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大设计》读后感1000字

《生命大设计》读后感1000字

《生命大设计》是一本由[美]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 / [美]鲍勃·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大设计》读后感(一):我们需要一套新的逻辑框架

这是一本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本体与其他科学领域之间的纠缠与关联,为我们在用科学解释科学的领域之外开辟了一块新的思考空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属于跨界研究,但这本书告诉你,有时变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使你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研究手段,如果你足够幸运,科学会获得一次大的跨越,进入下一个新的纪元。 本书作者一位是深耕细胞领域的前沿生物学家,一位是咨深科普天文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此次强强联手,引聆我们开启了一段自由而又深邃的思考之旅,希望这一次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思想碰撞能带给你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多的启迪。

书中首先阐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中产生生命形态和生命意识的可能,并提出质疑,无意识的宇宙如何创造出有意识的生命体?然而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并没有得到切实的答案。古人和现代人都面临着很多或司空见惯或匪夷所思的生活现象,然而在一千年前,却并没有科学思想的诞生,而是出现了各种宗学流派,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思考着宇宙运行的原理和真相,而一千年后的我们用科学的方式试图解释这一切,却得到了更多的不解和疑惑,我们是该嘲笑古人还是被他们嘲笑呢?哪一种思考模式才是更接近真实的本源呢?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不能拒绝承认宏观世界的现实性,也不能否认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物质创造了生命,也不能否认是生命使物质体现出了物质的存在,我们要把两者提升到平等的水平上观察二者之间的关联和相互的续存关系。这就是本书作者提出的“生物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提和要解诀的问题。 生物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作者多年来对众多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以及自身对古典主义宗派的充分学习和理解,相互杂糅形成的一种建立在共同互信基础上的理论模型,它的态度以及研究方法是包容以及对现有理论研究的延伸和扩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模型,这确保了这种模式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在生物中心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生物学,也就是我们自身,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建立逻辑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从经典世界进入量子世界,或许在那一刻我们会破解现在困扰我们的科学谜题,或许在那一刻,我们能了解到生命的全部奥秘。

《生命大设计》读后感(二):动植物的意识用什么传达?

在广受欢迎的电影《阿凡达》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生活在一个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星球上采矿。

这个星球上居住着蓝皮肤的纳美人,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军队要破坏纳美人的栖息地,因为这些栖息地可能会影响连接人类与阿凡达的生物网络。

大战前夕,主人公杰克通过神经连接与树神交流,并代表纳美人居中调和。

这就是《生命大设计》这本书中说到的,我们并不理解我们周围的生命的意识本质。

《生命大设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罗伯特·兰札和[美]鲍勃·伯曼 两位。兰札博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是生物中心主义,该理论将生物学置于其他学科之上,试图解决自然界的大谜题之一,即“万物理论”。兰札博士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屡次获奖,被世界诸多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我发现我看完整本书后,对15章比较感兴趣,就是人类和植物可以通过神经连接,相互交流。植物也有一套复杂的细胞系统。

一,植物也能进行思考?

通常我们会普遍的认为意识会存在于猫、狗等动物的大脑中,如果说植物有意识,我相信很多人不会相信,甚至觉得很荒谬。

总所周知的一种植物,向日葵,它会随着太阳的方向重新调整它的朝向,这是不是一种聪明的植物,这是不是所具有的那种意识?

作为人类,你如果没有眼睛、耳朵或者其他的感官,你还能不能体验到意识?即使我们在不思考的状态下,也是有意识存在的。

在《生命大设计》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植物也具有受体、微管和复杂的细胞系统,很有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时空意识。

比如猪笼草,当昆虫接近的时候,猪笼草会分泌出的甜味会引诱这些昆虫靠上来,这样猪笼草就捕食成功。

在《生命大设计》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植物虽然没有神经元,但植物会产生且受到刺激神经组织的化学物质的影响。

二,动物如何感知?

作为人类的宠物如猫、狗、兔子等小动物,在人们觉得也存在意识,只是它们的意识和我们人类不相同。

比如蝌蚪皮肤上的色素细胞在探测到光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背景调整其伪装。

又比如麻雀可以在不使用眼睛的情况下调整其白天黑夜,它们可以通过羽毛、皮肤和骨头感觉到光!

在《生命大设计》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需要用眼睛看就能感知光,这涉及到一种叫作黑素蛋白的物质,这中物质在青蛙的皮肤中发现。

所以在《生命大设计》这本书中,植物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开篇说到的电影《阿凡达》里面的那些植物都是假的,但是科学是真的。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其它科学有趣的现象,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整本书。

《生命大设计》读后感(三):答案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这是挑战万物理论的一本书。重新思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生命的存在与消亡。作者罗伯特·兰札提出生物中心主义,即以生命与意识为中心的宇宙新论。他认为如果不考虑生命和意识,我们当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是无效的。空间和时间不过是动物的某种感官活动,而不是外在的物理对象。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知觉的核心,也是居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自然之间的支点。时间是一种概念,还是一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时间是宇宙基本结构的一部分,真实是时间固有的性质。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时间。时间只是人类作为观察者所设计的框架。每一个“滴答”之间的长度是任意的,是人们协商约定的,而不是依据某种自然法则进行的。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不能同时确定一个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作者认为时间是使空间世界的静止连续运动起来的内在感觉。运动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什么。时间和空间都只是我们的直觉。同时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又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观察方法,会改变我们正在观察的对象的性质。

空间是什么?作者认为空间是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完全是由大脑通过自动计算而产生的。在远离观察者的地方,并不存在真正的虚空。不仅宇宙存在于时间之外,既无诞生,也无消亡,“空间”这个词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宇宙是无形的。

在宇宙的诞生过程中,生命和意识产生了何种作用?会不会只是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西塞罗提出过一个问题:当宇宙诞生出有意识的智慧生物后,你为什么还坚持说,宇宙自身并非有意识的智慧体呢?我们依靠概率方法解释其他无法解释的问题时,远远夸大了随机事件的力量。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极度不可能发生的现实。无生命才是宇宙的常态。但如何解释我们的存在?作者认为宇宙对生命是友好的,因为它是一个已经创造出生命的现实。同时认为现实是由某种潜在的智能“设计”出来的,而不是静默随机的宇宙。

任何与已经体验过的“现在”有因果联系的历史都可以被当作“过去”,而任何与“现在”之后发生的的事件有因果联系的则属于“未来”。但时间除了作为当下的基本概念外,其实并不存在。因此,“过去”和“未来”都只是幻像。

虽然意识与宇宙一直都是相互关联的,但需要主观上摆脱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人们才能感知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我可以是急流中的一片浮木,也可以是因陀罗从天空向下俯视着的那条急流”。知觉和意识,从未开始,也永不会结束。

我们一直仰望天空,寻找答案。但答案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