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汗之国读后感摘抄

大汗之国读后感摘抄

《大汗之国》是一本由(美)史景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汗之国》读后感(一):西方人眼里的过去的中国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马可波罗的记载开始(元朝)一直到近代。

从开始神秘而富饶的国度。经历各种批评,审判,融合,变成了西方人眼里自己认为要是那样的中国。

这本书的好处是,它以西方人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审美。而正是这种不一样的审美,构成了他们认为的中国风情。

同时,在他们的误解及批判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国家那段时间发展的欠缺。

《大汗之国》读后感(二):Spence的读书笔记吧

内容质量与水准不像介绍而言的那么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乔纳森氏读研究生的读书笔记而已。将西方对中华的认知做了一个大略的梳理,insight并不太多,而且这种梳理也不是非常完整。大概乔氏本人的兴趣相关,所选书目,学术性的汉学典籍并不多,多是一些散文与文学性的描述文字。当然乔氏本人的笔法还是略显高明,串起来还是有点意味,但总觉值不回票价,所以在假期闲散状态下读来刚刚好。

《大汗之国》读后感(三):一个歪果仁对中国的理解

史景迁,是一位中国史学前辈房兆楹给他取的。主要作品都是关于清代的。

对于中华民族人民的不同视角的看法,任然带有殖民心态与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思,三分猎奇、三分轻蔑、三分怜悯,还有一分“非我族类”的敌意。

从马可波罗开始,西方社会开始认知中国,到一战期间的10万劳工到法国,再到中国城在美国开馆,由于基本不是我内精英阶层,给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大汗之国》读后感(四):西方眼中的中国

作者自十四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开始,梳理了西方旅行家、传教士、作家或学者对中国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游记、小说、个人信件以及学术著作。在不同的时期,西方眼中的中国各不相同。这些印象从雾里看花不断写实,最后形成了一种视觉的角度、一个不同的方面来审视中国。

作者阐述的无疑是西方与中国沟通、了解中国的历史,从这一历史中也可以看到中国自身的历史,不过看到的内容区别于我们自身的叙事。

《大汗之国》读后感(五):西方人眼里的中国

标题有趣。“在13世纪的马可波罗笔下,当时是可汗统治着这个传说中的国度。而在哥伦布的心中,可汗一直是中国的统治者。”所以标题“大汗之国”,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方人眼里的神秘东方,仿佛还在大汗统治的年代。在马可•波罗时代,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基本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理解多有谬误甚至妖魔化。到启蒙时代,经过伏尔泰等人的标榜推崇,中国的形象开始伟岸高大,被视为道德之国的典范。20世纪以后,中国展现在西方面前的是一种革命和激进的形象,甚至和所谓“神秘权力”相连。在不同的时段,不同人的心中,中国的形象各式各样,有正见,有偏见,还有误解,这一点颇为耐人寻味。

P47L12“第二种”应为“第三种”,其他未发现印刷错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