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存哲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存哲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存哲学》是一本由[德] 卡尔·雅斯贝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存哲学》读后感(一):读书笔记1623:生存哲学

雅斯贝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演讲,把他的大部头著作里的精华部分集结成三个部分,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入门读物。

从上世纪初,哲学就走进了死胡同,成为了少数人的游戏,严重脱离了现实世界,比起科学的深入人心,无所不可研究的哲学变成了无可研究,泛泛而谈的局面,针对这个现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了解,从现在的局面看,显然他的努力也是失败的。

对于本体论,存在的研究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人类认知的局限注定无法完全把握存在本身,界限无法打破。

同样对于真理的认知也受到人自身的局限,一般来讲,我们只能认知实存的真理,通过实践证明。

最终的结论还是挺有意思的,对于科学或者哲学,一知半解的知识,使人放弃信仰或现实,完整的知识,使人回归信仰或现实。他是乐观的,他坚信虽然哲学的道路漫长而艰巨,但总归可以有人走过。

《生存哲学》读后感(二):关于真理论--真理含义的多样性的理解

真理,作为实存的知识和意愿,既没有普遍有效性也没有强制确定性。”(P27)我认为雅斯贝斯在这里认为真理并非是客观的,每个人对真理的把握会产生分歧,因而真理没有强制确定性。正如雅思贝斯在《真实性问题》一节中说到“支持我们生活的确切无疑的真理,在别人看来,竟觉得是假的。”(P24) 雅斯贝斯认为“实存总把他自己的合乎目的的行为当成真理,合乎目的的,第一是要能达到实存的保全和发展,第二是要能得到持续的满足,第三是要能使他的表现适当以便意识符合和适应于无意识。”(P28)真理没有强制确定性,只要符合实存的发展,都能称之为真理。(这里的实存应该是指内心世界)同时实存也具有不确定性,真理会随着实存发展而变化。雅斯贝斯后面提到“实存自身是按照他的物种的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变化的,所以真理也只是本身不断变化的、相对的真理”(P28)印证了这一点。 以中国近代主流服饰变迁为例子,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服饰的追求产生了变化。在清朝人们喜欢穿马褂,五六十年代的人则偏爱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追求则朝多样化发展。在大时代里没有永远的主流服饰,由于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它只能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主流,也正因如此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真理也是如此,随着实存演变而变化。 另外我个人认为,实存的变化不仅受时间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受空间变化的影响。这也可能是真理的含义具有多样性原因之一。

个人浅薄之见。

《生存哲学》读后感(三):感知存在、正视现实、追求真理!

7.13打卡尔•雅斯贝斯《生存哲学》100%

本书由三个章节阐述生存哲学,存在论、真理论、现实论。作者强调了从本源观察现实、从内心掌握现实、从现实中寻求真理,充分的从唯物主义出发,用科学和批判的角度论证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一本难得且并不枯燥的好书。有很多观念可以感同身受,也引发了对于生存和现实之间的思考,从方法论和自身体验上都对我有很多的帮助,也推荐大家看!

首先面对哲学首先要以科学态度去看待,它具有独立性但离不开科学,它是一种思维,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提醒自我,发觉自我从而回到自我改变自我。

其次说到存在,作者提出了一个“大全”的概念,它不是我们某一时候知识到达的视野边际,而是一种永远也看不见的视野边际,一切新的视野从这里产生。而它的样式多种多样,看你个人理解能力,可以是世界也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意识。思维是自由的人类也是自由的!

再次说到真理,我们普遍认识的真不一定是真,真理包含了历史性,包含了实存,包含了确信,包含了一种普遍,单独把真理孤立起来,真理便不是真理。而对于真理我想我们还是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去探索,不可过度追求,因为真理是神秘的。在这里有个例外和权威,人类其实是个例外,而权威会蒙蔽真理。

最后说说现实,它具有统一性和历史性,而令人迷惑的错误的唯心主义,把感官世界和信仰世界都变成假象,把它们都视意识的产物。但真正的哲学是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超越对一切实存的突破就是现实,仪式到这一刻的时候存在意识也有了一定的飞跃。那么尊重理性,信奉科学,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你就认识了生存哲学!

《生存哲学》读后感(四):摘要

生存论 1. 对于大全的体验 凡对我来说能成为的对象的,就是一个其它存在中有规定的存在,是存在的一个方式。存在是没有尽头、没有封闭的。“这个存在,我们称之为无所不包者,或者大全(das Umgreifende)。” 2. 哲学基本活动的含义 任何谈到大全的命题都包含着矛盾, 一旦我们谈论它,它就变成了一个有规定的存在,会拘泥于孤立字句的命题中。但这于哲学来说却可以行得通。 3. 大全的几种样式(die Weisen des Umgreifenden) 按照雅斯贝尔斯所提到的三个步骤,无所不包的大全分化成了各种样式:第一步,从一般的大全分解为即是我们的大全和即是存在自身的大全;第二步,从即是我们的大全分解为我们的实存、一般意识、精神;第三步,从内在存在到达超越存在。 4. 哲学的决定 我存在意识的变化;可知性的含义;向超越存在的飞跃。 5. 哲学活动的抉择 在大全之中的哲学活动乃是一种抉择活动。“这是存在意志的抉择,它决定我确切地掌握了有规定的存在知识之后再摆脱一切有规定的存在知识,以使我能够真正地达到存在自身。” 6. 人的可能性 “因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不仅在他的可加以确定的理想,而首先在于它的无穷无尽的任务,通过他对任务的完成,他就趋赴于他之所出自和他之将返回的本原。”[P17]而在我们突入大全的空间之后,还有两种可能:“或者我在我自己的实质之丧失中体会到虚无,或许我在我之被赠予中体会到大全的充实。”[P19] 真理论 1. 真实性问题 真理在历史上反反复复,而对我们来说最根本的真理,恰恰开始于一般意识的强制性不复存在的地方。一种真正的真理不仅产生于一般意识,而产生于我们所是的那个大全的每一种阳台,产生于实存、精神和生存。 2. 真理多样性 实存、精神和生存之下的真理都不尽相同。实存的真理乃是实存保存和拓展的一种功能,要靠时间来炎症自己是真理;一般意识的真理算是有一种强制性的正确,以明晰性来验证自己是真理;精神的真理是一种确信,在现实中通过实存的和被思维的东西来验证自己;生存是在信仰中体验到真理。而表述这四种样式真理的说话的,分别是一个有目的、对自己具有无限兴趣的生命;一个可代替的空洞的思维点;一个具体的、自身封闭的整体;一个自己在那里存在着的、不可替代者,面对着生存,面对着别的不可替代者。这些真理各自与非真理状态对应着。 3. 一个真理问题 4. 例外 5. 权威 “例外与权威,就究其历史现实来说,都是不可解释的大全。……由权威而来的真理和例外所说的真理,当他们存在的时候最现实、最有力的真理,而当他们不存在的时候,则是最感欠缺、全心盼望的真理。”[P46] 6. 理性 理性和理智经常容易混淆,但二者实际上有着区别。理智往往为理性所驱动。理性依存于生存又使生存的真理显现。 现实论 1. 现实问题 哲学的最终问题就是追求现实。 2. 现实的后退 从认识来说,越是追求现实,现实越是倒退;而我们可以从存在、走行动的道路来寻求我们存在的现实。 3. 现实的超越 没有可能性的现实性;历史性(现实性之显于我们就是历史性);统一性。 4. 对超越的体验 在以上三个例子之中,我们的感觉却是相同的:现实一直在向后退,一直后退到超越存在里才站住不再后退;哲学上通往现实的道路是一种利用范畴却又超越范畴的思维道路;现实并不简单地存在着。 5. 哲学的基本抉择 是封闭于自身的内在还是突破以趋向于超越存在,是生活于世界之外还是生活与世界之中?显然我们应当选择后者。 6. 宗教现实 宗教唤起一种不同于哲学的期望。就纯粹的天启来说,实存被言说的形式是神话和童话,雅斯贝尔斯刻薄地说,因为它们并不说明什么,就等于什么都说了。就纯粹的历史性来说,宗教超越一次即终结。就纯粹的内化了的统一性来说,统一称为世内的、有形的、客观的统一性,权威静止,而其他的信仰都不真实。 7. 对哲学的怀疑问题 雅斯贝尔斯回答了三个针对哲学怀疑的问题。 有人怀疑在哲学思维的活动中我也能像在宗教里一样十分切近现实吗?哲学思维自身能和宗教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得住吗? 雅思贝尔斯回答道:哲学信仰是哲学思维者的基本现实。”哲学信仰是一切真正的哲学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起源。……哲学信仰虽是人们赖以掌握现实的东西,但由于它不是独断的、不是教条的,它不能成为知识。“[P92] 第二个置疑是针对于雅思贝尔斯对于宗教的批判是否带入先入为主的偏见。雅思贝尔斯说宗教和哲学之间有一种斗争,但是哲学并不反对宗教。而且哲学假定,看起来对宗教似乎有害的哲学思维并不对真正的宗教构成威胁,因为“凡经不起思维考验的东西,一定不是真正的货色,凡不愿听取意见和不敢被拷问的东西,当然也不是真品实货。严格的思维将使具有真是本院的东西智慧显现得更纯洁更光明。但堕落的宗教,则咎由自取,应该有受攻击的危险。”[P96] 第三问题则是是否应当将哲学视为一种破坏性思维。 雅斯贝尔斯说这种一般性的抱怨,给人启发但是站不住。一知半解的哲学使人远离现实,完整的哲学使人趋向现实。半截的哲学会带来种种坏处,而完整的哲学则不会如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