思。个人感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都是有个范围的,犯法的事儿还是应该早点自首比较好,不然只好另一方动手了。菊川刚办的坏事砸了一个近百年企业的牌子,全球上万号人的饭碗因此受到影响。亲儿子怕是也不会帮着隐了。

公司发了我们极不认可的问题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离开。就算遇人不淑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说小点儿叫道不同,说损点儿不跟混蛋叫劲儿。作者发现问题之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心系整体体系。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他为公司服务30年,很有感情,不愿意看公司就这么完了。虽然后来公司整体表现的都不太对得住作者,但他仍然坚持到了最后。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做到预设。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什么需要做判断的两难境地,但是做好相关问题的预设有利于我们的正确判断。小到在地上看到一个钱包,而就是前面走的人掉的他还没发现,要不要马上拾起来还给这人?大到我们发现公司有财务问题是要不要说出来?看到老板并没有实现自己承诺,践踏道德底线时有没有勇气指出来?或者就是默默离开?

什么答案都好,都会反映我们做人的态度,重点要于提前想明白。这样在问题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像本书作者一样更少犹豫。书非常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