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木可的慢慢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木可的慢慢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一本由吴丙年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57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一):坐在时间的最深处

星期天女儿又拉我陪她去健身中心游泳,本来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读点书,可是看着平日住校,只有在周末才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女儿那热切的神情,心理纵使有万般不乐意也不忍心拂了她的美意,于是我拿上了这本书——《木可的慢慢时光》。

《木可的慢慢时光》是日记体式的散文集,写得尽是对于生活历程、工作历程和对自然、对故乡、对人性、对市井情怀感悟的点滴而细腻的记录,饱含了一个人在一个时期内生活中的所有成长,虽然有些细碎,也缺乏了某些条理性,但是,还有什么能够比这从“风景变幻之间”和“人生起落之间”的生活现场直接撷取的“生活是如此真实,这般自然,点点滴滴都写满诗意”的生命智慧,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更加能够唤醒我们普通阅读者的感同身受和给人以启发和警醒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看女儿鱼儿一样悠然自得地在水中穿行,听木可慢慢细数那些属于他的慢慢时光……如《木可的慢慢时光》中所呈现的那样,“坐在时间的最深处”,我享受着仅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阅读的过程中,我似乎就这样轻易命的各个阶段那些美好的时光,遇见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个中滋味,遇见了那些与亲人、爱人、友人相依相伴走过的岁月……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样任由触须在恬淡与美好之中穿行,或进出于文字的美好以及生活的美好的完美结合之中,或得悟于作者对生命、生活之种种体味带给我的启发以及警醒,我洞见了那些藏在日子里的简单幸福的秘密,也卸去了所有焦躁与烦恼的负累。

透过一个人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对自然、对乡土、对记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以及敬畏的美好表达,《木可的慢慢时光》引我们看到人类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诉求,也帮助我们发现了喧嚣的生活现场以及寻常百姓生活中,萦绕在自己周围那些实实在在的幸福。

应该说“坐在时间的最深处”的木可是获得了某种生活智慧的人,因而对于“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和如何发现幸福、享有幸福这样的道理。本书中他并没有所谓的归集整理,也没有郑重其事地正告我们些许箴言或真谛,但是,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分明已然获得了这许多。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二):生活原也丰富

清明时节。雨纷纷。女儿清明假期的这几天,下着连绵不尽的雨,我看着这烟雨朦胧的天空,想着阳台上那久挂不干就要发出霉味的衣服、还有毫不舒爽的地板,一想到这,心里就万分的不舒畅起来,心想这种天气什么时候能过去呢?而女儿,正对这下雨天有着切切的期盼呢!她盼望着,盼望着雨再下大一点,这样她就可以穿上小水鞋,像冰心《雨后》那小兄妹俩一样欢快地在洼地上玩水了。----女儿自从学过了冰心诗《雨后》之后,她就开始盼望雨,盼望自己穿上水鞋“使劲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的那份快乐。

是啊,一束花、一块落叶、一片云、一条小虫、一团红霞、一堆泥沙、一滩浅水……都能装点出孩子们缤纷丰富的生活,让他们如此快乐。曾几何时,业已长大成人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丰富快乐?而这一份丰富快乐随着长大和世故已离我们很久很远了!如今成人世界所见,尽是步履急促,行色匆忙,细腻感知的心灵已被生活的风霜打磨愚钝,于是,我们渐渐很少“看见”一朵花、一片云、一阵雨、一只蚂蚁……这大自然一景一物所存在的美丽了。

《木可的慢慢时光》,开启你寻回一些失落已久的慢慢、柔柔、软软美好时光的一扇窗。让我们紧随木可沉稳悠然的步子,放慢我们追逐生活的脚步,使心绪空灵纯净起来。也来闲听一首歌、静读一本书、悠品一盏新茗……将心交付与慢时光,这就会发现与那孩子般丰富快乐的生活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是我们匆匆的脚步和冷钝的心灵湮没了对丰富生活的发现。木可的文字,写的都是平凡人(如你如我)的平凡生活点点滴滴,里面有对:生活风景的细微感知聆听;烟火厨间的亲情浓意;作为儿子和爸爸对爱的解读;读书感悟……6辑慢时光生活。这些平淡文字里散发出那些生活的诗意,透过文字,我窥见了那个通明透亮,敏锐多情的生命。

都是些平淡流年的物事,作者写得这样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这是木可的一段时光,然而,又或是你或是我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在阅读木可的这段时光里,看见了时光里的自己。

生活原也丰富。生活原也充满了简单细微的快乐。只要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过一种慢生活,更要我们如孩子般保留一些纯净和天真,那么,即使世界浮躁,心内亦还能感知到丰富的快乐。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三):现实的一种

现实的一种

文艺青年是比较浪漫的一个群体,大多数的时候比较善良。但是有些时候会表现出对世界的恶意,比如说在一起喝酒吃饭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不容易,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是在所难免的。

现在这个社会太不浪漫了,路宽楼高车多灯火辉煌,不像是聊斋的那个时代,望过去是山,望过去是水,望过去是稀稀落落的村庄,鸟木虫鱼都可以幻化成恋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想象力,是对空旷世界诗意的填充。我在恩施时,坐着火车从山里出来,看见山腰上一处房子,山脚又是一户人家,房子的距离隔得三五百米,望过去是极其空旷的山野。但人的距离却是很近的,谁家里有事都会去帮助,做好事也会分享,杀个猪也会叫上左邻右里来吃上一顿。这种氛围是很热烈的,大家端着碗吃饭喝新鲜的肉汤,生活是冒着氤氲的热气的。这样的地方容易生长出一些诡异而美的情调来。但在如今的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世界太过于丰满,地铁、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挤得是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有一次我在徐家汇的办公室的窗户里望出去,高楼像海一样,望不到边际,朝路面下看,看到的是汽车、人像是蚂蚁一样在爬行。这种感觉很是悲凉,感觉人生都被夹裹着。所以,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中说得真是沉重而伤感:“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挣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头不断地往后推。”

吴炳年老师散文集《木可的慢慢时光》在四月底时寄给了我,当时我还在湖北,还未到上海面临惨淡人生。“这,离我立意开始编织文学梦想的那些年月,已是近二十年的时光。”在《后记•适可的生活》中我发现了这句令人伤感的话,所有的梦想都是残缺而美好的,因为生活或多或少会便宜梦想的所设定的轨迹。我认识的那群热爱文字或者文学的少年中,有些写着写着,突然就看到了光亮。有些已经去做了其他的工作了,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晃荡了一年,再回头看看自己所坚持的,开始感到迷茫,看不见前面的路。海明威在《饥饿是很好的锻炼》中写道:“在巴黎,你如果吃得不够饱,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因为所有的面包房在橱窗里都摆着那样好的东西,而且人们在外面人行道上的桌边,因此你既能看到又能闻到食物。”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面包房。

在《木可的慢慢时光》中,我喜欢那些写乡村的文章,不喜欢书评,对于写孩子的文章,应该是自己没有孩子,对于养孩子的喜悦和幸福大概是不能感同身受。像《散落大地的星辰》读着真是感伤:“乡村,我的家乡,越来越像一个逐渐奢华而又逐渐荒凉的后花园。”我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到乡村的情景,房子越来越漂亮了,但是常住在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平时剩下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小孩。等小孩去上学了,村庄就更加空旷了。这种空旷是想象力所不能填充的。

因为,这是现实的一种。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四):走进木可的慢时光

为什么一本书的名字要叫《木可的慢慢时光》,书未读时,目录中一个个精致的标题倒先吸引了我,我知道,有些文字便是这样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吸引着你与它们的相遇。我想知道“木可”究竟意味着什么。

清淡的鹅黄色封面,一条铁轨悠悠地通向时光深处,标准的小楷字体《木可的慢慢时光》不张扬地立在那里,打开扉页,竟有同样的字体却是精心的手书赠我,落款吴丙年及日期。丝丝的感动溢上心头,在文字的旅途上,相遇了太多有心人,每每看到别人亲手写下的“存念”,这世间便仿佛不再有丝毫距离,这书上一刻在他的手中,这文字此刻却闯进了我的心中。这世间的缘分,总是让我心生感激。

木可,原来是吴丙年大学写小说时主人翁的名字,如今,他依然在木可的世界里慢慢前行,或者是为了纪念,或者,这根本就是他自己。读木可的第一篇文字,心便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对一只小虫的描述》让你看到在某个午后或者夜晚的自己,静静的屋子里,文字将出未出,一只小虫却拜访了你一个人的世界,它钻到玻璃板下,你在那一刻停止一切思想,只是想,这只小虫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爬不出困境的小虫告诉木可“眼前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可走,四面八方便都是路,每一条路不走到头,每一条路都不会是出路。”

时光中总是随时随地就充满了含有哲思的瞬间,可是匆忙的脚步顾不上嗅一朵花香,摘一缕斜阳,也看不到一只小虫命运的结局。研究一只小虫的木可就这样让时间慢下来,仿佛一滴水坠落时被放慢的镜头,如此清晰又如此引人深思。这样的木可,也选择了陪儿子一起观察蜗牛,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小家伙就会像风一样长大,融入世界的洪流,他不知道孩子还会不会有时间来看蜗牛。

这个慢慢陪孩子长大的木可,因为不能常常陪在儿子身边,以至听到儿子在电话里用不同音调唤他时会忍不住泪眼婆娑,回到家中,他的肚子却是儿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在沙滩上修建的公路被旁人“摧毁”时,木可会心惊会心痛,儿子要用爸爸的皮带给玩具“施工”,木可“只好用一根布带子将就着出门了。”做父亲的木可,是要用多么缓慢的心来等待儿子那一路小跑啊,父子情深,让人笑中有泪。

木可是老师,他的学生们围着他叫“爸爸爸爸”,但他“终是不忍心对孩子们说,我不是你爸爸。”这份缓慢的忧伤,也充斥了我的心田。

木可最终还是吴丙年自己,他在《脆叶•绿鸣》里感知“在树下看城市,和在城市里看树,原来是如此的不一样”。他《走过一路灯火》《想念一只蝴蝶》,他在城市里穿行,心却不曾为浮躁染尘。更多的光阴里里,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说“我的生活,要么就此老去,要么浴火重生”,在读书时放慢脚步,放慢心灵,因为“生活的细节,无处不在又无所谓存在,落在记忆河流中的尘埃是那样的微乎其微,无法排列成生活的模样”。读书,让我们沉醉,也让我们一次次审视自我。木可说:每日上班下班的我们,如果能偶尔“慢”下来,“心在现场”,生活中那令人悸动的美,便会如旅途的风景纷至沓来。

我在《木可的慢慢时光里》慢慢地解读木可的精致慢时光,像是一场灵魂的散步。写作、爱人、孩子、教师,这样多重的身份里,木可从容的“慢慢”走向自我,走到一棵树下,走向他真实的模样。

《木可的慢慢时光》读后感(五):慢慢地,遇见自己

和本书作者吴丙年的相识,是通过他“书评人”的身份。在我的印象里,他的书评,总是能够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生活的感悟结合起来,散发着“自我”的独特气息。不过,当我得知他的文字集结即将出版,且还是本“散文集”的时候,还是有些小吃惊。散文,对这个一切都行色匆匆的时代,似乎已是昨日的旧梦。写散文,读散文,也成了快节奏生活的奢侈品。更何况,这书名字还叫“木可的慢慢时光”。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对此,我又难免有些小好奇。

拿到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素淡的黄色背景,小楷书写的标题,做旧风格的照片……没有张扬的色彩,没有夺人眼球的设计,一切都很简单朴素的装帧。却又在平实之中透着雅致,和一份不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坚持,一如书中的文字。本书是作者十年文字的集结,在书中,他写读书、写教子、写经历,乃至写饭菜料理,说来也都是平常题材,无非生活而已。可同样是生活,有的人过得浑浑噩噩,十年对其也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循环,能加以衡量的,只是挣到的金钱,和老去的年龄而已。而作者,却在时光阑珊之中,将情思寄托于凝集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份不一样的生活。“木可”是作者大学时代创作小说中主角的名字,想来也是他在文字世界中的化身。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如此说来,写作者是幸福的,因为在文字之中,他们已然拥有另一个身份,另一个世界。同样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当你有了一份自我的审思,有了一个观察的视角,而不是只为生活而生活时,就不会显得贫乏和无聊。

正是这种思索的态度,让木可的时光与众不同。在讲究“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时代,他却会花时间,观察爬行的蜗牛,想念一只蝴蝶的飞过;在人们上足发条一般向前奔跑,无心路边风景,甚至连旅游都成了走马观花时,他却悠然穿行于山野乡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知识的灌输和对庸俗成功的过早算计时,身为父亲和教师的他,却在诚惶诚恐地引导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读书,或只是基于实用和功利而读时,他却依旧似那“灯下少年”般,满心期盼着文字中灵魂的相遇和交汇;当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同一时,他却立意过一种慢慢的,独特的生活……

对于这个充斥着浮躁和焦虑的时代,我与作者有着颇为相同的感受。我也为寻求解答,读过许多人的书,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哲人先贤。相比之下,木可的文字没有那么犀利无匹,也并不显得高深莫测,或是“唯我独醒”的傲然抗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非要与世界对抗,我只是坚持着我小小的坚持。”可即使是这份平凡的小小坚持,也并非易事。因为在这个日益趋同的时代,要克服不被裹挟其中而带来的“被抛离”的恐惧感,已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即使明白“时光不曾将一只蜗牛抛弃”,可又有多少人愿意成为这只蜗牛?在木可看似简朴平实,并不张扬的文字中,实是藏着一份勇气的。这勇气,来自于对自我的坚持,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对美好的不曾放弃。这文字,纵使并不犀利,并不高远,却有着一份贴心的温度,一种不失生活气息的亲切。

这样的文字,也是该慢慢地看的。临睡之前,孤灯一盏,翻看数段,回味悠长。只是看得太慢,耽误了书评,却又对不住作者了~阅读之余,我也想到,这样一种对工业时代快节奏单一生活方式的质疑,其实早已有之。近年来“慢活族”、“慢生活”等新名词的流行,也颇能说明不少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有所倡导。然而,通过本书,我也明白,如果没有建立在自我体验与理解之上的认同,那么所谓“生活方式”的倡导,终究也只能是又一个商品时代的符号和标签而已。“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通过文字,却又唤醒了每个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也许,你并不必认同他的所有观点。但当你读这些文字时,也许你也会慢慢地,遇见真正的自己。而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作者那般有所坚持,有所思索时,也许这生活,乃至这时代,才会“悄悄地改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