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昏降临时读后感1000字

黄昏降临时读后感1000字

《黄昏降临时》是一本由[法] 热雷米·佩罗多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昏降临时》读后感(一):形状——规则的想象

谨借读于@荷风小川。

比起黄昏降临、纪元更迭、时间穿越的科幻叙事,更让我介怀的是书中对于造物和病毒的想象。我们倾向于相信,高等文明的成果往往带有一种回归几何本质的简洁。一如《三体》中远道而来的水滴,在书中,入侵缘起的原点也是一个单纯的白色球体,甲壳式地开裂成高阶魔方,再坍缩成一颗颗小正方体,逐渐形成山川河流,万物生灵。

内涵着一切“生境”的球体的逐步展开,有一种变形金刚的美

而当星球出现问题时,几何形状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病毒形态展现在读者眼前,赋予了侵蚀与排异一个具象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黄色星球内部产生的类生命形态恰恰并非规则的几何体——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与其说是本能的排异,星球地面上样式规则 、或为锥体或为柱体的病毒,更像是入侵工具自身的反噬,而这也昭示着这类“殖民”手段终将来临的黄昏。

星球地面形状规则的病毒,与地下的宛如细胞结构的生命体(荷风小川, 2023, 私下交流)

不过,在漫画的最后,“高等文明”留下的遗迹依然充满着几何堆叠的理性文明色彩。从球体的展开,到“城市”的规则结构宿命般地归来,佩罗多画出了诸多未来主义者心中或多或少存有过的想象:原初的一个简单的朴素的渺小的形状,受着某种自蕴能量的激发不断地几何变换,终而形成宏大完整的世界。而大世界的基础,依然能够归于整齐划一的秩序。

规则想象下的未来世界,这个星球显然不排斥直接的人造物

《黄昏降临时》读后感(二):《黄昏降临时》-实拍赏

即将到达行星边缘,城市已经好几天没有收到大中心空间站的消息了。我们的任务:亲赴现场,查明情况。目标很简单。情况不论好坏,都不难想象。最后收到的是一条服务信息,全是无关紧要的内容。之后再无任何生命迹象。

人工星球上的植物和岩石突然出现不明增生,护林员林肯前往查看,意外失踪,机器人奥托、卡尔及人类索菲亚、保罗一行人展开搜寻,也因星球的磁力干扰而迷失,后偶遇两名星球监测员,六人在穿越风暴隧道时彼此失散……他们会成功重逢吗?林肯身上究竟下落何方?这里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他们还能离开星球重返家园吗?

《黄昏降临时》读后感(三):黄昏降临时,天空坍落两次

中美洲基切玛雅人的圣书《波波尔·乌》中有这样一首诗歌,翻译过来便是——

我拍摄于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家借用了这首诗来创作,他自1978年起,便开始长期观察月亮周期的变化,根据多年来所积累的月相摄影,拟构出一套月相字母表

在基切玛雅人看来,白天与黑夜的转变意味着天空的坍落,一日之内日夜交替两次,于是天空便坍落了两次。这首悠远的诗歌关念起日夜,犹如回忆起一门久被遗忘的语言,其中闪烁的意象虽与当今的文明视野相距甚远,但却依然高悬于你我之上。

然而在佩罗多的这本杰作当中,“黄-红-蓝-黑”四种专色的交替逼肖地模拟出黄昏降临的整个过程——借用玛雅人的诗歌——天空于此坍落了两次。

容我先从一个很心水的短评讲起:

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节架构固然是非常有趣的阐释,也因此为整本书披上了“二次殖民”的反思色彩,但我以为这并不是佩罗多想要讲述的故事,与其说《黄昏降临时》是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之作,不如说它集中体现了佩罗多关于宇宙生态主义的诗性思考,正如他借土著人之口道出真谛——重要的是维护这份平衡。

黄色与红色分别代表了刀耕火种的土著文明与高科技的机器文明,同时划分了殖民大屠杀与大中心行动在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对于美洲的殖民史的艺术再现),也就是说黄色书页上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高级文明殖民入侵之前,而当大屠杀发生之后,土地般质朴温厚的黄色被警报式贪婪危险的红色所取代,在气氛上暗示着更为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正如第124页原住民中的先知在绝望中跪倒在地上哭喊所传达的那样:“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完全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

左图:殖民者屠杀原住民;右图:大中心行动的高科技圆球

“可怕的后果”在颜色上表现为沉静郁寂的蓝色,这并不是所引短评中说的“B文明之后更高的C文明”,而应该是这个星球某种奇妙的自愈反应,有些类似于人身体的免疫系统,能检测到外来异质病毒并应激地作出排异反应,(这点的设定让这本书在观念和情节上都接近于《阿凡达》),如果说人体的免疫系统由白细胞来吞噬病毒,那么在书中这颗星球的排异反应则是由一个如同口腔溃疡的洞穴实现的,这种洞穴在“黄色时期”的土著文明就已经出现过,只不过因为“红色时期”外来文明对于星球的改造用力过度,从而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排异反应,可以对比一下前后这两个洞的大小:

左图:p43;右图:p20

如果仔细去研读一下p43-45页之中土著人先知的言行,就可以发现本书的一些设定——

书中先知家族的职责有点像是《铃芽之旅》里的闭门师,但他们不是通过关门和镇石来压制住活跃的地质能量,而是通过杆子插洞穴来防止崩塌,从而维持平衡(这杆子很有用,他们搭帐篷也是用这个杆子),注意第43页他们插洞穴的仪式中,杆子最后自行扭结成了象征稳定平衡的三角形,而在第65页里先知的亲人亨利因为杆子松动产生的崩溃能量而被乱飞的石块打死,先知重新插实了杆子,才又一次维持了平衡。

左图:p45,右图:p65

然而先知苦苦维持的平衡被高科技文明的到来而打破,所谓“红色时期”的大中心行动,也就是通过流水线式样的标准化手段,通过湮灭反应消灭土地上的所有生命形式,以便植入新的生态系统,这些外来者将这颗星球视作实验品,从而在加速状态下观察生物演化的过程,这无疑打破了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从而促使这颗星球产生了上图中强烈的应激排异反应,如同大量的白细胞将异质物分解为蛋白质那样,这颗星球之下的“蓝色空间”将外来文明制造的一切异物都打碎分解为基础的几何体,在他们看来这一过程如同病毒感染,但其实这就是先知所说的星球的崩溃过程。

他们这一行闯入者的命运,其实在第59页就已经注定了——“一旦进入球体内部,就不可能再出去”。

但感动我的恰恰也是那种明知必死,也奋力生存的决心,这种精神化为第134-135页的史诗,这让我想起地理大发现时代牺牲在路上的探险家们,“锚起,帆落,我们离开”,就这样漂泊在虚无之海上,于绝望中谱写关于死亡和生存的终极诗歌,这本书给我的震撼集中在这两页里——

随着书页在指尖不断滑落,淳朴的“黄色”与激越的“红色”渐渐被沉寂的“蔚蓝”代替(这蓝色让人想起死者的面庞),最后又在“蔚蓝”中回归于宇宙终极的“黑暗”——由“黄色”、“红色”过渡到“蓝色”而后“黑色”,不正是“黄昏降临时分”天空色彩的变演吗?晚霞的瞬息万变与寂灭暗沉恰似这部星球文明史的喧嚣与落幕,原有的土著生态因外来的文明入侵而毁灭,外来文明又由于星球的排异反应而化为齑粉——

黄昏降临时,天空坍落两次。

顺带一提,这绘本中四种颜色的选取也有另外一层巧妙的寓意,那便是四色印刷(CMYK,也即蓝红黄黑)的原始母题,书中出现的四种颜色有意地对应了四色印刷术中的四种颜色——现实中的四色印刷一般会带有色偏现象,“青色”均略带洋红而偏蓝,“洋红”一般同时带青与黄而偏紫,只有“黄色”仅略带微量洋红而略微偏橙——这和书中的四种原色几乎是严格对应,这种物质性的特点让本书带有元漫画的特性,又使得黄昏降临时分的四种颜色投射到人类的印刷工艺史当中,万古长存的自然与方兴未艾的人类文明在此处得到了曼妙的交响。

可以与书中的色彩对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