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1000字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1000字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是一本由(美)约翰·巴思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9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一):ok

错错错都是dvd三国故事等等各个都是高手的高手大哥vsdgsdgscxczxccccccccxzczxcccxcf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二):一部我从年轻时候就向往的奇书

两卷本,1000多页的《烟草经纪人》终于出版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这部后现代文学的名著,也被成为当代小说的奇书,我作为策划人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对译文进行了查对、审核和润色,为此我动用了《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这个词典被纳博科夫认为是研究英语文学的必备的工具书。为此我也学到不少东西,英语的阅读理解力也有所提高。约翰·巴思的语言和文字非常特殊,有的通俗之至,只有查美国俚语词典才能明白;有的讳莫如深,晦涩冷僻,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很多字词是作者自创的或者是两个词嫁接在一起的,并且有许多双关语,用了隐喻、反讽、戏仿等等各种表现手法。所以,很多语句和字词只能靠阅读者的艺术感受力和对作者以往作品的了解,还有对其他相关作家作品的阅读经验来领悟、理解甚至猜测。所以最终对此书的评价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策划很多书,其中最上心的就是这一部了,当然还包括之前出版的《裸体午餐》,因为《烟草经纪人》是第一次出版中文译本,这本30年前我就关注和寻找的小说,最终由自己策划,并主持校订编辑出版,绝对是件欣慰的事情。所以,我对朋友说:这两本书是我们3年多工作任务的三分之二,还剩下之一就是我尊敬的张洁老师,两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他的新书《流浪的老狗》,完成了它我就可以专心地去做我自己的事情去了。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三):少年成长心理路程长卷

以前选修西方文学研究课时,知道了这本书,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本书很厚,还有老师讲台上的各种推崇: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巴思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历史编篡元小说(奇怪我竟然还清晰记住了这个概念的名称)……当时懒,中文版的书也找不到,一直没看成。现在终于见到中文版的了,真是厚啊,汗……不过拿到手里开读之后,就没法放下了,这本书可能确实有着文学史上的各种价值和意义,但在我眼里,在我毕业后这没有什么特别研究目的的普通读者眼里,它与什么派别、语言运用技巧、对历史小说的质疑与反叛等等教科书定位完全无关,它就是一本小说,一本带有具有痛苦和悲哀的讲述懵懂少年成长的小说,多像我一样!

小说主人公埃比尼泽•库克,生活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以天真和高雅自诩的年轻绅士,在被马里兰领主查尔斯•卡尔弗特授予“马里兰桂冠诗人”称号后,决定乘船前往马里兰照管父亲的烟草种植园,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写一部模仿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风格的《马里兰亚特》,尽情去歌颂马里兰居民的美德。由此他开始了一段奥德赛式的旅程。诗人先后被海盗、印第安人俘虏,受骗失去了父亲的田产,爱上一名原为妓女的女人,差点失去他一直努力保护的童贞,遇见一群身份变幻莫测的阴险角色……他的“宏伟理想”在现实的阴险与残酷中以幻灭告终,最终写就的不是颂歌,而是名为《烟草经纪人》的讽刺长诗。

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库克是个堂吉诃德式的滑稽可笑的小丑,但我却是越看越沉痛,库克本是一个诗人,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意志坚定的懵懂少男,从英格兰飘洋过海来到马里兰州接管父亲的烟草种植园,遭遇了许多危险后他最终幻想破灭,变得沉稳而愤怒,笔端的讽喻扑面而来,正如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的心理路程,阅读过程中我很可笑的多次眼眶发热,想要流泪……

不去管这本书的派别,不去管它的语言技巧,像我一样的曾经莽撞、懵懂、无知地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尽可以放下身边琐事,拿起这本书,跟随巴思和库克,重温我们那颗年轻的心走过的路!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四):作者对外力并没有感到彻底地悲观绝望!

作者对这种导向混乱、毁灭、疯狂和死亡的外力并没有感到彻底地悲观绝望。他认为还存在着另一种力量同它相抗衡,那就是人与人间富于人性的交流,虽然这种力量相对于神秘的外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毕竟还是存在着。普克勒是韦斯曼手下制造V—2的德国火箭专家,他为法西斯制造了杀人的武器,但却解救不了被关在集中营里的妻子儿女。韦斯曼为了控制他,答应让他一年与女儿相会一次。普克勒虽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但在内心中却渴望着自由,思念妻子儿女。在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夏天,他习惯性地在公园的废墟上期待女儿的到来。品钦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这些富有人性的普通人的同情,同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希望。

“万有引力之虹”有两层含义,它一方面指火箭在天空飞行时所划出的孤形,是一道死亡的虹,另一方面暗示了尽管代表死亡的“万有引力之虹”要把一切生命引向毁灭,然而也象征着上帝从此不给人类带来苦难和毁灭。这个标题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尖锐矛盾。他对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前景怀着深沉的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但也在悲观绝望中含着一丝希望。作品透过表面现象对现代经验作出了形而上学的概括,捉住了支配着科学技术、政治文化的内在冲动。《万有引力之虹》是“黑色幽默”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发展到顶峰的一种表现。

幻想的笑话《烟草经纪人》

1960 年发的《烟草经纪人》是约翰·巴思的成名作,是巴思的最成熟、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之一。

《烟草经纪人》是一部松散的、马拉松式的长篇巨著,它模仿十八世纪的哥特体历史小说,描写十七世纪下半叶北美殖民地的故事,它以二十世纪中叶现代人的意识,提出了怎样认识现实和历史这样的问题。

巴思在小说中向我们讲述道:库克是一个以天真和高雅自诩的年轻绅士,他对诗情和贞洁有一种崇高的向往。他常常诗情焕发,曾宣布自己是“贞洁男子和马里兰的桂冠诗人”,他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写一部模仿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风格的《马里兰亚特》,尽情去歌颂马里兰居民的美德。库克在英国受过教育以后,他父亲便让他去北美殖民地马里兰照管田庄。

在海上,他遇上了海盗,险些丢掉了性命。到了马里兰之后,库克看到的是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罪恶的殖民地和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奴隶的痛苦生活。但他认识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改变他的幻想,在前往他的庄园以前,库克旁听了当地的一具案件的审判,他认为法官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偏袒了庄主,便以“贞洁诗人和桂冠诗人”的名义要求法官改判,把庄主的财产判给雇工,并允诺送给法官一大笔钱,法官同意了库克的请求。库克兴奋地感到自己达到了“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的事业的一个高峰。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庄主正是库克的父亲在马里兰委任的代理人,他的财产正是库克自己的田庄,那位雇工是一位无恶不作的歹徒。库克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条件下失去了自己的田庄。他的产业不但到了一个坏人的手里,田庄也变成了一座贩卖鸦片和卖淫的魔窟,被用来推行一项大规模推广毒品和传播梅毒的计划。库克在这一沉重的打击下得了重病,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他不得不签订文书,卖身做了这座庄园的奴隶。直到这时,库克才真正地认识到世界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他一气之下,怀着辛酸的心情写了一首愤怒的长诗,谴责了这个殖民地的罪恶。在长诗中他写了一个善良但却备受欺凌的烟草经纪商。《烟草经纪人》代替了他年轻时代幻想的《马里兰亚特》,这就是烟草经纪人的来历。烟草经纪人的名义讽刺了库克的幻想个地区的居民的美德和统治者光荣的歌颂。

库克的行为之所以滑稽可笑是由于他的思想太不切合实际,他的幻想与现实正好相反。正因为他不能改变自己的看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他到处碰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库克的经历,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真实的世界,而是要歪曲世界的真实以适应自己的观念”的人的幻想,

约翰·巴思成功地塑造了库克这一滑稽可笑的小丑。库克从幼年时代开始就分不清神话和历史的区别,也看不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库克不但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真实,他也不认识自己,他自封为“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置身于荒诞的想象之中,最终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库克的行为是可笑的,这首先体现在他的“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的称号上,在当时性欲横流的社会里,怎么有可能会存在“贞洁男子”呢?再说情欲冲动是人的本质,即使是库克本人也有性欲的冲动,这就使这个称号显得荒谬可笑。“桂冠诗人”的称号也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库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巴思力图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只能达到事物的虚假的外表,而对于内部规律,人是无能为力的,这反映了作家思想上的局限性。他宣扬了无法认识现实的不可知论,思格斯在谈到十八世纪的不可知论时说:“真的,不可知论如果不是??羞羞答答的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

《烟草经纪人》中有一幕妇女们在嬉戏中互相谩骂的场面,谩骂使用了二百二十九种名字,却没有出现过重复,这是一场文学游戏的滑稽表演,象征着词藻对于事实的统治和歪曲。巴思采用戏弄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虚构历史和歪曲现实的事实,对虚假的东西却相信它是真正的真实,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简单的事实,经过几百种不同的解释,反而与事实的真相越隔越远。这显示了巴思深厚的文学功底。

这部小说在讽刺历史小说的意义上说是幽默的,经过他的讽刺,对真实性感到非常自信的态度就显得可笑。小说的第二个主人公勃林格姆总是强调要从生活的无情的教科书中汲取真正的经验,宣布自己是“整体性的追求者,矛盾的拥抱者,天地万物的丈夫,宇宙的情人。”这反映了作者的真意。《烟草经纪人》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虚假和荒谬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现实,人们必须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这正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危机和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读后感(五):后现代大师第一步

《烟草经纪人》的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牛津大学生埃比尼泽•库克除了诗歌其它学业一无所成,因与妓女琼•托斯特发生纠纷,被父亲罚往大洋彼岸经营家族的烟草种植园。去美洲之前,库克向马里兰领主巴尔得摩男爵讨得桂冠诗人的头衔,没想到一路上因这个头衔招惹麻烦,反对巴尔德摩家族的黑暗势力对诗人进行各种阻挠和迫害,还夺走了他的种植园。但历经苦难,诗人最终与家伙团聚,并收回种植园的产权,写出一首讽刺诗。

这部历险小说还有一条不太明显的副线就是诗人尽力保持自己的贞操,一再将自己的孪生姐姐、情人、男仆、同学和家庭教师卷入困境。虽然诗人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贞操,但他的作为却滑稽、做作、感伤,一切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美名而已。贞操在这本书里是一个反讽的词。总体上看,这就是一本由闹剧、丑闻、色情笑话炮制的十八世纪之前那种通俗小说。在这本书里,读者依稀可辨薄卡丘的“下流”、拉伯雷的“粗俗”、塞万提斯的“疯癫”、菲尔丁的“势利”,并且抵达它们理想的境地:反讽。

作者约翰•巴思(1930—)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剑桥市。与《烟草经纪人》主角的埃比尼泽•库克一样,巴思也有一位孪生姐姐。巴思自幼喜爱音乐,并且做过爵士乐的鼓手,他的理想是乐队的指挥。在霍普金斯上大学时迷上写小说,毕业后在多所大学教授写作,1973年重回母校任教,并在此退休。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若干中短篇小说集。197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客迈拉》曾为他赢得全美图书奖。

巴思最早的两部带半自传性小说《漂流的歌剧》和《路之尽头》虽然具有荒诞和黑色幽默色彩,但在叙事上还是按部就班地现实主义模式。《烟草经纪人》(1961)是巴思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表面上看这是部历史小说,但小说追求的是拉伯雷式狂欢和传奇性。严肃的历史小说会刻意抹去虚构与真相的界限,使故事涉及的历史事件真假难辨,这部小说从一开始摆出一副讲故事的姿态,而且故事中充满了大量的巧合、奇遇,就像魔术师一样从他的箱子里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至少有三个角色喜欢玩更名换姓、乔装打扮的游戏。

巴思为创作这本书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动笔之前鲸吞过几架子经典文学著作,和几架子十七世纪美洲殖民史文献和档案。巴思作为作家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大、模仿性强、思维灵活多变,但题材多脱离现实。这本书就完全显示了他这几个特点。本书里面充满大量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典故,也描绘出真实可信的十七世纪社会场景和风俗习惯。但这本小说中事件没有丝毫的历史可信性,甚至连一点文学现实主义的影子都没有。

巴思在这本小说在创作需要尽力完成两件事:一是虚构出鲜活的历史场景,二是模仿大师们谐谑、调侃的叙事风格,使小说看起来就像一个十七世纪作家创作的“流行小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是在风格上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位经典的叙事大师。这本小说的成功带给他与那些经典大师比肩的感觉,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心。此小说是巴思的心爱之作,但肯定称不上他的代表作,它只是作者登上后现代文坛的第一步。

本书出版之后,有学者从英雄叙事、神话学、元小说理论方面给出批评,巴思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他立刻像一个叛逆小子被医生诊断为天才那样洋洋自得起来,并开始认真的研究叙事理论,他甚至借助现代几何学的理论来分析小说的结构。比如他写过一篇《论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之间平行性》,其中就指出博尔赫斯的小说有欧氏几何的特征,而卡尔维诺的小说则像“戏弄人的非欧几何”。过于关注叙事模式的而忽略了题材的探究,必然会产生了文学即将枯竭的错觉,就是在这个时期巴思写下了《文学的枯竭》一文。

《烟草经纪人》之后的小说就是为探索小说的叙事模式而创作的:或者采用神话模式编写一个“元故事”,或者对某一个传统神话进行改造。在叙事上采用各种不同的叙事模式,比如嵌套、镜像、多重映射等等,就像用不同的几何方法来解同一道题。巴斯还曾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奇幻屋》里制造了一条麦比乌斯带小说,把这个带子剪下来,其中一头反转再粘合在一个环,就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小说:“从前有一个故事,它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故事……”这些小说往往为了穷尽某种叙事模式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繁复。但是那时期的美国文学,极简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1986年,巴思在《纽约时报》书评版发表一篇叫《论极简主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巴斯一开始肯定了极简主义的优点,并阐述了极简主义的文学源流,以及它在绘画、雕塑、音乐上的表现,但后面就指出极简主义的危险。巴思列举了促使极简主义流行的社会因素:越战创伤、能源危机、教育水平下降、信息膨胀、广告泛滥、年青一代的叛逆心理等等。最后他号召读者也不妨多关注下极繁主义的小说:

”埃米莉•迪金森的《零》的极简风格值得欣赏;惠特曼的极繁主义风格也非常出色;贝克特《无故的断章》的低脂美味干爽可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有高卡路里的享受。上天堂的路不只一条。在极简主义和极繁主义之间,过度沉溺于其一而轻视其二,不管是读者、作者或时代,我都寄于同情。“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极简主义作家多是现实主义作家,就像海明威和卡佛;像马尔克斯、卡尔维诺这些喜欢繁复的作家,更喜欢神话、历史等非现实题材。非现实题材确实也挺适合用来试验各种叙事模式。巴思当年发表了《文学的枯竭》之后,也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奇幻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非现实题材,比如探寻生命的本质,其中第一篇小说《夜海迷航》就假托一只奔向不可知命运的精子来叙事:成千上万的同伴被大海吞没,生命如此短暂,大家仍奋斗不息……这部短篇集的内容非常奇诡,已被奉为后现代小说的经典著作。从只关注叙事模式到切实关心题材,巴思的文学到此才真正走向圆满。

一般说来,十八世纪之前欧洲小说都有醒世、劝诫的作用,包括我国早期白话小说也是如此。这些叙事大师也是道德家,他们要么歌颂神,要么启蒙人性,很少混淆事非。但是从这本书看,巴思没有确定的道德立场,更没想把本书写成一本劝世书,只是为了反讽而反讽。不仅主角库克没有明确的道德观,整本书里也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正义化身的人物,更没有严厉惩罚邪恶的坏人,只将其因果报应揭示出来而已。

其实这本小说的叙事者更像那位怀疑主义者蒙田,而不像锋芒暗藏的讽刺大师拉伯雷、薄卡丘、塞万提斯。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巴思随和、谦逊,与世无争,和住在城堡里的蒙田一样,确实也有理由喜欢繁复。而且后现代作家的胃口和野心几乎都特别大,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穷尽一切变化形式,他们想要抓住宇宙的本质,就像那些朝圣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