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摘抄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摘抄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一本由(美)罗德曼·菲尔布里克著作,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40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一):书写和阅读当与人类同在

你是否曾想象过一个没有书写和阅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本《宇宙最后一本书》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故事得从一场大地震说起,世界变成了一片片废墟,大家都失忆了,忘记了从前,看不到未来。对社会的揭露,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让本书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灾难中幸存的人们逐渐分化成两个阵营:普鲁人和普通人,普鲁人生活在伊甸,地如其名,就像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起初居住的伊甸园那般美好。而普通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他们生活困苦,更为可怕的是:书籍消失了,普通人只能依靠一种高科技的产物--大脑探针来获得精神上的欢愉,这无异于吸毒,或者换句话讲:慢性自杀。 知冷知热,古道热肠,这是人与兽的最大区别。其实,义犬救主,乌鸟私情,狐死首丘,动物们也是有情有义的。曾几何时,倒地的老人无人扶起,被抢的女士无人帮衬,落水的小孩无人施救......一个个生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消逝,只因为我们的漠视,而我们却无动于衷,一次次人间悲剧在我们的身边上演,只因为我们的明哲保身而目送凶手从容离去,而我们却只是面无表情地围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的良知何在?我们不是石头人,更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龙的传人。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只知道趋利避害而求自保,都始终为“我”而活着,那么,有朝一日,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你也只能祈求上苍了。 好在,一个叫憨头的12岁男孩出现了,他和伙伴经历了重重考验,最后在老人莱特“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之下,写下了宇宙最后一本书,用书写与阅读的力量传递爱与希望。 诚然,这本书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已经显而易见了,书写与阅读当与人类同在。最近因为春晚和中国诗词大会刷屏的董卿,很多人都被她的才华所折服,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董卿说”,我相信是她的话:“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现在社会,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可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很难给我们精神上的启迪。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阅读它们,你就好像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一起秉烛夜谈,交流着最青春,最炽热,最积极,最有创意的思想。 当你迷惘时,就请读书吧;当你痛苦时,请读书吧;当你冲动时,请读书吧;当你纠结时,请读书吧......你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二):简论《宇宙最后一本书》 现实意义

这部科幻小说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有人说它表现了爱与希望,有人说它是对科技时代理性或非理性浪潮的反思。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或多或少反映出近现代多民族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乃至冲击。

自诩为伊甸神族的少女拉娜雅下界历练,途中遇废土人类世界的难民袭击,被主角憨头,上古智者莱特所救,一行人共同援救憨头身患重病的妹妹,途中发现了伊甸妄图染指废土大陆的真相。

一、一对矛盾

虽然伊甸人是由原始人类通过基因技术改良的高级物种,但伊甸方面却试图通过走私大脑探针来让废土时代的人们消沉,最终丧失意志。就像近两百年前英帝国对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一样,大脑探针和鸦片同样具有麻醉人的效应。从某种方面说,伊甸算得上是侵略者,侵略自己落魄的胞兄。

现实中,美国就相当于这样一个侵略者,对越、对朝战争,乃至之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争端。为什么发动战争?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不接受、不承认美式民主,这恰恰是美国外交所要避免的情况。

而书中的背景也有些相似,伊甸所描绘的美好、乌托邦式社会不为废土人类接受,于是就发动了对关内诸势力的驱逐。这就是发达文明与较不发达文明的矛盾,是意识形态不同的文明的矛盾。

二、种族主义的风靡

事实上我对女主拉娜雅的形象还是不甚满意的,没有特别突出的性格,就好像是一个机器人一样。可能有些反对意见会说,伊甸人本就是个个完美,性格不突出的呀。可是拉娜雅从来就不是普通的伊甸人,一个正常的伊甸人是不会没事跑难民区的。

拉娜雅作为伊甸的接班人,来到废土世界观察两个世界分歧到底在哪里。其第一个镜头就是即使别困在难民冲突中面临生命危险,依旧自信地认为只是游戏,废土人是不可能杀伤到伊甸人的,直到后来才真正醒转过来。这正是问题一一也是分歧所在。

没错,正是种族主义。伊甸族天生就对原始人类有一种强烈的种族优越感,由此种下了种族主义的深根 。就连有意要消除两族矛盾的拉娜雅不自觉中也陷入了种族主义的陷阱,差点要了她的命 。

种族主义不同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可能会催生种族歧视甚至种族隔离。两百年前美国的奴隶制,一百年前南非的黑人隔离,南北战争后的3k党……都是血淋淋的例子。种族歧视则更为隐蔽,直到现在非裔,亚裔美国人仍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和书中的伊甸有相当多的共性。美国号称自由,平等,提倡自由主义,内部却充满了种族之间的隔阂。伊甸看似完美无瑕的社会实际上早已扎下种族主义的深根,还记得吗,议会议员几乎全盘否决了拉娜雅对废土大陆全新的方案,连元老们也不屑一顾。这是所有种族主义者的悲哀。

三、总结

不管怎样,作者还是对一切都抱有希望的。伊甸族新一代领袖拉娜雅的出现,意味着曙光。而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也带给所有黑人以希望。

正如书尾的那句话,“未来属于我们”,属于一切希望全民族,全世界更光明的人,即使在那之前有无尽的挫折与考验。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三):一个基因改良下“两级”的世界

人类是要追求幸福?还是追求完美?完美和幸福是正相关吗?

2018.11,一个消息迅速席卷全球生物科学界,“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已在中国出生。这个“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消息,令世界舆论沸腾,但所有舆论却异口同声的指向了“谴责和抵制”。

到底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编辑?什么是基因优化?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和“基因”有关的科幻书籍——《宇宙最后一本书》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常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同时也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读物奖。因为面向群体是美国青少年,所以在作者菲尔布里克笔下,书中因“基因改良”而导致的人类社会的“两极”世界,虽有令人悲伤之处,但绝望中却始终蕴含着希望。如果你想简单了解基因改良,同时又不想阅读很“丧”的科幻书籍,这本书真的是个不错之选。

故事时间设定在千年后,人类文明被一场大地震所毁。大自然的辐射与火山释放出的气体,使有毒大气持续一个世纪时间,人类寿命缩短到二十岁。由此,基因工程应运而生。人类迅速分化为两个群体,少数被基因改良过的“普鲁人”,居住在环境优美的“伊甸”。未经基因改良的“普通人”,生活在雾霾笼罩,环境极度污染的“厄布”,同时厄布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民不聊生,暴乱不止。

故事主人翁叫“憨头”,他是个街头混混,而且身患癫痫病。但他内心深处一直有盏善良的灯,为了没有血缘的妹妹豆豆,他被迫踏上寻找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基因改良人拉娜雅,五岁孤儿小脸,以及全书的精神指路人“莱特”。

这本书的情节,在成人看来,也许有些简单,但却从孩子的角度,实实在在写出了“一个基因改良后的两极世界”。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全书的故事吧。

1 普通人和普鲁人之间的生存规则是什么?

厄布和伊甸像一个同心圆,伊甸在厄布正中央,被厄布围绕。在两者交界处,有一系列“界限区”。首先是雷区,稍有不慎就要粉身碎骨。普通人不可能通过雷区,因为只有普鲁人制造的太空车,才可以自动排雷。而普鲁人不驾驶太空车,也不能徒步跨越雷区。雷区过后是防护网,它用来隔绝厄布和伊甸之间的空气流动,

普鲁人是基因改良人,但基因改良人也有高低之分。少数之中的少数,基因被高度改良,以期成为伊甸领导人之一的普鲁人,可获得特权去厄布考察。但不允许将普通人带回伊甸,否则要面临投诉或审判。

普通人则不可和普鲁人接触,眼神接触也不可,否则有被处死的风险。

2 普通人和普鲁人之间是如何互相看待的?

普通人憨头第一次碰到普鲁人拉娜雅时,他“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感到自行惭愧,觉得自己应该躲起来。”

憨头本想厌恶少女拉娜雅,但他最终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厌恶她。因为自己“巴不得和他们一样,想要完美,再也不想待在丑恶危险的厄布了。”

憨头的妹妹患有白血病,当他们千辛万苦来到伊甸,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她治愈时,憨头却无力的发现,因普鲁人不会得白血病,所以没人记住治疗的方法,哪怕完美如普鲁人也帮不了豆豆。此刻憨头喊出了心中的话:“你们因她在出生前没有被‘改良过’,所以要眼睁睁看着她死。这太不公平了,我恨你们!”

那么普鲁人呢?大部分普鲁人终身没离开过伊甸,所以他们没见过普通人。但他们普遍认为普通人样貌丑陋智商平庸,甚至可以和动物等一而论,以至于他们不屑于和普通人交谈。

有一些极端的普鲁人,则因为普通人是自己不完美的前身,而仇恨普通人。所以他们暗暗研发出一种“探针”装置。探针可以插入普通人脑部,使他们置身于身临其境的美好世界中。但探针的使用,会使人记忆力衰退,头脑变得越来越迟钝乃至死亡。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无形虐杀”普通人。

哪怕是经过高级基因改良,作为伊甸未来领导人之一的拉娜雅,外貌完美无瑕,智商无与伦比,且具有领导基因中必备的勇敢,坚毅,包容,大度,而且还生有一颗善良无畏的心,却依然无法从内心深处改变对于普通人的“偏见”。她对憨头的帮助,很多时候是高高在上,完全俯视的。

3 基因改良人看似“完美”,但真的“完美”吗?

基因改良,最显见的是改变外在的一切,如身材更高大,模样更漂亮,且身强体健,按照道理来讲,这样的“人”应该更受喜爱。

可书中五岁孤儿小脸进入伊甸后,遇到拉娜雅的母亲布丽,他的可怜和无依无靠,他对于布丽全身心的依赖,让布丽真正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所以布丽决定哪怕违反规定,也要收养小脸。

因为作为“完美”的拉娜雅的母亲,布丽发现:“我爱拉娜雅,她也爱我,但是她是作为领导人而生的,她从未真‘需要’我。”

所以,如果一切追求完美,那还有乐趣吗……

4 不完美的“基因”,是不是各人“优势”的来源呢?

作为普通人中的癫痫病患者,憨头很自卑,哪怕他喜爱拉娜雅。他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基因是有缺陷的,所以他对妹妹说:“基因改良人和普通人是不被允许结婚的。而我,则连个普通人都不是。因为我患有癫痫,是个基因有缺陷的人。”

但作为全书精神指路人的莱特则说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亚历山大大帝就有癫痫症,许多了不起的人都有癫痫症。癫痫症造就了你,它也是你的一部分。”

憨头虽身患癫痫,但他的善良和永不放弃,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本性吗?

憨头的基因也许不完美,但谁又能肯定,不是这些不完美“塑造”了他的优势呢?

5 如果必须有基因改良的那天,请让它来的晚一些。

基因改良或基因编辑,与其说是人类科技进步,不如说是人类自身欲念的延伸。人类对于自身状态无止境的追求“完美”,对于环境无止境的“塑造”,对于地球无止境的“索求”,终将有某些无伦理底线的人类率先打开 “潘多拉”魔盒。

魔盒诱惑巨大,人类欲念熏心,这一天的降临只是早晚而已。

运用基因改良技术,消灭各种疾病的人类,是否会连天赋也消灭了呢?

基因改良可改变显性的一切,但在慷慨,善良,情商方面,能改良吗?

工厂化的基因改良人,在失去了人类多样化的世界中,有乐趣吗?

基因改良后,能消灭人类的不公平和痛苦吗?

即使人类都是基因改良人的后代,是否会因为出生就被改良,而造成“拉娜雅”和普通基因改良人,更加固化的阶级分层呢?

基因改良后,人之所以作为人的本质,还能存在吗?

扪心自问,基因改良,真的会令人类更加幸福吗?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我想,在基因改良这一天,终将到来之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