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摘抄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摘抄

《传统下的独白》是一本由李敖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一):到底还是读书人

不管李敖先生晚年变得多么老糊涂,读起先生早年间的书,还是会为字里行间荡漾的才气所折服。摘录先生所译小诗一首(P68L9):死别/久病得君笑/沉疴似欲除/万语逢重诉/余欢若云浮/意转何迟暮/慰情聊胜无/生灵未忍去/柩马立踟躇。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二):独语何日成合唱?

有悲世悯人的菩萨低眉;

有伏魔镇鬼的金刚怒目;

有嬉笑怒骂的尼姑思凡;

李敖不愧是三位一体甚至数位一体的中文写作大师。

有辛辣犀利的杂文,温柔婉约的散体;

有尖刻老辣的政论,有皮里阳秋的时评;

有文之小技的轻松说部,有无韵离骚的学术论文;

有庙堂之骈俪华翰,有江湖之野人献曝;

有威武富贵贫贱不可摧之铮铮铁骨,

有侠义诙谐热情混而成的丝丝柔肠;

狂狷不可一世,风骨俾倪傲然;

功力力透三札,丰采跃然纸上。

何日这样的独白出版时能少一些削删,

何时如此的独语发出后能汇聚成合唱?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三):快看“传统下的独白”!

读《传统下的独白》,知青年李敖风华正茂、胸次凛然,论及爱情观、“老人说”诸多观点,至于今日仍然受用,几乎所有文学家都有自悔少作的时候,而李敖这一横空出世,直接创造了白话文学史上的一大高峰,《独身者的独白》、《老年人和棒子》、《十三年和十三月》可谓不朽经典。读《独白下的传统》,世事浮沉二十年后,李敖开谈国学,其对史料搜集之深之广,是无出其右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传统习俗的流弊,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读《中国艺术新研》,知道了李敖作为历史家的态度,偶得周越墨迹,经过严格考证后将其地位大白于天下,并推翻前辈谬论,更甚胡适得《四松堂集》考证红楼,值得一提的是,李敖学生王裕民实为史学天才,在史料搜集、考证、分析上都做出了极大贡献,根本不是秦孝仪之流能够望其项背。五百年来白话第一人,名不虚传!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四):传统下的独白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李敖,他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被人诟病的人格品行,各种跨越传统的言论。但是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发现和探索。从性格上出发,我这个人有个怪癖,越是风头浪尖的东西,我越不喜欢随波逐流,我更喜欢沉淀后的再发现。所以在我更年轻的时候,也是李敖最为被推崇最为风光的时候,我没有把我的目光投注给他,而是选择做一个漠然的旁观者,他那势不可挡的风头和犀利的言语,在我眼底心中,不过只是雁过了无痕,我知道他存在过,却不曾给我的天空留下一丝的痕迹。于是,我踽踽于时光的崖中,时至今日,才再次回忆起这个人影来。用更为冷静,更为客观,更能于文字中发现值得玩味的东西的成熟去面对他。

初读的确是被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严谨的求学态度所以折服,但只稍稍变被文字中潜藏着的反叛,躁动,欲望而溢目。他不是一个安静淡泊的人,是个世俗中的世俗中人,渴望女人,权利,金钱,渴望成就与荣耀。如果在我更年轻的时候读他的文章,可能我会更激情更澎湃更容易被煽动,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更叛逆更躁动更渴望冲破一切传统。现在的我可能会更淡定一些,其中的见地不乏真知灼见,而与我心有戚戚焉。但是也有我无法同步的想法。不过文章思想本就是于偏激中见真知。中庸是不会有大突破的。而只有这样偏激,势力,较真的人才能打破传统,去做一番这样的独白。所以我是钦佩他的。同样也钦佩他讲真话的本能,并且有坚持这种本能的勇气。不畏惧他人目光而自我的活着,这样的人生状态自成格局。在同辈的碌碌无为的一代中,的确是值得推崇的。我一直觉得和平时代的作家,是很难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的,文字的力量不足与感化人心,没有爆发力和破坏力。而灾祸和磨难却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李敖是经历过一些磨难的,可惜私念太重,胸怀不够,难成大格局,文章有爆发力却没有破坏力。而最后一节的关于周越墨迹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番争论笔伐,让我看的心神俱疲,未免太矫情不讲道理了,固然台北故宫院的态度不甚明晰,但是言辞也算周到有理,断断不至于连人家骂了个体无完肤。这显得未免太有失风度了。在传统下的独白,和独白下的传统这两文建立起来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仗义执言不畏权威的高洁形象,顿时全化为乌有了,变成斤斤计较的无赖小市民。这种矛盾的体现也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他的文字里,在大俗和超俗间流转出现。可能这也是他矛盾的人格使然吧。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五):“编者略”与此书

大陆(没有读过其他版本)出版的李敖作品,多多少少会出现“编者略”。就拿《传统下的独白》来说,手中现在有两本,一本12年9月出版,另一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2000年版本。

翻开2000年的版本,分别在,P133页(《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略去了若干段落,P142(《几条荒谬的法律》)略去了附录,P159页(《老年人和棒子》)略去了附录,以及P237页(《传令——全国大跑马》)中略去了若干文字(不知是否全面)。

再翻看12年的新版,在《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中,非常直接,干脆不写“编者略”,同时将可能会引起读者猜测为编者略的上下文全部删掉。在2000年版中原有却在新版被删掉的部分:

此外是好几篇攻击性的文字,都是攻击“故意摧残中医药者”的。另外在今年的三一七国医节大会里,发布了一项宣言,中间说:

。。。(略——编者)

上面三段有趣的文字,真可代表中医和中意的卫道者们的“风度”了。

在新版的《几条荒谬的法律》与《老年人和棒子》,也如法炮制,直接省略“编者略”。

而最为奇怪的是,在2000版《传令——全国大跑马》省略的文字,却在新版中被补全:

2000年版:

像岳飞这种将军,现代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略——编者)科学真是了不起,也真可怕,它可以增加统治的效率,使命令传达得快快快。。。(略——编者)。

2012年版:

像岳飞这种将军,现代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朝鲜战争时候,在前线的将军麦克阿瑟也和岳飞一样,要“直捣黄龙”(黄龙也是现在的中国东北地方),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把麦克阿瑟弄回去,由于科学进步,他只打了一个电报就够了。科学真是了不起,也真可怕,它可以增加统治的效率,使命令传达得快、快、快。所以现代的人做将军,就没有古人过瘾,因为他只听到电报机的滴滴答答声,再也听不到跑马的嗒嗒嗒嗒声了。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对比,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让读者了解到2000年时哪些内容还可能属于“禁地”,这些文字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2.新版本直接省略“编者略”实属于不负责的做法(很可能是为了吸引读者,造成一种完整版的假象),比“编者略”还要让读者心寒。

3.也是希望内地版本早日解除这种“编者略”的限制,勿要再“自欺欺人”。

以下是对2012年新版的评价:

该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传统下的独白,独白下的传统,以及中国艺术新研(12版新增)。传统下的独白中的文章都保证了较高的质量(多数是发表在期刊上),可以一窥李敖的风采,部分文章确实写的非常好。独白下的传统多是就某个主题做出的历史研究,李敖就一个历史主题,举出许多历史例证,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功底(真的可以说是博古通今)。中国艺术新研讲了一些中国历史艺术,对于特定人群比较有吸引力(有很多书法文物等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