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蓝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深蓝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深蓝告别》是一本由[美]约翰·麦克唐纳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1-12-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蓝告别》读后感(一):深蓝告别:硬汉柔情最珍贵

腰封写的是硬汉侦探推理开篇之作,主角崔维斯·麦基在美国貌似是很受欢迎的侦探角色。全书看完下来只花了三四个小时,小说并不长,情节也并不丰富,甚至有些简单。比起推理小说类别,用冒险小说来概括更合适,因为推理情节少得可怜。

在我看来,主角麦基先生本人比这本书有意思多了。一个住在船屋上拥有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的柔情硬汉,他聪明大胆多情,擅长用交际以及与敌人打成一片的方式来套取信息和线索,也十分清楚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手段。第一人称的角度让我感觉在看麦基先生的日记,文风也很幽默可爱,因为他喜欢给各种地方各种人起奇奇怪怪又贴切的代号,也喜欢自黑内心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

书的硬伤就是几乎没有推理,没有反转,没有悬念,没有推理小说的亚子。优点是塑造了一个很有魅力的形象,另有为被PUA的女性群体发声,而且这个作者描写女性的角度又粗犷又细腻,怪特别的。

《深蓝告别》读后感(二):葫芦娃拯救世界

这书的题目和封面深深吸引了我,不是因为它把自己染个深蓝就让人一激灵回到了装忧郁成瘾的当年,而是因为写一串用颜色命名的书,像色谱般摆成一排真的曾是梦想之一,后来连黑白两色都没编排完就快把自己逼吐了,险些彻底放弃码字,真是色字头上一把刀。

说这么多没用的是因为想对此书的内容做点脱水版的阅读记录,因为大家都努力用为数不多的八卦和生平介绍硬撑着说了那么多,实在不必重复。

这书是特别典型的冷硬,硬到完全没有诡计,而冷酷背景下的温暖内核倒是闪闪放光,那些险些要失控到掩盖流氓气质的小情节在那个年代一定很让读者心碎,而复仇打斗之类反倒有些枯燥。

如果腰封上的宣传语有十分之一属实,那么它该算是同时代八字真言体的滥觞:委托——寻找——动手——回复,骨架轻浮,至于故事血肉能填成何状,全凭作者造化。《深蓝告别》虽难称杰作,但绝对算合格的头炮。

崔维斯•麦基这个人在首秀中并未展现出层次,说其是颓废游侠还不如定位为身具异能的居家智者。说是异能倒也不神秘,无非“殃及亲友”四字而已。倒是身居船屋的海面游侠设置挺有味道,比之不知所云的加勒比海盗有着更广阔的现实空间做依托,不知还能盛下多少靠谱的故事。

当然,比之越来越多只说不做的安乐椅神探(当然林肯•莱姆那是没办法),他这个人虽然说的不少,但做得更多。他像是个胸怀秘密使命的浪子,竭力拯救着异性们的灵魂和肉体——上床或者不上,始终不是个逢场作戏的问题。

若要检验“史上最成功侦探形象”是否属实,至少得再来上六本瞅瞅,凑够七种颜色,连葫芦娃都能够拯救世界。

最后,未看过原文,但译文流畅可读,还不忘适时蹦出新名词吸引读者,甚好。

《深蓝告别》读后感(三):沉重的侦探

《深蓝告别》

独眼

一个美女介绍另外一个美女上门,美女二号对侦探说,有件事你必须帮我,一个混蛋骗了我的感情,还骗走了我父亲留下的财产,然后……他还跟别人好了。

美人、硬汉、一个充满疑点的待解决事件,甚至还有一条游艇。这个开场很迷人也很好莱坞,本该是美仑美央、英雄无敌那一套,英雄找到宝藏、将坏人置于死地、抱得美人归,顺序前后错乱也无所谓。似乎是那种猜得到过程、结局却仍然想要看下去只为了爽一把的小说。

可实际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那口气堵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方没法贯通,就是让你跟以往脑子里的模式无法妥帖地对应上。

约翰• 麦克唐纳笔下的崔维斯•麦基,颓废压抑,就像个选错了职业的普通人,算不上是个笨蛋,但绝对缺乏一种侦探应有的小机灵。多数推理小说和硬汉派的侦探小说,侦探们虽然也有对受害者的同情、对女性的爱慕,总小心地保持着距离,崔维斯却陷得太深了。他认认真真地想帮助人,想解决她们的问题,该装酷的时候却变成了照顾人的保姆,跟涉事的女人们有了太多牵扯,他没有花花公子随时撒手不管不顾的劲头,不得不担负起更多责任,内心变得更沉重。

崔维斯在感情流露时,他怀疑自己;在对人施暴时,他感到自己也在变得脆弱。他带着那种严肃劲去不断地了解案情的真相,找到坏人,想把案件漂亮地解决掉。但这个世界,即使在虚构小说里,也不会让一个认真的人遂愿。他就像磕磕绊绊地在坑坑洼洼的泥沼里艰难地抬腿迈步,然后再陷进去更多。最后,当事情解决,很难圆满得让人为他鼓掌喝彩,他自己也高兴不起来,明明想守护的东西却没能留住。

所以,看到最后,唯有拨云见日才能带来的爽快仍然不见踪影。

就这么结束了?是的,就这么结束了。又让人很好奇,这家伙下一次会遇到什么事儿,他又要遭什么难,再怎么解决。

压抑、失败,本身带有一种吸引人的颓废美。大概就是这种人和这种故事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人物译名很逗,名字的选字非常有早期硬汉电影的感觉。

《深蓝告别》读后感(四):告别是新的开始

《深蓝告别》首先被它吸引的还是名字吧,看了题目脑海中自觉浮现出爱人深情告别的画面,浪漫唯美的名字似乎总是被认为应该匹配英雄美人才合适。原来这是一部侦探小说,真是让人意外至极。尤其是看到它的英文名《The Deep Blue Good Bye》竟然被翻译成“深蓝告别”,当忧郁变成深蓝的时候,感觉突然提高了整本书的文艺气息,感受的到一丝忧郁,一丝沉稳亦有一丝宽广,一份深情和眷恋不舍……

《深蓝告别》中文版的封面设计好像是代表崔维斯所做的一场告白。封面是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蓝色条纹,深蓝色的英文字母,星罗棋布地散落表面,真像崔维斯不规则的人生轨迹。比起国外版的封面设计,我想这款是理解了约翰.麦克唐纳人物塑造的精髓。

因为是第一次阅读麦克唐纳的作品,所以简单谈谈对《深蓝告别》的个人看法。 在此之前看过的侦探类小说也就是福尔摩斯吧,以及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居多。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深蓝告别》的风格完全不同之前看过的类型,它更有一种好莱坞式的硬汉风格在其中。作为典型的硬汉侦探小说,恒久的套路并非智力的推理,而是在侦探接下任务之后,靠观察力或蛮力对线索的无限追寻与探索,通过一个线索获得下一个,直至最后找到最终的目标。故事的整体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麦基”自始至终没有显现出任何缺点,总是很讨喜的样子!他以帮人收债为生,主顾于正常渠道无从收回财产,他便去寻找线索,不论以何种手段,收到钱便与主顾对半分。为了目标,并不害怕将自己卷入麻烦的漩涡,甚至要靠绑架来获得信息。麦基是一个 生活洒脱浪荡,随性潇洒的人,但在工作中也是聪明机警,有手段有谋略的老手。在整个破案过程中,根据缜密的逻辑推理逐步找出敌人的行踪,然后展开正面斗争。 文中在作者笔下的美女如云,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得每个人都更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韵味。我想要是拍成电影的话,这种好莱坞式的情节配上帅哥美女应该更吸引人。作为游侠小说看的话,整体情节缺乏跌宕起伏的感觉,并不是十分吸引人。不过麦基这个兼具硬汉与柔情的 人物形象,还是很值的一看的。

“我不知道自已没有永远留在那里,是不是天底下最傻的决定。”这是崔维斯离开凯西时,最后的深蓝告别。

《深蓝告别》读后感(五):好时代的好时光

我读的侦探小说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因一个错误的书名被引入雷蒙德•钱德勒(不是因为腰封上硕大的几个大师之名),荧红封面的坚实质感让我开始看劳伦斯•布洛克,偶尔误入歧途也会读读艾勒里•奎因的某些掺水之作。堪称简陋的阅读史,为我展开一幅异地异时空的陌生风情画卷。那些老牌轿车、逼仄的小酒馆、不见日光的地下赌场、烟草缭绕的芳香、尼龙毛呢的人工物料气味……甚至是金发女郎发梢上一闪而过的阴郁阳光,都让我着迷。如我迷恋的港产片或是武侠小说,这些侦探中的硬汉们更亲睐上阵挥拳,以原始之力,像动物一般撕咬搏斗——火药味的枪支总是押后登场,而且带着那么点不讨喜的阴谋家气质。

酣畅淋漓。没错,即使有那么几个让人不快的反面角色,挂着诸如“阴险、狡诈、卑鄙”等标签行凶作恶,但这是个在“拳头”层面上仍相对公平的世界,甚至还会有些讨人喜欢的反角。美国人天性爽快明朗,讲起故事来也透着干脆利落劲——沉思时间不过一根烟,酗酒醉倒也不过一宿,tomorrow is another day,即使陷入不堪负荷的境地,眼前仍有铺展而开的大片山脉与宽广海洋,还值得用剩下的生命继续前行。

《深蓝告别》里的麦基•崔维斯,这位游居海上的浪子侦探也有同样的处世精神。不过麦克唐纳的写法更直接,无多余描写,无松软的情节消费,故事是简单的直线型发展,人物忠奸立场分明。放英文原版里,每一个词句组合都挤不出水份,扎扎实实,戳到翻译头皮发麻。麦克唐纳的小说是pulp fiction中的典范,性价公道,硬如砖块,每一板拍下去都带来极强的阅读快感。

麦基•崔维斯或许在行为准则上还留有麦克唐纳的那么一丁点文人意气,但他身处的,却是不折不扣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中下层社会。这里充斥着恶棍、舞女、投机者、灰头土脸的中产者……男人蛮横有力,女人柔情似水。崔维斯穿梭其中,观察力丝丝入扣,掌控分寸,不做过分的风险投资,靠运气与头脑揽钱。作为主角的得天独厚,让他最终成为表象上的赢家——请注意,如果那些曾附着于生命上的东西失去后,独善其身仍能被叫做“赢家”的话。情节,依然是情节,那些不曾混杂无关情绪的情节,叠加至高潮时有一种无声的震撼力量。这个故事始终未见泛滥的感伤言语,却是一个最伤感的故事。

最不济,它让你读懂一个男人最坏能到什么地步,一个女人最好又能是什么面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