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咕叽咕叽读后感100字

咕叽咕叽读后感100字

《咕叽咕叽》是一本由陈致元 文/图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1.8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咕叽咕叽》读后感(一):鳄鱼鸭,不是鸭鳄鱼

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的确很惊艳。

对于我这种漂流在外的人,最痛的事,莫过于回不去的故乡,进不来的异乡。余光中的乡愁,愁的是什么,真的是越来越懂。

作为一本给孩子看的书,咕叽咕叽真的基本无可挑剔,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到文字叙述的张弛有度,到图画的构图连接。

当然这类故事其实并不新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里那只被大雁养大的老鹰就是一个类似的形象。

然而,有一个本质的问题是,故事的最后,他是一只鳄鱼鸭。他抹去了自己是鳄鱼的本质,变成了一只鸭。

这就像《狮子王》里,辛巴和那一群撸虫子朋友们的场景,狮子始终是狮子,他能融于食草动物里么,食草动物们是真把他当兄弟,还是防着一手呢。

撇开所有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说,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书的角度来讲。孩子能接受咕叽咕叽成了一只鸭子么,难道就不能是一只住在鸭子群里,受鸭子们爱戴的鳄鱼么。我当然没有答案。

真正的自我认同是不是应该从接受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本性中存在的善与恶,接受自己从哪里来,接受自己来到这世间原本的样子呢?

仅仅以提问的方式来思考这本书,书很美好但观点不能苟同。

《咕叽咕叽》读后感(二):鳄鱼鸭与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

一直认为,绘本也是一种大人可以去看的书。我们一生之中可能会听过很多道理,获取过很多知识,可是呀,有时候回想这些,懂得什么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去理解那些道理又是另外一回事。

gujiguji中的小鳄鱼在和他的鸭妈妈相处之中,生理上心理上的不同也曾给他带来强烈的不认同,如果绘本里的小鳄鱼也有人类的青春期,那么小鳄鱼gujiguji的青春期就是“三只长得很像gujiguji的动物”出现的时刻吧。三只鳄鱼张大嘴说:“看,这里有一只笨鳄鱼,他在学美味可口的鸭子走路”,像极了我们初高中时期同学有意无意的“玩笑”。三只鳄鱼的劝诱,让gujiguji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难过的gujiguji独自来到了 湖边,“我不是鸭子,而是一只坏鳄鱼”,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在身形外貌上确实如那三只鳄鱼所说的有蓝绿色的身体,有尖尖的大爪子,有锐利的牙齿,另外一方面也对自己的人格性质产生怀疑,他不单只是鳄鱼,而且还是一只坏鳄鱼。

有趣的是,gujiguji在象征着不真实,超现实的水面上找到了对自己身份不确定的平衡。gujiguji扭曲着的身体在湖面的倒影却是一只鸭子,好吧,gujiguji笑起来了“我不是鳄鱼,也不是鸭子,我是鳄鱼鸭”看似搞笑无厘头的称号“鳄鱼鸭”启示暗藏着gujiguji自己对于自己身份的释怀:我从生理上是鳄鱼,可是我和鸭妈妈生活在一起,我既是鸭子的一部分,也是鳄鱼的一部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很轻易接受到这样一个观点:那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非黑即白的观点让我们再去看人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固有的偏见之中。黑白之间的灰色其实是存在且可以合理的存在的,如同有点滑稽的“鳄鱼鸭”。认可世界上除了鳄鱼,除了鸭子还是可以存在“鳄鱼鸭”的观点,其实对于大人来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绘本的魅力或许就在于用画面给予读者理解,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吧。

人格发展八段论的提出者埃里克森认为,在12-18岁的青春期是完成自我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儿童在身份认同上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是没有发展出亲社会行为的原因,可能这样的儿童在长大之后,会走向犯罪走向和社会对抗的道路。在《gujiguji》之中,小鳄鱼鸭gujiguji在面对三只鳄鱼的劝诱时做出了选择,救了整个鸭群。鸭子们继续了gujiguji非常正面的反馈“大家高兴的举起了gujiguji,围绕着湖边跳舞,gujiguji成为了鸭子心目中的大英雄”,可以说到了这里,gujiguji才真正完成了实现自我认同的最后一步:在所处的环境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

读者中如果是家长、教师,甚至可以大胆的揣测一下,假如在鳄鱼鸭gujiguji选择救了鸭子们之后,鸭子们突然醒悟过来gujiguji不是他们的伙伴,gujiguji的命运会如何?

《咕叽咕叽》读后感(三):一个关于包容和爱、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咕叽咕叽》

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引入到多个国家出版发行,跻身各大童书畅销榜,荣获了多个奖项,在豆瓣上也获得了8.8分的高分。这本书适合3-6岁的孩子阅读。

故事概述

有一颗蛋滚进了鸭巢里。鸭妈妈没有发现不对劲,继续孵蛋。有一天,蛋破了,孵出了四只可爱的小鸭子。其中第四颗蛋孵出的是一只蓝绿色的小怪鸭,嘴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叫声,所以他就叫做咕叽咕叽。

鸭妈妈教小鸭们划水、跳水和走路。咕叽咕叽总是学得最快最好,而且长得比其他小鸭更大更壮。不论长得怎么样,鸭妈妈都一样爱他们。

有一天,湖里冒出了三只长得很像咕叽咕叽的动物——鳄鱼。三只鳄鱼嘲笑咕叽咕叽的走路姿势。他们说:“你看看自己!没有羽毛。没有扁扁的嘴和肥肥的大脚。你只有蓝绿蓝绿的皮肤、尖尖的大爪子、锐利的牙齿和一身坏鳄鱼的味道,就和我们一模一样!”

三只坏鳄鱼让咕叽咕叽把小鸭子们带到桥上玩跳水,他们张开大嘴在桥下等着。

难过的咕叽咕叽独自来到湖边,“我不是鸭子,而是一只坏鳄鱼。”咕叽咕叽对着湖面,做了一个很凶的表情。这时候,湖面浮出了一个好笑的模样。咕叽咕叽笑了起来,“我不是鳄鱼,也不是鸭子,我是鳄鱼鸭。”

三只鳄鱼那么可恶,还想吃掉我的家人,我一定要想个办法,给他们一点教训!咕叽咕叽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咕叽咕叽带着鸭群来到桥上,准备玩跳水。三只坏鳄鱼在桥下张着大嘴等着肥鸭跳下来。没想到,跳下去的不是鸭子,而是三块又硬又大的石头,咬得三只坏鳄鱼的牙齿全碎了。三只坏鳄鱼痛得拔腿就跑。

咕叽咕叽成了鸭子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咕叽咕叽和鸭妈妈以及小鸭子们继续生活在一起,一天比一天更勇敢、更强壮。成了一只快乐的鳄鱼鸭。

绘本赏析

好的故事总是可以让人从多个维度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

关于这本书,我也来谈谈我的理解。它是一个关于关于爱与包容、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

1.爱与包容

我们都熟知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丑小鸭的成长受尽了嘲讽和打击。他忍辱负重,最终离家出走。咕叽咕叽这只“丑小鸭”则很不同。虽然长相另类,但是他得到了家人的包容和爱。

书中的鸭妈妈总是戴着一副眼镜。她一边看着书一边孵蛋,对这颗外来的蛋浑然不知。在鸭巢里,宝宝们一边听着妈妈讲着故事,一边相依偎着入睡。鸭妈妈带着宝宝们学走路、学游泳。咕叽咕叽骑自行车拉着小鸭子们一起玩耍。多么温馨的一家子!多么知性、温文尔雅的鸭妈妈!

鸭妈妈爱她所有的孩子。她按照每个孩子的相貌特点给他们都取了独特又动听的名字。那只有蓝色斑点的鸭子叫做蜡笔,那只有条纹的鸭子叫做斑马,那只黄色的鸭子叫做月光,那只全身蓝绿色的小怪鸭,因为嘴里不停地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所以就叫做咕叽咕叽。鸭妈妈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包容孩子,接纳孩子。

鸭妈妈给了咕叽咕叽和别的小鸭子同样的爱。在鸭妈妈的呵护下,在兄弟姐妹们的陪伴下,咕叽咕叽茁壮成长。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下,在鸭妈妈的爱的教育下,咕叽咕叽也学会了爱,长成了一只善良的“鳄鱼鸭”。最终,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和鸭群们站在一起,用自己的勇敢和才智,保护了他的家人。

2. 自我身份认同

在遇见三只坏鳄鱼之前,咕叽咕叽并不知道自己和鳄鱼有什么关系。自从遇到了三只坏鳄鱼,他开启了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他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一个疑问:我到底是谁?

我是鸭子吗?可我的外形和我的同伴们确实不一样。我是鳄鱼吗?那我就成了坏人,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了。这个疑惑使他感到十分纠结、伤心。

咕叽咕叽独自来到湖边思考,他突然想明白了:“我不是鳄鱼,也不是鸭子,我是鳄鱼鸭。”多么有智慧的领悟。他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身份问题:自己到底属于哪个族群,哪个派别,是鳄鱼还是鸭子都不重要。我就是我,最独特的自己。

咕叽咕叽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故事。我们都需要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构成了我们自己,使我们有了归属感和存在感,也使我们的行为举止符合外界的期待。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融入新环境、经历身份转换都会令我们感到不安,会使我们更加迫切地去寻求身份认同。

不过,很多时候,身份认同也成了我们的“面具”,掩盖了自己真实的模样。如果咕叽咕叽听信了三只坏鳄鱼的话,接受了自己的鳄鱼身份,他就会失去真实的自我,也失去家人。和三只坏鳄鱼的对话使他对自己的“身份冲突”产生了深层次的思考,让他去探索自我,更加了解自己。

小结

这本书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风格,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聪明善良的咕叽咕叽、可爱的小鸭子们、温柔的鸭妈妈、凶狠的鳄鱼这些角色。

希望这个幽默的故事让孩子们会心一笑。更希望这样的好故事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种子。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以包容的态度认识这个多远的世界。希望我们善待、尊重每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希望我们像咕叽咕叽那样,在遇到偏见和诱惑时,保持本真,独立思考,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勇敢地做最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大人们能像鸭妈妈那样,接纳、包容每一个孩子,用爱浇灌他们的心灵。唯有爱和包容,才能让他们养成独立的人格。

《咕叽咕叽》读后感(四):如此母爱,伟大但冒险。

第一次读。真的没多大感触,

倒觉得和宫西达也的《你真好吃》有几分类似。

再读一遍。我合上书,想了10分钟,得出一个结论:我单纯了。

我以为,在3只坏鳄鱼出现前,咕叽咕叽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鳄鱼!

我错了!其实,作者处处有伏笔。

伏笔①

其他小鸭子,都以外貌取名:

黄色小鸭叫月光,蓝点小鸭叫蜡笔,条纹小鸭叫斑马

但唯独它,以声音来命名“咕叽咕叽”。

伏笔②

“不论长什么样,鸭妈妈都一样爱它们”

再一次暗示,它与其他小鸭子不一样

伏笔③

咕叽咕叽在大多数时候,都拖着一个玩具鸭,

这是对咕叽咕叽是“一只鸭子”的主观暗示,是身份标签。

就像古人写诗,要写思乡、团圆,就搬出“明月来相照”,

你一看,就懂了。

作者没写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寻亲故事,也没像宫西达也,

让小恐龙,离开霸王龙,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而是“早知道真相,却照常生活”,

这是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样的爱,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要用更强大的意志!

当然,这样的意志,需要经受考验!当鳄鱼当面戳穿咕叽咕叽是鳄鱼的“真相”后,

咕叽咕叽水中的倒影,变成了一只鳄鱼鸭,他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开始动摇。

但当他赶跑鳄鱼后,水中的倒影,最终变成了一只100%的鸭子!

超越种族、血缘的爱,得到了认可!而这,正是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源头:一个混血韩国人,如何在美国生活的故事。

读第三次。震撼人心!

鸭妈妈,真的不知道这个天外飞蛋,不是鸭蛋吗?

真的不知道,这个鳄鱼,不是鸭子吗?

伏笔①

鸭妈妈的眼睛

在故事里,鸭妈妈全程闭眼,唯有一次张开眼睛:

鳄鱼蛋滚进鸭窝的时候。

这证明,它看见了,

但鸭妈妈的母性光辉,让它决定孵出这个“鳄鱼蛋”;

伏笔②

鸭妈妈的书。

第一页,鸭妈妈看的书,封面是一个蛋。

毫无疑问,鸭妈妈通过“书”这个权威,认证了这不是个鸭蛋。

第二页,鸭妈妈看的书,封面是一只鸭子。

咕叽咕叽孵出后,书的封面,变成了一只鳄鱼。

鸭妈妈再次认证,咕叽咕叽,跟书里所有的“鸭子”都不一样。

鸭妈妈,或许,从始至终,都知道这个“天外飞蛋”不是鸭蛋,

当咕叽咕叽出生,鸭妈妈仍选择闭上眼睛,无差别的爱它。

选择留下一只鳄鱼,这是风险极大的“母爱”,稍有不慎,可能……

所幸,这种“冒险的爱”,得到了回报——

咕叽咕叽,坚定的站在鸭妈妈一边!

或许,对普通人而言,

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易,

但总得有一座高峰,让人仰望

《咕叽咕叽》读后感(五):小鳄鱼的自我觉醒之路 这个绘本比你想的还精彩

希腊阿波罗神庙的德尔斐神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刻。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向何方?哲学的终极三问让人越思考越迷茫,很多人浑浑噩噩度日,过的生活经不起推敲和细想。

大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怎样才算“认识你自己”?周末在图书馆陪宝宝看绘本,无意间翻到陈致元的绘本《咕叽咕叽》,这本书用简单另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认识你自己”的故事,温馨有趣之余也引人思考。

《咕叽咕叽》的作者是陈致元,1975年生,台湾省屏东人,知名的绘本作家,喜欢绘画,作品获得过很多国内外大奖。如金鼎奖最佳插画奖、金蝶奖金奖、美国「国家教师会」年度最佳童书等,除这本《咕叽咕叽》外,还有《想念》、《小鱼散步》、《没毛鸡》、《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等作品,深受国内外大人和小孩的喜爱。

绘本的故事很简单:

有个鳄鱼蛋意外滚进鸭窝里,最后被鸭妈妈孵出来了,他模样很奇怪,还会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大家于是叫他咕叽咕叽。

尽管他的模样和其他小鸭子不同,鸭妈妈还是很爱他。他天天跟着小鸭子们嬉戏玩耍,生活得很快乐。

有一天,湖里面窜出三只鳄鱼,嘲笑咕叽咕叽笨,说他其实是只鳄鱼,却学鸭子走路和生活。后来,三只坏鳄鱼还要求咕叽咕叽把鸭子们骗到湖边来,让他们饱餐一顿。

咕叽咕叽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跑到湖边思考自己是谁的问题,后来豁然开朗,“我是鳄鱼鸭!”

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后,他想到个惩罚坏鳄鱼的办法,在约定的时间,带着鸭子们来到湖边。坏鳄鱼们张嘴等着肥美的鸭子,结果等来的却是大石头,牙齿都被砸碎了。

咕叽咕叽成为大英雄,得到鸭子们的拥护,此后快乐地和鸭子们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咕叽咕叽对自我的认知。

他是只鳄鱼,却阴差阳错地掉进鸭窝里面,和小鸭子们做了兄弟,起初,他是不自知的,尽管他跟其他鸭子是那么不同:有着蓝绿色的皮肤,尖尖的爪子,锐利的牙齿。但是鸭妈妈很爱他,小鸭子们也跟他相处愉快,他跟着鸭妈妈学划水、跳水、走路,听鸭妈妈讲故事,他学得快、长得快,生活得很满足很幸福。——他以为自己就是鸭子中的一员。

谁知道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湖边的鳄鱼告诉了他残酷的真相,“你不是鸭子,你是鳄鱼!跟我们一样的坏鳄鱼!”

咕叽咕叽内心是非常震动的,第一次有了“我到底是谁”的思考。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可爱的鸭子,从出生到现在,也以鸭子的方式生活,没想到自己居然是鳄鱼,跟那三只坏鳄鱼是同类!

失魂落魄的咕叽咕叽,来到了湖边,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一切,于是他做了个很凶的表情,结果湖面水波荡漾,将他的倒影变成了很好笑的模样。咕叽咕叽突然灵光一现,“我不是鳄鱼,也不是鸭子,我的鳄鱼鸭。”

这个自我认识可以说是相当智慧了,因为这个“灵机一动”,咕叽咕叽不再纠结自己的身份,到底是鳄鱼,还是鸭?不管他是鳄鱼,还是鸭,他都会觉得痛苦。如果是鳄鱼,就跟坏鳄鱼是同类,可他明明很善良。如果是鸭,那他鳄鱼的模样也会让他耿耿于怀。

咕叽咕叽没有纠结与这两种身份,而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身份——鳄鱼鸭,有着鳄鱼的外形,但却像鸭子那样生活。当生活只给你两个选项,并且都不是你想要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个出来。

对自己身份的确认,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行动,他选择带着家人惩罚坏鳄鱼,和鸭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另外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鸭妈妈和小鸭子们对于咕叽咕叽的爱和包容。

尽管咕叽咕叽模样奇怪,个子很大,跟他们完全不同,但是鸭妈妈同样爱他,小鸭子们跟他愉快玩耍,从来没有嫌弃他。这些爱、温暖和快乐让咕叽咕叽很有归属感,尽管模样不同,但他坚信自己是鸭子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也是后来咕叽咕叽选择维护他们,跟他们一起生活的重要原因。

试想下,如果鸭妈妈和小鸭子非常嫌弃他,那咕叽咕叽会怎样?这不就变成《丑小鸭》的故事了吗?咕叽咕叽势必会出走,离开这个大家庭。爱和包容,让这个特殊的家庭能够融洽相处。

绘本作者陈致元聊到创作的灵感来源,说是有次和外国友人旅行,彼此交换故事,有个朋友是个美韩混血儿,自幼被白人家庭领养,身处这样的环境,他在成长过程中饱受排挤,遭遇过很多自我认同的问题。陈致元于是创作了这个绘本,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包容,用更宽广的心胸认识这个世界的不同。

如此深刻的道理,用这么有趣的故事表达出来,真的是深入浅出。陈致元曾经说过童书创作的体验,就像是用果蔬榨汁机榨汁,把生硬的、不容易理解的观念,剔除掉难以消化的部分,榨成容易吸收的果蔬汁。《咕叽咕叽》这本绘本正体现了这种“为小孩服务”的创作精神。

这本绘本很有中国风,没有非常鲜艳的颜色,都是淡淡的,有水墨画的即视感,很多图画细节非常温馨有爱,比如,鸭妈妈带着眼镜给宝宝们讲bedtime story的画面,非常和谐,又让人忍俊不禁。

坏鳄鱼张牙舞爪的模样,看起来很笨拙,非常符合小朋友的心理。文字简洁清丽、朗朗上口,很适合小朋友看。

《咕叽咕叽》是本非常棒的绘本,简单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淡淡水墨画的画风,简单隽永的文字,不仅适合小孩子看,成年人读完,也会有很多启发。

甜橙派Gloria

文字爱好者,每天读书&写作1小时践行者

爱好阅读、写作、观影

对新事物永保好奇心,有顽强不灭的少女心

努力让每天过得有新意,升级日常生活版本

微博&微信公众号:Gloria的焕新笔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