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他影响了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他影响了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他影响了中国》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影响了中国》读后感(一):我敬爱的陈云

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的一生同党和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他每每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不居功,不自恃,淡泊名利,低调得近乎神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他影响了中国》读后感(二):历史

如何评价一个人,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对于政治人物来说。

但是,如果放在大历史的环境中去评价他做过的某些事情,却是可以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了解他的一生,还有他行事的历史时代背景。

这部书,也许不会告诉我们关于陈云的评价,却可以让我们细致的去回味一段历史。

《他影响了中国》读后感(三):他也影响了一个我

对政治天生无感。老娘能在**入场仪式里念三代领导的名字一堆。我往往只认识书记和总理。——天生不是那种抢主席台上半瓶水的人(当然,也就没那个机会抢。)

陈云的这本传记于我,不是作为一本政治领袖的生平记录。而是一种关于人生定位与生存理念的求同。

这个目光温和却又凌厉的男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退一步站在其他伟人的背后,也能进一步够胆站在领导人的对立面。不为着权力咄咄逼人,所以在得以周全,不为着声名斤斤计较,低调近乎神秘。这样的男人,不会是那个最重要的,却注定是那个最不可或缺的。

《他影响了中国》读后感(四):极富政治智慧的红色掌柜:一个出版从业者的奋斗史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了解到陈云早期从事过出版行业(在商务印书馆当过学徒工),跟我从事的行业相同。想看看一个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如何步入高层领导人行列的历程,励志一下。

看后收获颇多。这样一个行为正派、坚持原则的人,在延安时期因为不给江青走后门,跟江青和康生的关系不太好,而在“”中竟然能全身而退,这需要多大的政治智慧!陈云坚持原则,但又懂得变通。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准备批判“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其中两股风(“黑暗风”“单干风”)与陈云有关。陈云明白自己成了受批判的“主角”,要求请假,并表示拥护毛泽东的决定,因而没被点名。而之前田家英受毛泽东委托到湖南调查“包产到户”,向陈云汇报时,陈云说:观点鲜明;向邓小平汇报时,邓小平说:赞成;向刘少奇汇报时,刘少奇说:要使包产到户合法起来。而毛泽东的反应是:包产到户是一种倒退!

整本书读完,突然明白书名中“他影响了中国”的含义。陈云建国后一直主持经济工作,消除了十多年的恶行通胀,把从苏联引进的计划经济改造得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一些关键时刻,他又一改往日的低调,如参与粉碎“四人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抛出五枚炸弹,将会议的主题由“农村和经济”转向“平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所以说,不管过去、现在或将来,他都在影响中国。

《他影响了中国》读后感(五):向陈云学习务实与低调

读罢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件事:

1、陈云幼年父母双亡,由舅父领养。或许正是儿时的艰苦环境将他培养成如此不畏艰难的乐观平和的心境。

2、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书生也得闹革命,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如果没有这件事,他可能也未必能踏上今后以革命为主的人生道路。

3、因工人出身而进入中共中央。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好出身的陈云在这里得到了命运的青睐,既是他的人生幸事,也是国家的幸事。

4、提出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建议。比起后来经济危机时不少奸商肆意抬价,某些地方官员以抓捕率先抬价者的做法,陈云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既做好粮食供应不足的应急预案,一旦粮食在某处短缺,将其余有储备的地点的粮食运到短缺处并按合理价格供应,奸商自然无法得逞了。既省下纠察奸商的人力,又从根源上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虽然例子只是粮食,但可以扩展到其他方面。

5、要求降低钢铁生产指标。和人民公社时期,全国领导人和普通百姓都和打了鸡血一样疯狂,陈云是少数没有疯狂者之一,敏锐地从地方财报等文件与信息中发觉虚报谎报的事实,委婉提出要降低钢铁生产指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毕竟如果继续疯狂下去,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惨死在无锅无犁无粮食的悲惨境地里。

6、被转移到南昌的干部管理所。被苏共盯上后,上级以干部作风整改的理由将他转移到南昌的干部管理所,尽管不明真相者中有不少人因此而疏远陈云甚至蔑视陈云,但陈云依然保持平和心态,这十分令人钦佩。

谈完这些事,再来说说陈云整体的为人,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既有才华,又务实上进,并且虚心低调的一位国家好干部。如同刘邦身边张良那样的存在,敏感地觉察四周的环境变化,以应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法轮功就是一例。至于文中摘录的陈云曾提及的干部政策与用人之道,更是值得人们深思,可以说陈云的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其用处,他的传记也因此而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