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经典读后感有感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经典读后感有感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是一本由约翰•聂夫 (John Neff) / 史蒂文 (Steven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一):为什么要低PE?

为什么要低PE?大道理不说了,但基本上就两大好处,一是戴维斯双击,二是安全边际,大跌少。但依然是知难行易,没亏过钱,不知道痛,多亏几次才能体会。

其次,他也不是完全追求低PE就行了,其实他追求的是业绩反转,低PE是被市场抛弃的,但是通过业绩反转,价值重新被市场发现,才能赚到市场认知误差的钱。

低PE,一定增长,才是他最核心的价值观。

看A股,现在最大两个机会是银行和地产,是目前众多板块最低PE,但业绩是否反转确实是众说纷纭。如果都确认,这股票赚钱也太简单了。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二):朴实简单

内夫的投资哲学其实大道至简,就是围绕市盈率做文章,所以说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呢,编成这整一套书素材就明显不够了。

全书的精华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中间那一段投资历史还真的和章节名一样是一段长长的流水账,可能因为内夫的文笔不够,读来是索然无味,要不就干脆简单一些,要不就干脆描述的详细一些。不尴不尬看上去让我就一直觉得他在不停得吹牛。所以这部分绝对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是没有用的,可能有些大牛要说从细节里发现问题,但要从这么长篇的流水账里挖掘细节,功力要很深的。

不过平心而论,开头的个人简历和市盈率的选股论是很值得一看的,特别是市盈率这个部分。其实指标很多都是由市盈率衍生开来,内夫也一直在强调中心地位。

结尾部分对他个人的31基金生涯的总结以科罗拉多河为比喻物,的确让人能体会到30余年的不易,那种耐心和坚毅是持股最重要的。这应该才是他带领温莎取得成功的原因。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三):低市盈率大师的投资信条

有人对美国历史上有公开记录的基金经理业绩进行了排名,约翰·聂夫以31年年化收益13.7%的成绩排名第十。 聂夫的投资哲学在于低市盈率投资与衡量式参与。低市盈率只是聂夫选股的第一步,随后还要有严格的基本面分析,聂夫又归纳出了四大类股票: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慢速成长股,周期成长股。衡量式参与即获利了结估值回升的股票,然后等待廉价股出现,不断循环参与。 聂夫的低市盈率投资咋一看很简单,聂夫自己也总结了自己投资标准的七大条,但看了本书第三部分《市场流水账》后,我发现其实并不简单。低市盈率建立在对下一年每股收益预期的基础之上,聂夫始终在通过公司、行业的业务去找寻困境公司、行业的拐点。同时,聂夫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也很有水平(谁能想到一个半路出家搞投资的年轻人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能够远胜于华尔街那些高学历的经济学家呢)。总之,聂夫考虑的是6~18个月以后的事情。 看完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你的投资信条是哪一个,最终都将殊途同归。你的信条让你在市场下跌风暴中坚定持股的信念,在市场上涨癫狂中决然卖出,心理上的波澜不惊最终让你收获市场馈赠。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读后感(四):低市盈率的海市蜃楼

全书的重点在第二部分,确切的说是其中的一章,再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低市盈率投资’。如果据此投资,多半不会有好结果。那些看似很便宜股票,不是有巨大的风险就是好日子即将到头。于是作者补了一句‘避免周期性的股票’。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实践起来是个大麻烦。作者没有交代分析框架,来看看A股市场的情况。

筛选PE小于10的公司,清一色的银行、地产和电力公司。银行是万业之母,受到了经济状况的影响,也受制于货币政策,再有它复杂的会计科目,识别真正的利润都相当困难,就别说PE了。地产我们正在经历繁荣的阶段,这个行业的周期很长,拐点在哪里并不好预测,否则日本房市的崩盘和美国次贷危机也不会如此严重。电力公司,主要指煤电企业,电价收到国家的管控,当前不断上涨的煤炭价格压缩了利润,煤炭价格就成了煤电行业的命门,但还不是唯一因素。要分析这些低PE的公司,不但要从宏观经济入手,还要知晓货币政策、人口迁移、大宗的供求关系,难度近乎登天,效果近乎算命。

低PE好选,排雷很难,对散户更是难上加难。但并不是说低PE一无是处,从PEG的角度来说,如果PE是和公司的净利增长率成正比,因为保持高增长的概率肯定是低于低增长的,所以低PE肯定风险是更小的。但我们如何去实践?

缺少了关键的一步,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令人生疑。干货很少,倒是在其他部分花了很大篇幅。第一部分,生动了描述了小时候的生活,又是如何走上了投资的道路,其实少年的经历跟投资并没有多大关联,不像利弗莫尔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对投机的天赋。第三部分,不厌其烦的记录那些成功的投资案例,无非就是‘大家都不看好,就我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各种翻倍的收益’,不但很无聊还有很大的逻辑漏洞——从温莎年化收益不到15%水平来看,其实是有大量平庸乃至失败的案例,作者避而不谈。这部分就像是凑字数的。

综述来看,本书更像是披着投资外衣的自传,留名是目的。同样是留名,格雷厄姆还留下了价值投资的思想和体系。约翰涅夫留下了生活经历和投资的只言片语。当我们对着低市盈率的海市蜃楼无计可施时,还不如乔尔 ·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粗暴有效。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读后感(五):memo

聂夫的成功投资

[2018.3]

p87:

我们的选股方法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 低市盈率

- 基本增长率超过7%

- 收益有保障

-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 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型股票

-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 基本面好

一个低市盈率股票到底值不值得关注,关键还得看其成长性。对温莎基金来说,低市盈率股票的市值必须低于市场平均值40%~60%。

计算收益率应当截取的时间范围总是见仁见智,我们认为5年比较合适。我们对短期时间很敏感,但最终却是长期的财务结果推动了温莎基金的长期投资表现。

收益有保障:分红是股东看得见的回报;分红是零成本的收入;分红并非必不可少。

温莎给总回报率下的定义,总回报率描述的是一种成长预期:收益增长率加上股息率。

我们把总回报率除以市盈率,由此得到一个简洁明了的参考标准-总报酬率(total return ratio)...那些总回报率除以市盈率得到的数值超过市场平均值两倍的股票就是我们的首选......一只股票如果总报酬率超过0.7就相当于符合了温莎的传统标准。

周期性股票一般占温莎基金1/3以上的仓位,其中汽车制造商、化工公司和铝业公司一次又一次给了我们赚钱的机会。

基本面分析大致就是评估一个公司在特定行业背景下和市场背景下的优越之处。如果基本面和平均标准接近,而市盈率却很低,那么只能说明公司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

就我分析股票的风格而言,我一般先看盈利和销售情况:因为(1)只有盈利增长才能推动市盈率和股价上涨;(2)红利也来自于公司的盈利。而归根到底,增长的盈利又只能由增加的销售创造。

其他重要指标: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和税前利润率

p106: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基本上不会有哪一天说创新低板块中没有一两家值得一探究竟的稳健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业绩增长,并且能够在市场环境好转之后引起市场注意的股票。

投资人应该浏览股票行情,从中寻找正以52周最低价附近的价格交易的股票...投资人应该注意价格是否正从低价附近迅速上扬,还是仍在低点处低迷不振,并且找出其中的原因。

p123:温莎的蓝图:衡量式参与

温莎奉行一种严格、系统的逆向操作策略。

四大投资类别: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慢速成长股;周期成长股。

p133:建立事实清单

投资者对于自己看中的每一只股票,都必须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解答...我们使用一种简洁的事实清单。

投资组合管理不是可以率性而为的事情...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一些投资者甚至不愿意分析基本的数据,却指望自己的股票不断上涨。

事实清单是低市盈率投资的系统措施。温莎的持股按行业分门别类,每一只股票对应一张事实清单。包括:

- 股本数

- 平均成本

- 现价

- 历史和目标每股收益

- 历史和目标增长率

- 股息率

- 净资产回报率

- 基于预期收益和对应市盈率的目标价格

- 增值潜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