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革命者》读后感精选

《革命者》读后感精选

《革命者》是一本由(日)松本清张 著 / (日)宫部美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革命者》读后感(一):读卒拍案的短篇小说

<付出太多的婚事>

婚事一拖再拖,成了萱野家的心结。家势富足又不忍让女儿下嫁。文章慢慢道来,缓缓铺陈,让你跟着担忧跟着欢喜,欢喜中又带着点幸福来得如此惬意简单的隐忧。果然,竟然是一个连环套,个性化定制,简直步步拿捏得恰到好处。婚事没成,付出确实太多,所幸没有人的损失,只是图财。确如宫部美雪所说,题目恰到好处。

《革命者》读后感(二):杰出的短篇集

3部杰作选中最出色的一本,不是作为推理小说,而是作为短篇小说而言。

可能松本清张先生对于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3部杰作选中可称为出色的推理作品寥寥无几。另外一点,编辑矢部美雪挑选出的短篇对于非日本本国读者来说实在不够友好,3部杰作选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涉及了日本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没有特殊原因,对于这些历史事件人物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趣。

最后提一句,如果是想看推理小说的话,这3部杰作选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革命者》读后感(三):社会派推理的现实主义

读到第三本,目前最喜欢的故事是«真假森林»和这本中的«存活的帕斯卡»,两个故事讲述了文艺圈里的各种不为人知的阴暗和乱象,以及部分文人、艺术家们的伪善、自私、算计、拜金、虚有其表、滥竽充数、私生活糜烂,以及不择手段排挤打压对手时的阴狠。这两个故事篇幅都很长,推理较弱,但是文学性很强。尤其最后一个故事将绘画与文学、心理学相融合。

有着歇斯底里恶妻的画家阅读了皮兰德娄的«已故的帕斯卡»以及皮兰德娄的传记。一方面因为书中的故事与自己经历的相似而心灵得到了治愈,将压抑升华为艺术表现形式,找到了创作灵感和新的绘画风格。另一方内心的阴暗面让他萌生要学小说中的人物摆脱妻子的控制开始新生活,进而萌生了杀妻的念头。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治愈人心,让人寻找到生活的希望。也可以腐蚀人心,让人变得狰狞扭曲。要把一切罪责归结于作品吗?千百年来对于作品内容、思想、尺度的争议从未停止。而人,无非是选择了那些与自己意气相投的东西罢了,他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而已。

《革命者》读后感(四):跨年了,此书

最喜欢的故事是《付出太多的婚事》。结缘这本书想来也巧,前年的十一去帝都玩耍,本来内天要去八达岭长城的,结果当天瓢泼大雨还阅兵封路,于是和小伙伴躲到西单图书城。当时因为名字很好玩,随手翻看,没想到竟然读完了一个故事。就是这个《付出太多的婚事》了。

读罢感叹作者人性描绘的精准,在这桩婚事里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盘算利益纠葛。没有爱情的爱情,注定缔结不了婚姻。不过若是结婚了才真的可悲,托付的可是一辈子。

突然就对松本清张秉持了特别的好感,为其不必挥洒笔墨描写宏大的场景,而是诙谐隽永的笔调,就把社会的写实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每个人心,似是蒙尘。难道世间,如此肮脏?此外,这套书还有宫部美雪的阅前点评,让我回忆到以前,像小学那种赏析课本,恭恭敬敬,非常用心。

回校后就立刻亚马逊买了这本,不过后来整天想实习找工作的事,竟然一眼都没再翻了,落泪。再看竟然是今年工作期。还是因为马上赋闲,让自己静心来看。

一晃吓死人,果然该有连岳大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觉悟,至少坚持每日的输入,不然真的蹉跎了岁月。一本书的头和尾都跨年了,真是羞愧。

现在进度是读完《存活的帕斯卡》,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不过作家的沾着小虫翅膀的画若是在现实中,应该会以遗作卖个好价钱了。不知道这种故意杀人罪律师能否帮其辩个无期,至少让人家继续在监狱里作画,然后捐出去。或许这也算是一种救赎。

《革命者》读后感(五):如同听见了海的叹息-《革命者》

如果你抱着要寻求悬疑迷宫般的阅读快感,那么打开松本清张就是一个错误。

松本清张作为日本社会派推理的鼻祖,显然在推理的定义上已经完全将悬疑元素置为次要。在松本之前,是一片大海和一座大山,大海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西式推理,以柯南·道尔和阿加莎为标志,大山是在日本内大行其道的本格推理,以江户川乱步为领军人物。当时推理界的画风流行着乱步式的悬疑、刺激、血腥妖异。

倘若说悬疑、刺激、血腥妖异,是盛装推理的美丽花瓶,鲜活的花朵却是从社会和丰富的人性中滋长,愈是敏锐犀利的社会观察和愈是丰满细腻的人物刻画,愈能孕育出动人心魄的花。

松本清张笔下的花,初识往往都是清隽淡雅的。不走大江大海跌宕起伏的节奏,往往缓缓地铺开叙述,似古琴弹很长一个前奏,有时用他人的口吻讲一个他人的故事。

故事的记叙也是像老人那么不疾不徐的,没有绚烂的叙诡,不放一二三条烟雾线,只是像老人般从故事的开头,讲到故事的结尾,讲人物的挣扎,讲人物的阴谋(《存活的帕斯卡》),甚至讲人物的一生(《菊枕》),偶尔撒一把胡椒出人意料(《付出太多的婚事》)。

那样的叙事,便在那个阅读作为最大娱乐消遣的年代,是主流,抑或甚至是先锋。

今天翻开书页,口味有些平淡,甚至于困惑,困惑这样简单的故事是怎么风靡过日本风靡至中国的?但是老人的饭菜不都这样么,越吃越淡,却越品越怀念。越吃越觉得口味已作古,但所谓的新派却总是站在老人的肩膀上创作出了新的味道。

有一种推理故事,谜题不算太难,设计不算太过巧妙,却让人欲罢不能,层层谜面剖析到最后,会蓦然震动,谜底数日回味无穷,余音绕梁。那种美妙的感觉,在心底荡漾不定,如同听见了大海的叹息。

而日本作家似乎很精于此道,他们以独特的细腻情感,往往设下琐碎铺垫,如丝丝涓涓细流,最后汇聚一处,撞击人心。

在我所读过的日式推理中,称得上“海的叹息”般的作品其实屈指可数的,少年时期读到的一篇江户川乱步关于古墓的故事是第一篇,多年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才是第二篇,国内一篇不算推理故事却悬念十足的耽美作品《相会于加勒比海》也算一篇,而直到最近,这本松本清张选集里的《火花的故事》是第四篇。

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惊心动魄的谋杀,只是一个男人对于父亲的失踪的困扰,对童年所见的火光燃起的记忆的不断探索。

男人的父亲从小失踪,童年的记忆如同碎片,最清晰的莫过于母亲牵着他,和第三个男人站在地上看对面山坡上火光闪烁的画面。成年后的他偶然翻到一张写着讣告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陌上男人的姓名唤醒了他的好奇。通过对这个男人,一个被调职的警察的追查,和对记忆和细节不断整理,男主人公认为母亲背叛了父亲,甚至在父亲失踪后故意不去寻找,而是投靠了这第三个男人。

当然谜底不可能只有这一层,最后的结局推翻了这个谜底,父亲的失踪是因为他是在逃犯,而第三个男人老是出现在母亲身边因为他是在“跟监”,而在跟监的密切接触中,母亲利用色相和感情笼络了这个警察,使得父亲逃过追捕。那个火光的夜晚,就是母亲献身的那晚。

故事通过回忆的碎片勾勒出一个狡诈背德的母亲,又在短短几页间彻底颠覆了她的形象,化为一个无奈而勇于牺牲的母亲。这种发差巨大的颠覆,令她的形象远比直接正面描写鲜活而动人。

这么一个短篇故事,似乎浓缩了松本先生的精华,真实而充满历史感的年代,平凡而贴近真实的人们,他细致地描写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家庭,他们的苦恼,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谜,谜的背后是他的抉择和悲哀。

谜之所以成谜,因为它是人埋葬在时光里的刻骨铭心。

松本往往这样平静甚至过分认真地叙述这些故事,讲着讲着,你便仿佛站在矿山脚底,看见了他们的黑夜,看见了他们的火花在燃起。然后这些景象便在心里缓慢地痛了起来。

仿佛一种慢性炎症,一声不吭地痛,好多年以后,或许还会偶尔地想起那些人,还会偶尔地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