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富兰克林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富兰克林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由[美] 本杰明·富兰克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评《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于我有三点最受用

1、 自传主要部分是富兰克林以父亲身份写给他儿子的,主要目的是让他儿子能够了解家庭往事,从而能够更主动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所以富兰克林在自传中也是非常耐心和真诚,以事实为主,以对他有益的原则为辅助,不避讳自己干过的蠢事,也踏实的总结事情对自己的教训,算是作为父亲很杰出的沟通。

2、 富兰克林本身是个美国的代表人物,或者说是实现美国梦的代表,从出身贫寒 奋斗到 在科学、文学、商业、公共服务都有杰出成就,他的价值观以及他的成就是理解美帝的一把钥匙。

3、 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传奇,他的品德,面对问题的态度,踏实的方法和不懈的坚持,确实有鼓舞到我去坚持自己的奋斗。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二):有种美版《曾国藩家书》的感觉

伟人思维,于平实之处最显张力。

虽然小学课本就学过富兰克林引雷电的课文,但是真正读他的自传,还是看完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之后才开始看的,有种看的太晚的感觉,不过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读这本书,最好要有耐心,整体风格是继续性质的,因为是自传,所以不像别的传记一样条理清晰,时间线也有点模糊,而且有些地方还有失实的地方(毕竟是回忆),但要是真的耐下心来读,还是会有很大的收获的,能看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丰功伟绩上,还体现在他的日常小事中。

非常值得一读——毕竟是头像印在钞票上的男人。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三):评《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虽是写于18世纪的作品,但对如今的人们仍有许多指导意义。该书纪述了他如何从一名社会底层的印刷工学徒,成长为杰出的美国领袖。富兰克林以朴实的文笔,将人生道理娓娓道来。尤其是在读了富兰克林青年时期读书、工作、经商与创办俱乐部、参与公共事务的经历之后,我颇受启发。

富兰克林正直、善良、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犯过一些错误。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在书中一遍遍地告诉我们,看上去很朴素的道理,却在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好的品德和习惯,若一直坚持,会对生活大有益处。

科技在发展,但人性没有变。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富兰克林自传》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大家去读,去思考,去从中感悟过去、现在和未来。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四):自我修养的方法论

富兰克林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从小就听说,但是并没与概念。直到最近,在搜索名人传记的时候,列出了三本书籍:曾国藩,王阳明,富兰克林。

有些想法真是共通的,比如大家都会有记录自己生活的欲望。日复一日,生活在波澜不惊中偷走生命,那么我们还能留下什么呢?文字,思想,只不过普通人更多的是三天打鱼,而伟大的富兰克林,写成了传奇。

他有自己的自我规范。

美德名目及其规戒:

一,节制。

饭不可吃胀。

酒不可喝高。

二,缄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避免闲言碎语。

三,秩序。

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四,决心。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就是做到心想事成。

五,节俭。

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六,勤奋。

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谓之举。

七,诚信。

不害人,不欺诈。

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八,正义。

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公便民的应尽义务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十,清洁。

身体、衣着、居所,不许不干不净。

十一,平静。

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十二,贞洁。

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接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活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十三,谦卑。

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

为了敦促达成,他编写了一个表格来记录。

希望能学以致用。

如果有什么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那就是:人们专心致志地做事的时候,往往最为满足。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五):坦诚的富兰克林

这本书算是阅读得挺快的一本书,因为传记这种东西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看起来跟小说差不多。如果以小说作为比喻的话,本书第一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富兰克林结婚和富兰克林创办共图社结尾,而之后的部分,除了十三条美德外,大部分都是富兰克林从政之路,参与地方事务管理,以及做那个费城风筝实验。因为一个人重要的思想和三观都是在青年时代养成的,再往后,基本就定型了,于我而言,也就学不到太多东西了。

他的生平不再赘述,我倒对他的情感历程比较感兴趣。17岁的富兰克林离开家孤身前往费城,在这里跟里德小姐相恋,但是里德小姐的父母不是很同意他们结婚,因为觉得他们年纪尚小。

之后富兰克林前往伦敦,原话是这样的:“我也渐渐淡忘了与里德小姐的约定,仅仅给她写过一封信,告诉她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的。这是我一生的又一个重大错误,如果我能再活一遍,我希望能够改正。”

另外在伦敦的时候,有个朋友叫他帮忙照顾一个T太太,可是富兰克林却动了歪脑筋,对T太太动手动脚,却碰了一鼻子灰,最终跟朋友的关系也闹僵了。

当他在伦敦的时候,里德小姐的父母给她另外安排了一桩亲事。可是这个男人总是在外鬼混,而且似乎还有妻子。

当富兰克林回到费城的时候,他的房东戈弗雷太太给他介绍了一个女的,他希望女方家里的嫁妆能够还清他印刷所剩余的债务,女方家里拿不出这么多数目,富兰克林还却他们家抵押房子,后来女方家里就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打听到印刷行业并不是那么赚钱的行业。再后来他们家又想继续往下发展,富兰克林断然拒绝了。

故事到这里,书中的原话是:“由于这件事已经把握的思想转向婚事,我便察看周围的情况,在别的地方主动和人结交,但很快就发现人们一般认为印刷业是个穷行业,因此我就不指望娶个妻子能带过来什么钱财,除非是一位我认为有钱而不可意的妻子。在此期间,青春浴火势不可遏,因此逼我常常与萍水相逢的下流女人厮混,这就难免要花钱,会惹出麻烦,还会染上一种病。”

故事的最后,富兰克林跟里德小姐再次旧情复燃,但是里德小姐其实是还没有离婚的,不过他们还是豁出去结婚了。这时候书中的原话是,“我们齐心协力,事业兴旺,互相努力,让对方幸福。这样我总算尽力改正了那个重大的错误。”

开国元勋居然会自爆黑历史,富兰克林真的是一个坦诚的人,另外,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很精明,尤其是在结婚这个事情上,疯狂要嫁妆。

每当提出可能有争议的观点时,我从来不用“肯定地”,“无疑的”,或别的使一种意见有武断气息的字眼;而宁可说,我心想,我恐怕一件事情是如此这般,由于某种理由,在我看来,或我倒认为它如何如何,或者我想象事情如何如何,或者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事情就是这样。当我需要反反复复坚持自己的见解并说服人们相信我时不时地鼓动宣传的措施时,我相信这种习惯对我好处极大。

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者使人信服,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对立,使我们专靠语言达到的这些目的——即提供或获取信息或者提供或获取快乐——一一泡汤:因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一种武断教条的态度可能招致反驳,也阻碍了坦诚的关注。

要是你希望从别人的知识中获取信息和改进,同时又坚决用目前的观点来表达自己,那么谦虚明达之士由于不爱争辩,也许就听之任之,让你坚持错误,不思悔改好了;如果采取这种态度,你就很难指望让听你讲话的人心悦,诚服,达成你所期望的共识。

这部分的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学习的,本来是十三条,而且他画了一个表,用来每日三省吾身这样。不过有些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而且过于克制自己,所以就省略了。勤奋,节俭,缄默,谦卑这几条倒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