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顶商人胡雪岩5的读后感大全

红顶商人胡雪岩5的读后感大全

《红顶商人胡雪岩5》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顶商人胡雪岩5》读后感(一):永远都是关系

写的时代背景最好要查阅下资料才能明白,毕竟很多历史人物都没机会出现在我们的教材里;对于小说塑造出来的人物,就细细晕染了,尤其是七姑奶奶谋定螺蛳太太;后来螺蛳太太拿瑞香谋定七姑奶奶;你们这么好的亲戚,办事也要思虑如此,可见我等凡人把身边关系处理得多僵!

《红顶商人胡雪岩5》读后感(二):胡雪岩的经历使人警醒

搭上了左宗棠的高速车,胡的人脉,商业成就达到了顶峰。同时胡的性格缺陷被放出了牢笼。

沉迷情色生活,胡的身体健康绝对是报废了。

用罗四姐的口,披露胡的用人失察,胡的用人识人眼光已经没有创业之初的雪亮了。

唐子韵事件,披露胡的商业帝国只是看上去很美。

最要命的是卷入了左宗棠,李鸿章的斗争。如果能像栽培王有龄一样,栽培胡自己的官员或是官员集团。那么胡的人生就会有新的希望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5》读后感(三):隐患埋于巅峰(2021.5)

从写作水平来说,真是一本不如一本。一路看下来,从第一本的惊艳,到第五本时,已经觉得有很多写得不好的地方。

单论历史内容来讲,作者考经据典的能力很强,时代大背景交待的非常细致,人物行为与历史背景融合的很好,作为历史小说作者来讲,功力深厚毋庸置疑。作者高阳被誉为历史小说第一人,也不算是过誉。

然而说到谋篇布局和写作手法,恕我直言,作者是真的不大行。我认为,历史小说虽说尊重史实,但毕竟也脱不了“小说”这个范畴。就像是三国演义,再怎么讲,也是“演义”,并不是真正的史书,与《三国志》是不同的。既然是小说,就应该有完整的故事脉络,有伏笔、有铺垫、有高潮,起承转合一个都不能少。而《红顶商人》一书,感觉作者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腹稿,只是单纯的按照时间线来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比如说在创业前期,胡雪岩多智而近妖,任何问题在他面前都不是问题,总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完美解决。他想结交的人,一个都少不了;他想降服的人,一个都跑不掉,目标极其明确,对财色的抵御能力极强。前面两本书大量的描写了他打拼时期做的努力,埋设了许多铺垫,然而这些铺垫却一个都没用到,到了第三本书,直接跳过了财富积累的过程,直接就富甲天下了。我看到这里,简直怀疑自己看的是删减版。到了第四本书就更加离谱,姨太太都娶了12房,生活直接跳入了极致奢华的状态,还挣到了“胡大善人”的名头。而且这些都是作为背景来交待的,前面完全没有任何剧情呼应。此时我还在怀疑自己手头的是不是删减版,然而第五本的内容直接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首先,用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胡雪岩的一个姨太太,从他们如何认识开始讲,直到最后如何成了他的姨太太,并明示这个姨太太对胡雪岩非常重要,在他的生活和商业中都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介绍完这个姨太太后,这个角色迅速边缘化,在后面的剧情中基本上没再出现了。我很奇怪,既然如此,花这么大功夫介绍她干嘛?然后又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胡雪岩的一个对手。这个对手还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剧情进度来讲,在前面几本书里应该已经出现了。介绍完之后,这个角色又扔一边去了。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完全没有计划,写到这里了,剧情提到一个人,之前没做铺垫,只好临时花篇幅介绍一下。这两个人还好,更惨的是后面出现的钱庄大掌柜。估计是作者介绍累了,这次懒得介绍了,直接交待一下,说这个人是胡雪岩最重要的心腹,掌管最重要业务——钱庄的总负责人。如此重要的角色,凭空冒了出来,一点铺垫都没有,也没介绍他到底是如何与胡雪岩相遇相知,最后占据了这个重要位置的。苍白得如同一个代号,他的存在感如此之低,我现在已经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了,就用代号“大掌柜”称呼他吧。另外提一句,在第四本书里,“大掌柜”是另一个人,而那个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只存在了几页纸的时间。我们姑且叫他“第四本书的大掌柜”吧。这个“第四本书的大掌柜”掌管着老板的钱袋子,私下却做老鼠仓,还想方设法的阻挠了老板的纪检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然而这剧情作者也只提了一嘴,后面再没提过,谁都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还有,第一本书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的另一个心腹,胡雪岩从零开始培养的,从胡雪岩起家时就跟着干活的——说是从龙之功都不过分。胡雪岩连自己的女人都送给他了,花了这么大心思培养的一个角色,第一本书之后再没出现过。

凡此种种,我对作者的剧情写作能力,真是无力吐槽。隐患埋于巅峰——这是他说胡雪岩的,然而我觉得在作者本人身上同样适用。如今看来,第一本书已经是作者的巅峰了,结果故事线梳理的不清不楚,后面一本不如一本,隐患埋于巅峰,说的很贴切啊。

《红顶商人胡雪岩5》读后感(四):功过人生任尔评,我自扪心问无愧

这部小说足有六本,前四本是讲胡雪岩由白手起家成为当世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后两部则是描写了由盛入衰的家道没落,读起来让人不住扼腕叹息,一代商圣出生在了错误的年代。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前四部写的不错,后两部则明显有凑字数的嫌疑,高阳本书写作的特点不在于文学特点,而是用小说的方式把胡雪岩的生平告诉大家,所以看本书的看点不在于文学性,而在于历史性(当然这个历史性建立在小说的基础之上,不是真正的史料)。当然书中对于一些俗语、俚语的运用显得比较下功夫,对人物当时暗语以及语言背后的意图的揣摩解释,也是比较不错的。

以前有一句话叫做“做官需读《曾国藩》,从商必看《胡雪岩》”,在清末的几大富翁之中,资产不是最多的,红顶也不是最高的,但是名声却是最响的,当时则有“胡财神”封号,为什么会是这样,四个字“在商言商”,他作为一名商人却僭越了这四个字,成功也在此,失败也在此!不过胡雪岩却是我最喜欢的。

首先来剖析胡雪岩的成功。

正如前文所言,胡雪岩的一生成功是因为超越了 “在商言商”的的原则。他结交官场,是当时典型的依靠官府做生意的典范,人生的第一桶金正是当时依靠王友龄当上知县之后的第一笔款子。当然这也是王友龄也是胡雪岩最具传奇色彩一笔投资,当时仅仅只凭几次见面和暗中的观察,不惜丢掉饭碗(这是他做人诚实的缘故,接下来再剖析),毅然借给王友龄五百两银子,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笔当时谁也不敢,更准确的说是谁都没有想到过的风投,他成功了,赢得了人生。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胡雪岩为人慷慨,善于识人用人;心地善良,做人诚实;敢打敢拼,最关键的是敢想。为人慷慨,急人之所急,处处为朋友着想,绝对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这使得他人缘广泛,朋友面广,当然这个优点在成功之后没有及时的转型,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一些伏笔。心地善良,做人诚实,首先体现在有钱之后开办的胡庆余堂,一个诚心的货色十足的药铺,当然也体现在巅峰之处,囤丝开展中外丝绸大战,他出发点第一是他当时的承诺,其次就是他不忍心看到千万的丝农因此而失去生计。其实敢打敢拼很多商人也具有,但是敢想这点,很多商人就敢不上了,首先是之前风投王友龄,再之后和槽帮结交,成为爷叔等等。

其实成功在后人看来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他成功的原因和方式,其中诸如时代、环境、机会等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失败来说,却是后人可以借鉴的,一个相同的情况出现,你复制前人的路子,很难成功,但是你能堤防着前人失败的教训,也行你就能避免失败。

胡雪岩的失败后人最直接的总结是被卷入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政治斗争旋涡之中,其实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胡雪岩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一跟着左宗棠是胡雪岩在王友龄殉城之后的出路,也是当时算是最正确的选择了。第二,站队,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局面都是一场豪赌,在左宗棠败绩初现之时,胡雪岩也没有要跳出队伍,如果跳出这个队伍就不是胡雪岩了。当然社会环境,封建时代,战争等因素都是外部因素,就此先不谈了。

其实我认为胡雪岩失败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全球战略观,也就是还没有看清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小说中,胡雪岩的对外事务都是古应春的一名虚构角色(我考证了一下貌似现实没有这个人物),我们就此分析他这一甩手掌柜使得胡雪岩不能对全球局势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在细节中虽说胡雪岩不排斥西洋文化,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人,我一直困惑的是胡雪岩有大把的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出国去看看,即使不做风险管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国外投资,但是至少自己应该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典型的天朝上国的思想。

其次有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还是初级阶段,没有对下属的考评监督,在摊子小的时候,他自己能亲自把关各个关口,任命职员,但是当他盘子大了之后,他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人在钱少的能保持本性,但是诱惑大了之后,谁还能保证呢?有人告诉他当铺档手有问题,建议他交叉任职之后,他居然倒在了美人计之下。这就是没有一个靠制度运行的庞大商业帝国的一角。

第三,风险管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么大的商业帝国,在钱庄收到谣言开始挤兑之后,没有应急预案,没有措施,在通讯滞后的条件下,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最后,妻妾成群,生活奢侈,我觉得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种风格会带来风言风语,就是所谓舆论,公司有公关部门,党政军也有宣传部门,任何一个组织不能再舆论上占据一席之地,路难走。

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胡雪岩的,他成功亦或是失败,时事使然。英雄失败了,也是英雄。吸引我的正是他的品质或者说是人格魅力,“厚道”二字以概之,其实胡雪岩也是一个实践厚黑学的人,厚,不是脸皮厚而是待人厚道,黑,能够对外国人黑,对敌人黑,虽然说黑的还不够彻底。

不用去埋怨社会,能成功的人会抓住机会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