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摘抄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摘抄

《十一个我和城堡》是一本由〔美〕安熙龙(Robert B.Oxnam)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是一座城堡

每个人都是一座城堡,只是里面的人数因人而异,每个人对里面的人控制力因人而异。感谢作者的分享,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纠结,直面自己的分裂。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自己纠结的时候,朋友纠结的时候,都可以拿来,非常值得一看。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二):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魔鬼

这是一本令人惊悚的书。

读这本书,是无意之间;但无意之间读来的一本书,却让人又恨又怕。

不想从专业方面去谈论多种人格的事情,也无意从“非专业”的角度去说安熙龙同学作得有多好活得有多艰难而值得人景仰。

其实没个人,心理都有魔鬼。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酒局。

一个平时性情非常温和,连言语都怕吓着了蚂蚁的美女同学,酒高了,照着另一个女同学就是一巴掌。然后掀了桌子,然后大骂,然后在地上打滚……

没有人能劝得住她。

有人提出要送她去医院,有人要去按住她。都不能,她根本就疯了。

最后,没有结局。

两天后,她回来了,端庄文静,眼睛里有一抹淡淡的忧伤。

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她还回请了大家一顿,深表歉意。

还也还是喝了一点酒,一点点红酒。眼睛里有歉疚。

半年后,她自杀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不闹一场,我如何还能活下去?”

她闹了一场,但还是没有办法活下去。

因为她心里住着一个魔鬼,她没有办法做自己的驱魔人。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三):极好的人格分离障碍故事

《十一个我和城堡》不枯燥乏味甚至有些许趣味,属于那种一口气读完不需要反复憋气继续下去的书,应该属于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没有过多的医学术语,没有看到作者更多的宣泄整个治疗过程的艰涩,整个治疗过程心理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平静。

书中开篇安熙龙强势的父亲、爷爷、母亲不禁就令人想到了家庭以及童年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安熙龙自小就形成了一套“必须要成功”的行为价值观,为了达成,以分离人格的方式摈弃了人格以及人性中所谓的坏部分(鲍比)、雪藏了童年的坏记忆(宝宝)、压抑了宣泄(汤米)、无视了个人向往以及享乐(罗伯特),而罗比人格在年少时期主导、成年时期退出后由鲍勃人格主导也正体现了“必须要成功”的行为价值观需要。

当书中的各个人格一一呈现的时候,正让人想到,原来要成功,摈弃的需要那么多,关于我们的童趣、个人向往、愤怒、甚至记忆......也同时在看到安熙龙在童年时间就开始以分离人格的方式,在内心深处搭建了一个城堡,保护自己觉得惊讶和隐隐作痛。

故事从层层分离到最终的不完全整合,正是追寻”我们或我喜欢什么“的过程,从逃避到面对到承认到谅解的过程,我想,最终我们还是还是像书中一样,承认我们都具有不同的人格,相安无事。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四):天使在左,魔鬼在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城堡,天使在左,魔鬼在右。在那样的一个城堡里,能够让世人认识到心里的脆弱。复杂和可恢复性,以及追求内在完整的无限价值!在世人面前风光无限的作者安熙龙内心充满苦难与混乱,直到结实了史密斯医生,他才发现这一切竟源于多重人格。说起多重人格,人们不由的会想到这样一个词:精神分裂!而这本书更是夸张,因为在本书中,读者将会遇到是一种人格!

这样极度分离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跟随者罗伯特的叙述,十一个种人格的分别自叙,让这个内心极其复杂的患者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故事的真实性在漫长的质量过程中和史密斯的资料和记录中会展现。虽然书中是个极其夸张的例子,不过依旧有人患上“正常的人格多远化”,这种多元化人格之间并没有记忆屏障。只是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表现。而现实中你的另一种性格或许正潜伏在你的身体里,在某一时刻突然的爆发。这本书会给曾经历过虐待和分离症的人产出共鸣,也会让读者更多的了解这样的这样多重人格障碍的人。这样有着多种人格的人在精神上有着很大的痛苦,而更痛苦的是他们必须承受后果,承受另一个自己做事情后带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或许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在书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个行为奇怪的安熙龙,他有着多重性格。为他治疗的史密斯医生说,他的身体里有十一个人格住在城堡,这种形成是因为可怕的童年创伤。通过这样的一本书,作者试图在希望,信任和关爱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城堡里面可能像一个迷宫,住着不一样的人,并且他们为怎样去塑造和整合这个自我而争论不休。而逃出城堡,到达阳光照耀的草坪,在那里没有是主导人格,他们都是平等的。书中,作者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医生的支持,而这些支持给了他希望和信心,也许多次在自杀和自虐上伤害自己的作者正是因为这些支持得到了帮助和力量,能够让他最终能够缓解自己的症状,改善自己的生活,重新出发。在现在的社会中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的疾病也不断的出现着,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处的社会里面,似乎“精神病”是一个不能被提起的名字,一旦扯上关系,就会受到歧视和冷眼,而在需要帮助的人群的身上,这无疑是更大的压力和伤害。而这本书让让读者在了解作者,增加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个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会让我们对于这样的患者给予更对理解和关心,也让天使和魔鬼的左右试患者最终回到了完整内心。

《十一个我和城堡》读后感(五):走出阴暗的城堡

落潇/文

怀着很沉重的心情,欣赏完史密斯医生和十一个“我”的对话,不,不是欣赏,是经历。文中的十一个“我”,很不可思议,他们却是很优秀的一个人,而且总是在变换着不同的角色,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可怕。如果只是在看书,也许不会有这个感受。那就慢慢欣赏《十一个我和城堡》。

十一个我,是人格的分裂;这座城堡,也并非古装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漂亮。本书采用两个人的对话来阐述多重人格的病人,如何在史密斯医生的治疗中,走出恐怖的城堡,活出阳光的人生。正如常言所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找到多重人格的病灶,才能彻底的医治病人。史密斯就是如此的一位医生,他通过和罗伯特的多次谈话,逐步发现罗伯特的真正病因,通过不懈的努力,无数次的沟通,才使得罗伯特内心深处的伤疤显现在医生面前。当病人阵阵的自我站在医生面前时,治疗已经几乎宣告成功。

正当我读此书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入院了,这是他第二次走进医院。记得第一次发病时,我去看过他。他针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言语,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当我们踌躇不定,拿不出一个方法时,另一个朋友出现了,他是一位澳洲的全科医生。他懂得医生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操守,针对孩子的病情,逐步的了解情况,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让孩子慢慢的痊愈。

这是何其的相似啊。

多重人格,来自于多重的环境。不同的环境,要求我们具备不同的外在品格。每一个类似的患者,都有一份过程不同但同样悲惨的经历。罗伯特,少年时的优秀,限制了他逐渐成长的心理。当他承受不住本不应该承受但却必须承受的压力时,他选择了逃避。多次的逃避之后,被迫的形成了他多重的人格,虽然他取得了别人眼中卓越的成就。

在速食主义盛行的今天,像史密斯一样的医生,已经微乎其微。难怪我们感慨,罗伯特是多么的幸运。至少说,在史密斯多次的沟通之下,罗伯特不再选择多一重人格来应对治疗,而是选择了坦白和面对,拿去了曾经无数次阻扰治疗的“鲍勃”,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汤米”。当真相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吸一口气,感慨我们终于走出这座阴暗的城堡。

读完此书,伸懒腰之际,脑海中依然在思考史密斯医生和罗伯特的对话。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沉默是金,时而阴森恐怖,时而笑声朗朗。从罗伯特陷入阴森的城堡,走到阳光的草坪,史密斯身上透露出的那份忍耐、稳重、执着,无不彰显出一份爱心。

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自夸,爱是永不止息。正是因为爱,才使得阴暗的城堡滞留在自己身后。

2013-4-15 晚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