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融社会主义读后感摘抄

金融社会主义读后感摘抄

《金融社会主义》是一本由[日] 高田创 / [日] 柴崎健 / [日] 石原哲夫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16开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社会主义》读后感(一):二次阅读后方会懂的书

这是一本很深奥的书。

首先是书名,一开始我根本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求教于度娘。百度告诉我,北京城市学院教授李金恒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正进入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 socialism)时期。意思是说,政府正在收购无法在自由市场上无法生存的企业——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美国7000亿美元贷款救市、英国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和Bradford and Bingley。多数观察人士将此类金融社会主义视为应急措施——并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但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公有制需要从金融行业扩大到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个体制的成功与失败在社会主义中国正进行着深刻的反思。看了这段解释,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明白。我只是知道,这个金融社会主义肯定是指政府对金融行业的干预,也就像我国所说的计划经济。事实证明,计划经济是有着自身的优缺点的,所以金融社会主义也肯定是各有利弊。

书名算是弄了个半懂,于是翻书去看正文。看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还是太高估自己了。试想一下,一个连资产负债表都弄不清楚的外行,又怎么能够看明白如此专业的书籍呢。于是我只有在半死半活之间,拖拖沓沓地坚持地看完了本书。全书看完,心里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这就像我当初学数学分析一样,第一遍学的时候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是学完之后,心里就亮堂了。等到了第二遍复习的时候,便有许多问题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金融专业虽然半文半理,但是道理都是相似的,所以我认为,当你第二遍读本书的时候,你肯定会更加理解这本深刻而又有深度的半专业书籍了。

这一遍阅读,至少我明白了一些。作者长期任职于顶尖金融公司。作为金融组织中的一员,意图通过本书展望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次金融危机对持续至今的金融膨胀这一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提出了质疑。金融行业里重新审视商业模式的趋势日强,在矫枉过正的反省中出现了强化监管的势头。然而,这种“净化运动”究竟会导致新型金融呈现怎样的态势,形成怎样的金融模式?金融泡沫的产生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体制无法避免的产物,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将金融视为“必要恶”呢?

书是好书,有深度,很深刻。但是读者一定要选对。如果你仅仅是对金融有那么一丁点兴趣,那么建议不要阅读本书,因为对你来讲,本书的难度太大。如果你对金融已经入门的话,那么倒是可以拿本书来扩大你在金融方面的知识深度,所以你如果不够专业,那么就远离本书吧。

《金融社会主义》读后感(二):开放与不开放都是相对的

最近半年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看金融方面的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学的,现在也就大概能看明白。本书从一个比较新的视角解读了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读着挺有收获。另外,三位作者全是研究金融的日本人,不像其他日本著作碎碎念的路子,本书是欧美风格,有事儿说事儿,不拖沓,用图说话,也是我愿意读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正进入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 socialism)时期。意思是说,政府正在收购无法在自由市场上无法生存的企业。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美国7000亿美元贷款救市、英国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和Bradford and Bingley。

我理解的金融社会主义就是“企业活不了了,因为太大不能倒,所以政府出面收了。不能收的就采取保护措施,让你在竞争中有利。”即使在最崇尚经济自由的美国现在也有严重的保护主义政策,看着雷曼兄弟倒了之后,美国政府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有7000亿啥的。同时,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什么坏事,可以降低金融杠杆工具的泡沫化(这是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也有机会让世界良性发展下去。

保持主义就是“反对自由贸易”,其实从广义上看,保护主义反映的是保护本国产业的观念和行动。可以说,美国救援汽车行业三巨头就是保护主义在当下比较好的证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其间美国采取 的Tariff Act of 1930就规定,如果进口超过2万件物品,将提高进口关税——所以说,木有什么真正的完全自由,这次跟难得跟教科书里写的一样了。

在经济不好时,我们看能看到“国际协议”的一钱不值,比如:2008年11月发表的G20首脑宣言里有“今后一年里,禁止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然而,G20峰会结束两天后,俄罗斯就提高汽车的进口关税,印度提高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所谓的“诺言”就此打破。利益面前只能自顾自了,谁也不愿意看着自己国内的公司倒下去。

由此想到日本有个管理学家提出的“让内部供应商和个部供应商竞争,谁的质量好、价格低,就采购谁”的策略从逻辑上说不通,外部供应商有自己的优势,照这么干部分供货部门早晚倒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也并不开放,他有失去的20年就是因为美国认为其市场不够开放从而提升日元对美元价值而引起的。

实际上,公有制也许将从金融行业扩大到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个体制的成功与失败在社会主义中国正进行着深刻的反思。

《金融社会主义》读后感(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金融分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经济活动也存在这种现象。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如果获得了成功,就会引起一些经济上较为落后国家的关注。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的经济模式无疑就是人心所向的“高处”,而“高处”中最响亮的地名则是“华尔街”。

说起华尔街,大多数人的头脑中,都会反映出这样一个画面,耸立的楼宇之间,一群群西服革履的先生女士,既轻盈又忙碌,金钱和财富在他们的手中笔下成倍的增长。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华尔街不但是美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世界最为著名的经济中心。在约翰•S•戈登所写的《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一书中,他自豪地写下里这样的话语:

“在华尔街这几年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从三次严重的打击中复苏过来——网络股的破灭和经济衰退、‘9•11’事件和2002年的公司丑闻。华尔街从这些危机之中迅速恢复过来,充分反映了其作为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体系中心的强的生命力。”

然而这种景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在经历的次贷危机之后,这个“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和全球金融体系中心”遭受重创,美国政府出于国家的考虑,无法再保持市场自由运作的原则,开始通过各种政策和手段展开了一场拯救活动。用本书的作者们的眼光来看,“华尔街时代”已经终结了,而随着美国政府对经济债权的购买,而产生新的金融中心——华盛顿,由此美国经济进入了“华盛顿时代”。、

美国的经济模式之所濒于崩溃,就仿佛人过度透支身体就会产生疾病一样,只不过这次“透支”回了一趟娘家。不过“透支”已经发生,再怎么事后诸葛亮也于事无补,关键在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作为曾经经历过网络泡沫经济打击的日本,一度曾经放弃了实体经济而仿效美国的经济模式,当一切似乎就要步入正规时,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美国经济的动荡对日本经济的冲击虽然不是很大,但对日本人的经济意识的冲击却是巨大的。

本书的作者们本着借鉴的角度,重新结合美国的经济结构分析了日本经济的资本结构和金融比例,着重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华尔街不败神话的破灭是因为对次贷危机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本书的作者们提出了“今后加强金融监管的主要观点”:1、提高透明度及经营责任;2、监管制度;3、健全性监管;4、风险管理;5、政府推进国际合作;6、改善国际机构。

基于这样的一种监管的模式,无疑既是建立起一种并非完全自由的市场运作而是在政府有效监督下的多种经济样式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金融资本模式——金融社会主义。对于这个结论,本书的作者们颇为自信,尤其是在“展望金融业的未来30年”中,作者们指出“当前,我们有必要跳出金融危机的局限”,然后在宏观上提出“日本所需的‘金融力’是涵盖日本的制度、会计在内的综合力”并暗示日本的“混合型金融体系”将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提供很好的样板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