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图说孙子兵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图说孙子兵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图说孙子兵法》是一本由塞缪尔·B. 格里菲斯著作,48.00元出版的2012-12图书,本书定价:18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说孙子兵法》读后感(一):精美的设计装帧

以往看到的传统古籍书,设计装帧严肃而呆板,让人拿到手上就没了看下去的热情,这本书则不然,封面首先让人眼前一亮,内文设计更是讲究,精美的图片和时尚的排版,让人的阅读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再加上权威的版本,独到的评论,用纸和图片的精良 ,实在是此类读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即便售价稍贵也物有所值了。

《图说孙子兵法》读后感(二):不是很好的版本

1、格里菲斯只占45页的内容,除去孙子其人是否是真实历史人物考、孙子兵法版本考、战国时代介绍的三章,余下只有三章可读,孙子时代的战争、孙子论战争、孙子和毛泽东,并且内容太单薄。

2、中华书局有一版《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新编诸子集成》,注释就比较全了。缺憾是繁体竖排的。

3、推荐李零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孙子古本研究》。

4、《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短5000多字,但一些关键的基本概念,存在多种解释,如果不经专家解读,普通读者很容易作想当然的理解,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5、虽然有一些彩图,但也不至于这个价格啊?比如说,房龙《人类的历史》彩图版,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好很多,也才卖50-60元。

《图说孙子兵法》读后感(三):一个极好的示范

前几年见到一项外国人的统计,该研究者认为,中国人的智商比英国人的要高一些,作者所分析的原因已经忘记了,但我个人一直认为是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为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而这本《图说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成语,而究其源头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这种语汇的流传之外,各种兵法的流变到现在已经衍生到各个领域,“管理兵法”“商业兵法”“教育兵法”比比皆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一方面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去油对这些宝贵的遗产知之不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子孙视之不甚惜”的缘故。

对外国人研究的本国文化,虽然我们可以略有醋意地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不能否认“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事实。随着老子、孔子、孙子等人的思想在海外逐渐受到推崇,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在海外的红红火火,虽然有国家在背后的推动,但也令更多炎黄子孙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但光凭一时兴起的反思并不能达成深入的认识,因为还要讲求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而本书无疑可以作为我们反思时的一个参考例证。

作为一名经历过二战的将军,塞缪尔·B. 格里菲斯以其笃实的研究,从多方面考证了和分析了《孙子兵法》一书的作者是谁、成书年代,以及思想深度和实战价值等方面内容,其思路的深度和广度足以为我们思考传统文化提供一种范例。

本书对《孙子兵法》的整体呈现使用的是“原文+名家注释+编者补注”的形式,这样做无疑可以体现出对原典的尊重——这一点在大量的白话译本风行的现在尤其难得——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和编者的研究态度。

最后,提出一个令个人略感困惑的的内容。细查本书的编排,本书无疑在塞缪尔·B. 格里菲斯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上,进行了补充、校勘和补录的工作,但由于缺乏详细的说明,而可能会令读者把所有的内容都归功于塞缪尔·B. 格里菲斯将军,而忽略了编者的工作。出于对多方劳动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本人衷心希望在本书再版的时候,能够附上一个更具体的说明。

《图说孙子兵法》读后感(四):《图说孙子兵法》札记

一个版本不错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读:

1、选取的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作为底本综合《武经七书》本和《十一家注孙子》勘校,因为出土本与其他两个版本《武经七书》本与《十一家注孙子》本的一些内容稍有不同。更加接近原始《孙子兵法》的内容。

2、抽选了《十一家注孙子》里的曹操注和李筌注,中国历史上研究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家中,曹操运用最自如,李筌理解最透彻。这两个注者的注释应该是《十一家注孙子》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也认为是所有注本里最好的。若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解原文内容,完全可以只看曹操和李筌的注本而略去其他注本。但与此同时,《十一家注孙子》正文内容却经历过汉代以及后世的不断修改,有些内容已与原始《孙子经法》有明显的差异。而这本书这种竹简底本与后人注释组合是完美的,既能够更加接近于阅读《孙子兵法》的原貌,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读到军事理论大家的注释,增进了解和提高。这二者同时出现在一本书上,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3、另外的惊喜是书中附录里增加了《史记·孙子列传》全部译文以及《吴子兵法》全部译文。与孙武相比,吴起的兵法侧重阐述了《孙子兵法》没有涉及到或回避的战争中的政治影响。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就是流血的政治。如果可以两本书一起看,将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秦时代中国战争观的整体风貌。

书名叫《图说孙子兵法》,容易给人以错觉,以为是运用图形理解编著的孙子兵法。其实“图说”是孙子兵法加上了一些带有中国历史文化元素的图片,其图片与文字内容无关。而且大部分也与本书作者与作者所处的相关年代不符。不过照片的选择和排版还算很精美,尚在审美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本书的内容选择上很精心,如果没有买过《孙子兵法》或者想初步了解这个古老战争艺术的朋友,或是觉得其他版本专业估计太过枯燥乏味的,这本书非常值得看一看,可以推荐为首选。不过就内容而言,虽然版本的勘校选用非常诚意,但如果已经拥有其他《孙子兵法》的人去购买,就内容而言就算买重了。另外价格有些偏贵,感觉并非是因为印刷成本和原料成本。也许是因为附加了美国人的版税才让价格有些虚高。想少花钱多办事的朋友,在买之前可以多斟酌再决定。

《图说孙子兵法》读后感(五):原文注文版本可作参考

公认的“兵学宝典”《孙子兵法》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声誉,外国人也专门潜心研究,比如手上这本《图解孙子兵法》的作者塞缪尔B-格里菲斯,身份美国二战将军。成文视角: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为案例阐释孙子兵法思想。

特点之一,内容庞杂。有作者观点(引言50页),有《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以简洁注释(150页),有《史记-孙子列传》译文以及《吴子兵法》译文。附录部分还收录参考书目及图片出处等。

特点之二,外国人理解方式。因为是由二战将军的著作翻译而来,于是乍一读来,有许多违和之处。用词的不妥当,观点的偏颇以及个人随心所欲。让人深觉这本书可以作一个孙子兵法研究的参考,不可以当作严谨的学术著作。

特点之三,也是我比较赞赏的是书中的插图,有古画有实地实景照片,器具雕塑,春秋边界图地形图等等。许多来自于国外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品,印刷皆是精美。

特点之四,《孙子兵法》的选本及注者较有说服力。原文选用了《宋本十家注》、《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和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竹简”本三种。加上《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和李荃的注。李荃,军事题材作家,主要作品是《太白阴经》和《青囊括》。曹操亦是一军事大家,而李筌则是军事理论家,以先秦道家、前人道教学说为核心,融合法家、兵家思想构建出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比如“以权术用兵”的军事思想,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作用。比如他说,“天时不能佑无道之主,地利不能济乱亡之国;地之险易,因人而险,因人而易。”又说“地利”只是“兵之助”。等等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特点之五,附录了较少见的《吴子兵法》译文。《吴子兵法》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军事将领吴起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收录有四十八篇之多,只是后来都散失了,现在的《吴子》只有“图国”、“料敌”、“治兵”、“将”、“应变”、“励志”六篇。可惜本书中只有译文,没有原文,是一憾事。

其实说了这么多,这位外国人对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倒是排在最未尾,且不说因为不能透彻了解而引起的各方面错漏,就是用孙子兵法解说毛泽东现代战争,都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好在,撇去这位外国将军的许多让人不适的观点,单看孙子兵法原文注文及相关内容和图录,倒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