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夏日谎言》读后感1000字

《夏日谎言》读后感1000字

《夏日谎言》是一本由[德] 伯恩哈德·施林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谎言》读后感(一):可怜的人儿

谎言掩饰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不安 嫉妒 恐慌,通过一个谎言来让苦痛来的不那么精确。

不在乎这个谎言有多么歪斜,只需要把这个说话的人映衬得有多么正直。折磨人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之所以成为真相的原因。

当爱情中个体变成依附个体,或者自认为是依附个体,却又想要这个依附变得冠冕堂皇,变得理直气壮,那些蒙骗不过是为了承载那仅剩的尊严、意志与梦想,或是掩盖那些已经逝去却不愿承认而却仍在瓦解崩坏的尊严、意志和梦想。

《夏日谎言》读后感(二):七个故事,一个人生

在图书馆选这本书的时候,并不了解作者,只是因为心里装了一个不可以爱的德国人,可是心与脑子许多时候都不能同步。想透过德国的文学作品了解自己为之心动的那个人,却有意外收获。

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人物每一次内心的犹豫,纠割描写十分到位,就像是自己在经历。大概只有对生活十分热爱和了解的人才能如此描写生活吧,深入心,淡淡的忧伤,这大概就是生活的主调。

爱情\亲情,子与父,祖孙……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许多时候一直迷茫,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大概是因为我总是融入不了世俗的生活,结婚\生子,然后了?这样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至少我看不到乐趣。或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谎言,欺骗自己,亦欺骗别人,糊涂反而是快乐,清醒也许可以淡然,怕就怕在半清醒半糊涂之间。

《夏日谎言》读后感(三):处处是谎言

夏日谎言,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宏大的虚幻恋爱。是的,我就是因为这四个字买的书。

安娜说,真正让你心力交瘁的并不是真实本身,而是真实得以成为真实的那个东西。

真实得以成为真实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我感觉到我的内心能够触碰到那个东西,但是无法言表?但是一想到是那个得以成为真实的东西,心中就有一种暖流穿过。

什么是谎言呢?在亲密关系中,是彼此的猜忌,将白的说成黑的,不如将白的变成真实的黑的,那你的猜忌就是正确的,你赢了,我也没有感到委屈,那我们就这样谁也不欠谁的了。

书里写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老人对于生命最后的准备,就像他说的一样,幸福的佐料,他的一辈子都致力于准备幸福的佐料,但是他真的幸福了吗,在备齐了所有的佐料后,人们都习惯以为自己应该必须幸福了,但这是真的吗?如果自己内心感受不到幸福,何谈幸福。他在暮年之时怀疑了这一切。

而那个老人呢?不幸福的根源归咎于他爱的人,因为自己的选择错误,造成自己人生的不幸,但是这不是自己的错,是他人的错,自己没有错。就这样他或者几十年,甚至到老了才见到自己追究的那个错的源头。生活糟糕嘛?但是人生的选择无所谓对错,人只是在过不同的生活。要做自己,时时刻刻为自己而活。

《夏日谎言》读后感(四):夏日谎言

我说精彩说好看是不是就像和夸女生漂亮美丽一样,有些苍白没有说服力,我只能说我尽力,毕竟这是我的真实感悟,这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对吗?relaxe 淡季 长笛演奏家和富家女旅行浪漫相遇,并且决定在一起的故事,也许有些悲观我并不觉得他们会拥有美好的结局。 巴登-巴登的夜晚 他爱安娜吗?爱吧,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过离开她,想要和她稳定的生活。不爱吧,因为他也需要特蕾丝这样对陪伴者,她们对他没有任何要求,各取所需。安娜爱他吗?爱吧,因为爱所以不容许他的谎言。不爱吧,她从想过为他停留。 树林中的小屋 命运不公,两人皆有才华,可只有一人被世俗选中,幸运儿不可能陪落选者原地踏步,落选者追赶着幸运儿也有些吃力了。 夜晚陌生人 世人对于故事都有自己的版本,而真相如何,就算是主角都不能分清现实和虚幻了。

最后的夏天 我计划着离开,因为我实在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但是我要等到所谓的幸福圆满。当妻子发现真相,家人们都离开了我,也许我真的很自私,只想到自己消失,没有想过他们。

吕根岛上的巴赫 父亲和我都喜欢巴赫,却喜欢不同面的巴赫。

南方之旅 如果当时选择了他会怎么样,过着贫困的生活,会不会好过选择了自己的世界却没有一天为自己而活。

伯恩哈德.施林克不愧是写推理小说出身的,每一个故事点到为止,张弛有度,我可太喜欢了。

我们都不喜欢谎言就像安娜,可是我们喜欢真实吗?不见得吧,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推开真相那扇门,会不会能够继续下去,说不定也能有“美满”的结局。这模糊的界限,真是太拉扯,人生注定不完美,谎言欺骗着别人,欺骗着自己。

《夏日谎言》读后感(五):介乎该或是不该的双可选择

为什么对这本书这么眷恋?是作者把真与假,特别是男与女的真与假、长与幼的真与假 写得真的很细致。掩卷沉思,久久无法逃脱。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用这句话可以表达这种感觉,但是又太过于表面,或者说结论太过于简单。和典型的道德判断不同,这种介乎该或是不该的双可选择,更凸显人性的复杂性。

当然,作者是男人,涉及男与女的不同视角他无论怎样客观也不免还是无法以最自然的方式深入刻画另外一个性别。所以作者除了最后一个故事是以女性切入,其他都是很讨巧的是以男性视角介入,并平衡讨论女性视角。就算最后一个故事,也是以长与幼的角度切入,真正涉及男与女的问题,仍然是男性视角做主导。如果还有一个女性作者写的类似的真与假的小说,对比阅读会更有趣。

读这本小说集之前,需要先有心理预期知道它不是我们平时一般的善恶美丑模式。更愿意体谅那个“谎言”的始作俑者,才不至于因为看到与自己道德观念相悖的人物的行为而揪心。由于他是“谎言”的始作俑者,阅读者会主动逃避代入这个主角,甚至主动代入他对手的角色,特别是女性阅读者更因为对手的性别而更易代入,看到就只有无尽的压抑。

所以,代入人物角色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这是一般阅读比较少遇到的事情。但是,一旦摆脱了代入障碍,我们其实跳脱了男与女的性格界限,跳脱了长与幼的辈分界限,自然地接受人性的复杂性,对于面对一些现实的道德冲突有通感的效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