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摘抄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摘抄

《我的自由选择》是一本由苏小和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306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一):这是一本没有删改的书

这是一本没有被删改的书,象一场奇迹。还有比这个更值得说出来的理由吗?自由,选择,每个人内心独立的风景,多少年来,都是别人来定义我们,都是别人给我们划定了梦想的边界。

几乎找不到一本书不被河蟹的案例。但这本书是一个例外。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二):语言优美的自由主义

在图书馆觉得借这本的原因是看到了他对张维迎的解读。今天晚上一口气看完,才发现原来天朝也有这样一位语言优美的自由主义者。

“我还读过布鲁斯 考德威尔的《哈耶克评传》,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在19世纪后期和整个20世纪,计划经济和政府管制是怎样节节败退,而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又是怎样终于主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张维迎在一堆企业家中,第一次公开提到了奥地利学派,他用他浓厚的陕西口音,晃动着他的白发丛生的头,提醒人们: 政府可能是愚蠢的,凯恩斯主义可能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很庆幸有这样的书可以读。[呲牙]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三):经济学的社会关怀

四年前,因为更随大流,选择了国际商务与管理的专业,所幸读了一个还不错的学习。从一开始接触经济学就是冲古典主义开始,也接触过凯恩斯主义和自由市场的相关学习。尤其是选了一门关于公司治理(corporation restructuring and governance)的课。由于有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当第一次读到苏小和的《我们怎么来阅读中国》时,发现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于这本《我的自由选择》也是一样,作者用十分优美的语言,赋予经济学以一种人文的关怀。这不仅仅是一部有关经济的写作,也是历史,文化,制度的结合。比如作为中国自由市场的黄金十年同样是自由主义在大陆盛行的十年,西南联大的黄金十年。一个社会的生活发展水平,有太多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在其中,仅仅靠着国家宏观控制是无法预期其结果的,不是矫枉过正,就是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方向。自由的发展,靠市场本身的逻辑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才是最优化的选择。

然而,相对于本书的考证依旧是一个不足。最近看了几本翻译的书本,后面总有厚厚的index。中文世界的作者视乎都不屑于做这些考证,或者引用注解,即使本书作者专门一片文章讲到要我们的生活怎么能没有考据。但本书恰恰是没有考据的,虽然在本字行间写了很多的书,但并没有标准的index在结尾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四):我的自由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似乎总是刻板又枯燥,但在苏小和的文本里,却诗意兴旺。他所有关于经济学的表述,都紧紧地与人有关。这本书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价值观。自由选择是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秩序的理论陈述,如今在苏小和的笔下,成为一种一名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个人如何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一方面保持锐利的怀疑与批评,一方面顽强地坚守个人生活的丰富与尊严,这本书应该是一个鲜活的见证。也是一种与经济学有关的美文。如果说诗歌的终极目标,是呈现人性的丰富性,那么经济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从人性出发,追求所有人的福祉。苏小和的这本书,弥漫着优美、纯净的诗意,也弥漫着来自经济学层面非常决绝的理论勇气,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美文,以至于让人不得不感叹,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还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由于经济方式的独立,审美方式也随之独立,至少在美学方式上彻底摈弃了集体主义庸俗的枷锁。事实正是如此,苏小和一手写着最超验的赞美诗,一手写着最具体的市场,他的词语,在他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有人说,“他写下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经济学美文,他的文章把很多从来不阅读经济学的年轻人带进了经济学的世界。”

《我的自由选择》读后感(五):《我的自由选择》:其实你的文字并不像诗歌那么美

闲的无事,翻看了从前同事那里截获来的书,书名就是标题里的内容,想读这本书也完全是被书名所吸引的。 可见写书或是写文章,想做个彻底的标题党让人看一眼去想去读,也并非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愉悦心情,为了排解无聊,总之,读书的原因很多。 但是对于我来说,读到使自己越读越闷的,大概也只有这本书了,冲着书名而来,实际上坚持读下去几章,经济学没读太明白,像诗一样美的部分也没读出来。 读出来的是什么呢,只是越读越像是天空越窄,越读越像是人间不值得,不见内心之敞亮,也不见内心之平静,细想问题出在哪里? 读书读书,即使不能做到读到激动之余“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境地,也不至于让人读到“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的天地吧! 不知是否自己理解错误,总觉得此书作者像是生长在一个令自己极其无奈的国度,而这个国度每一处皆散发出无可救药的病症,使他逃不掉也走不了。 书中很多类似“腐败,失败,权利,艰难……”等等消极情绪。 说是在讲经济学,可抱怨之多,又无具体解决之法,实在让人很摸不透。看文字开篇,以为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性作者,因“故步自封”的脑袋里还残存着女性作者文字应多为阴柔的风格。 后翻到简介,才发现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介绍里明明写着此作者为独立书评人,各报纸,各门户网站的红人,出过多少本书等等。 再去百度下,别的倒也没太大发现,只发现了有篇知乎问答问的是如何评价此作者,很多回答的人匿了名,观点大多是:欣赏不来、论点可笑、为黑而黑、视频里骂zuguo并诅咒、支持者不少…… 前段时间刷抖音,看见很美很安静且又青山绿水小山村的视频,题目写:不知道什么人会喜欢我的视频,但我想一定是喜欢安静,喜欢山里的人吧。 不知这本书的作者众多的支持者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听他言论的又都是哪些人。 不过这两天通过读这本书,对于写文字这件事情,倒明晰了几个简短的道理。 1、很多人说的读书读经典是没错的,但读新书有时候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写文章,尽量远离消极内容,少抱怨,或者抱怨之后有解决之法。 3、文字是传递思想的工具,自嗨式写作还是需要规避。 4、当一些叫书评或者读后感的东西写的烂了尾,可以看本烂书,就能够刺激出来新想法。 5、不动笔永远都写不出来,动笔了,也会有感悟。 6、记录还是有必要的,哪怕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不怎么好。 7、读书不一定只是消遣,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更新陈旧的思想。 8、做标题党很有必要,内容的提高也很有必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