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李奇微回忆录》是一本由李奇微 著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一):温故得新知

朝鲜半岛的局势可以用“波谲云诡”四个字概括,但追根溯源,跟朝鲜战争有着莫大的关联。战后的进程是由战争进程本身及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决定的,李奇微的这部回忆录反映了当时的看法,而这一点确实弥足珍贵。虽然是老书,但还是值得玩味。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二):这是一本不负责任的书

通过亚马逊买的,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很不爽:1)确认订购时把新华出版社当作了新星出版社 2)打开书页一股呛人的劣质油墨味道扑面而来 3)纸质低下,油墨颜色则突出了这一特点 4)李奇微回忆录原文是否在翻译时大量删节几乎不再是问题,因为全书所配插图全部是李奇微战场对手---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的图片,图片的文字说明也清楚地表明了所处的立场。。。。5)王宇欣的译文读起来倒还平顺,只是少了些老练和从容,译笔也看不出美军高级将领的个人特色,当然也许大概李奇微不擅此道,那就是我误会王兄了 总结:建议对朝鲜战争感兴趣的朋友别买这个版本。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三):美国人的傲慢与偏见

每次出差都会带上一本书,路途到站,书就看完。机场候机,或坐在地铁里,捧着书,很享受嘈杂环境中自己的偷闲。这次利用出差去大连的机会,看了李奇微回忆录。

李奇微不会理解志愿军的冲锋号,把他比做葬礼上的哀乐。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是侵略,但是实际上美国人是赤裸裸的侵略,抗美援朝战争是指美国入侵朝鲜,麦克阿瑟即将抵达鸭绿江边,威胁中国东北的情况下,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是朝鲜侵入韩国,美国出兵援助韩国,但是当麦克阿瑟势如破竹之时,却早已忘记美军出兵的初衷,叫嚣着进攻鸭绿江。

之前已经看完了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和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所以我对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很熟悉。 这个时候再看李奇微的回忆录,对许多细节能够细心品味,美国人眼里的很多事情与我们不同,其中文化的差异性很明显,更多的是立场的不同。比如对于战俘问题,李奇微回避了台湾的介入。 实际上朝鲜战争的谈判时间,达成的是停战协定,在停战前朝鲜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志愿军的鲜血。 向革命先烈致敬!

《李奇微回忆录》读后感(四):朝鲜战争究竟有什么可夸耀的?

其实,朝鲜战争只有宣传上的一点价值,就是把美军给击退了一阵子。

说到实际上,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这一点有些欠考虑,而更大的失策还在于他没有估计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干涉,以至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直到20年以后,美国、日本在编撰这段战史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要干涉,说到打脸,也是打的苏联啊,为什么偏偏是中国挺身而出?

中国军队以约美军三四倍的兵力通过奇袭手段,将主力分散、战线拉长、补给困难、冬季酷寒中挣扎的美军赶过了三八线,美军在李奇微的出色指挥下稳住了防线,并进行了反攻,将战线维持在了三八线附近。

这个时候,美军的兵力还是没有多少增加,只是炮火的优势在不断提升。为了避免与苏联全面冲突,同时为了减少伤亡,美军已经不再决定北进了,仍旧维持战前的态势;后来之所以坚持对峙,都是为了争取谈判桌上的砝码了。

中国军队以偷袭的方式,在牺牲数倍将士的情况下,终于得到了一场宣传上的胜利,大大提振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气,可谓以“强国”面目出现了在世界舞台上。

可是,这背后的代价呢?所谓的“胜利”又究竟换来了什么?

很多人说抗美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自信了,百多年的自卑一扫而光。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搞笑,这真的是自信吗?敢打美国其实纯粹是一种蛮干精神,只是侥幸美国人顾忌伤亡尤其是顾忌苏联而没有扩大战争【苏联才是美国畏惧的对象】——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蛮干精神、虚骄之气,最后弄得全国上下连饭也吃不上,连命也保不住。

当然这种种子也是早就种下了,比如朝鲜战争期间,领袖为了胜利的目的,完全不考虑军队补给的困难,光饿死、冻死的士兵就有很多——人命不值钱,要的是达到目的——这种行事逻辑、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才是最值得反思的!

希望从今而后,少点这样的自信吧,只有谦虚才使人进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