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呆的读后感大全

发呆的读后感大全

《发呆》是一本由王梓菡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呆》读后感(一):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吗?

绘本+小诗歌的形式,小诗歌还中英双语对照的

随便翻翻吧还行

但说实话,这是一个孩子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吗?

有些虽然看上去很不着调,但仔细想想又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幽默中透着一点小悲观,可爱中透着一点小伤感

可能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世界吧~

我想作者比一般的她的同龄人都要成熟一些

《发呆》读后感(二):意识流需要留心记录

在动车上看完了这本绘本,一个十四岁女生的毕业作品集,中英双语加插画记录了一些“发呆”时刻的思想。

不可否认我是被书名所吸引的,我很想窥探一下会发呆的人群,在发呆的时刻意识流都呈现出了一些什么?看完序言才知道是个孩子的视角看到的世界,并没有觉得幼稚,相反还很欣赏这个小女孩。反观我们十四岁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而她却已经能够出版绘本,还只身前往佩斯求学了。这是—本写给大人看的“小人儿书”。 带你一起回忆肆无忌惮自由生长的时候,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静谧光阴。

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要称她为艺术家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作为自己思想记录的作品集,对自己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性总结。学习艺术的孩子,脑子里充满着天真与不受拘束的想象,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在幽默中透着一点小悲观,可爱中也透着一点小伤感。不走寻常路的她表现出超越其年龄的乖巧与成熟。

《发呆》读后感(三):成长就是从喃喃自语开始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收到过很多这样那样的绘本,里面充斥着这样那样的手绘图片和这样那样的文字,看得多了已然没有了什么太多的情绪。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发呆 CTP》的时候,就愣住了。不是因为它的那些画儿,也不是因为那小清新的气质,而是对其中的喃喃自语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忽然间我想起自己也曾经在这样孩子气的时光中停留过。

小的时候有一阵心血来潮很爱写日记,于是买了许多漂亮的本子,有漂亮的插画、优雅的排版,还有纯净的白纸,可惜等到落笔的时候,却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写什么是好,仿佛心中的那一份情绪无从表白,等落到字面上之后更显得索然无味。很多年后遇见了这本书,就好像在重温自己当时的情绪,回想起当年自己到底想说什么样的事情。关于这座被大人们统治的城市和毫无力量的我们,还有身边的朋友和他们同样困顿的生活,关于成长和迷惘,一瞬间我好像在这本书里看见了过去。很想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一句“推荐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让大家一起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时光,看看自己在成长中的心情。

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大人们的行为是那么的稀奇古怪,明明是简单的事情却硬要把它变得复杂,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慢慢变成了同样古怪的大人;那个时候我们和王梓菡一样“相信说出来的愿望都会成真”,可是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愿望是什么了;那个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叛逆和反抗,幻想着毁灭这恼人的秩序,建立自己的王国,但是这野心最终只能变成喃喃的自语,留在日记里,留在回忆中。慢慢的,我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大人们的一切都习以为常,我们不再有兴趣思考和停留,因为长大之后就容不得我们在胡思乱想。就连作者王梓菡本人,这个个性的小姑娘都在感慨自己已经几乎不会再有可能去撰写这般天马行空的文字,因为十二岁的她要在佩斯这个遥远的地方开始自己一个人的借宿生活了,以后留给她发呆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在离开青葱岁月之后,就会纷纷离开家乡,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煞有介事地生活。这样的趋势越演越烈,孩子们离家的岁数越来越小,去的地方越来越远,成长的脚步也越来越快。现在我所在的这座城市,有人说它很年轻,有人说它很忙碌,所有的人在路上都是行色匆匆,上班的时候不会有人低下头来看看路边新开的小花,下班的时候不会有人抬起头来看看远方夕阳的余晖,没有念头写信,没有欲望读书,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发呆”。偶尔我们会羡慕路边自由嬉戏的小孩子们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开开心心的玩耍,而我们早已经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我们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边慢慢成长。回头再看过去的时光,看看现在那些孩子们脑海中精灵古怪的画面,我们才惊诧自己早已过了任性的年纪,现实的世界已经将我们打磨的如此和谐,只有这似曾相识的语言和画面激起了我们曾经的幻想,回忆起过往属于我们自己的喃喃自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