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精选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精选

《五十米深蓝》是一本由刘同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一):《五十米深蓝》:林可是我的意难平

整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可,对她的深刻印象源于对偶然和必然的震撼——车祸之偶然和死亡之必然,就像人们常说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事先降临”一样,林可的死让我感到惋惜。

这位英年早逝的女孩,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看见自己爱情破裂,或许她早已察觉到了不对劲,但依然蛰伏在破碎的边缘,希望自己所相信的会像清风朗月般圆润如初,一直和从前一样。

聂亚亚或许也没想到女朋友会在他生日当天出车祸去世,自己的一个认为对双方都有利的决定竟然引来一场生死离别。当然阅读完整部书,对聂亚亚这个人物的理解还是似懂非懂,不敢遑论其他。整个世界都不曾想到优秀的校组织干部会突然与世长辞。

死亡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写下你的墓志铭》里说:“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在我们赞美生命的美丽、青春的活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肯定了死亡的必然和老迈的合理性。”只是这种合理性是我们都容易接受的,因为我们看惯了老人的驾鹤西行。

即使如此,也有我们所看不惯的,比如被青春活力灵魂赋予的生命个体,如林可;比如一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长期相伴朝夕相处的长辈,当我们看到他们的肉体毫无朝气的平躺在棺材里,任我们怎样呼喊也无动于衷的时候,仿佛所有的合情合理都被铿锵粉碎殆尽。 “花开的瞬间有无尽的绞痛,完美的背后总有悲剧的成分。”当杨绝去林可老家拜访她父母时才知道,原来,林可是孤儿,一个有所牵挂的孤儿、一个在爱情里非常执着的孤儿、一个喜欢听他讲童年故事的孤儿,或许当初的林可就是希望在他人的童年故事里弥补自己旧时光的缺憾吧。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二):缅怀青春

知道刘同是在去年看职场节目《职来职往》,十八位达人个个非凡,看过几期,我记住了来自光线传媒的刘同:表达缜密,思维迅速,形象伶俐。这个看起来很精神的年轻人,是个80后。但在职场却混得风生水起,能代表光线传媒在职来职往招人,本身就表明了刘同的能力,他的点评平等中透着真诚,活泼中有着老成。

当约评的邮件出现的时候,我还是吃了一惊,这个原名刘童的人还写过这么多畅销小说。在电视行业,他也参与制作、操刀了多档电视节目,《娱乐现场》等,节目名声还很响。在写作和电视制作上都却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任何一样都让人刮目相看。在他的职场指导书籍《这么说你就被灭了》出版后在微博上闹的很欢。我还是诧异于刘同文字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不服不行。

青春,回忆青春是永恒的主题。在这本小说里,主题是大学生活。文风就是那种典型的青春文学。语言带着一点小俏皮,透着一些表达的小趣味,情节关乎爱情友情,成长啊,忧伤啊,真是青春期的高中生们、大学生们、以及想缅怀青春的人爱看的内容吧。还是说点直观的小说的语言感受,作者有高潮的语言的掌控能力,里面人物斗个嘴什么的,可乐。情节上不平铺直叙,而是在对话中透漏情节的发展,需要你自己做分析,这样导致阅读起来有一点小难度。内容上避不开爱情,大学生们都在追求爱情,但没有露骨恶俗的描写,虽然嘴里似乎七荤八素,但行为上似乎又很纯洁。每一章的标题很唯美,我看了下,多是名词短语,这些名词中又有各种花,在花前有修辞词语,有一点诗味。

作者的度把握的很巧妙,杨绝喜欢林可,林可喜欢聂亚亚。并不显得恶心。是因为纯洁的追求么?Daisy和我同居,仅仅是居住在一起。奇怪么?作者在诠释少年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是,感情之路。后半部分是实习,算是人生阅历的成长。青春之后,他们都成长了。

本书是刘同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但这第一本就被誉为当年青春哲理小说的新高峰。此版本为凤凰雪漫出的,作者的名字也从刘童改成了刘同,因为长大了。封面各种漂亮的蓝,深蓝、浅蓝,天蓝……微微仰起头眺望远方的男青年一副小清新的样子,风格淡雅,甚为喜欢。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三):沉入海底五十米,仰望依旧是深蓝

刘同算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吧,了解他是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不得不说,这本书有一些地方跟我有深深的共鸣。有些东西,喜欢不过是因为触碰到了心底那个柔软的地方,而其中,我就有被触碰过。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漫游的时候偶然看见的,吸引我的第一个原因是刘同,第二个原因是书名。《五十米深蓝》,被深深陷入。无法自拔。

封面上的这句话“青春岁月,有你同行,即使坠入海底五十米,依旧是美景”,且不说一生中,就只说我活到现在,遇见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我爱的人,或者爱我的人,携手走过一段路程,或许分道扬镳,或许在远方也在心里。

说实话,这本书有些地方挺搞笑的,可是一笑之后与我而言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这是别人的青春。再后来我就一目十行了,看着看着,倒越发觉得不如标题吸引人。

“当天空下坠,地表上升,海水汹涌着追随陆地。当世界缩小成为被水环绕的岛屿,我一只脚踩在岛的中央,另一只脚在水中摇晃;当世界缩小为你我重叠,当世界缩小为一间盛满音乐的房子,承载我们的同感-你看,这个世界如此之小——我便会找到你,就住在只有你和我的那间跟全世界一样大的屋子里。”

“我一个人不孤单想一个人才孤单。”其中的感情纠葛错综复杂,搞不清到底爱谁不爱谁,也搞不清杨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说他和Daisy是同性?无从考究,或许也是读的不仔细,没发现罢了。

原地退回五十米,就是一个故事。只不过,是续写这个故事还是终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四):怅惘、迷离的青春

据说《五十米深蓝》是刘同缅怀青春记录青春的系列作品,小说中人物故事、情节也多是结合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

故事从“我”的同学白小墓坐公车没带零钱开始的,搜遍了全身,他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于是只好把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投币孔里,令人讶异的是向来爆满的公交车之后除了几个持有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乘客就再没有什么乘客了,公交车一路狂飙,驶向终点,于是可悲的小墓用五十元包了一辆双层城市公交,风风火火地在大街上风光了一把。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头,貌似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乘公交没零钱的尴尬经历,被刘同冷峻地叙述出来,就有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那种感受有没有尽头的怅惘,也有遥遥无期的迷离。

相信刘同是获得了一种冷叙述之魔法的,因为读他的作品便经常会被这样的冷叙述所感染所打动。他以冷处理的方式,书写了喧嚣的校园生活中,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如火如荼的恋爱以及失恋演进过程中依然孤独地存在着的那一部分生命,或者说他书写了在演绎如火如荼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会在这喧嚣的缝隙中偶尔被突如其来的孤独和冷清所击伤的绝大多数生命,书写了他们的矛盾而怅惘的情感经历,也书写了他们自负、迷离又饱含了怀疑的成长境遇。

像曾经的刘同,也像曾经的你们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于自我精神的孤独世界之中,喧嚣之中惟我独冷,应该说刘同将那些青葱的生命里不可避免的背离、自我否定、自我挣扎以及怀疑,以自己感同身受的经历、敏锐的情感触须和感性的书写记录,献给青春期男女的一部文艺作品,没有深邃的思考、没有必要的诘问,有的仅是对每一个迷茫的生命状态的倾情描摹,虽然初读会给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个仅期待从阅读中照见生活本真、照见青春本色的读者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怅惘与迷离是贯穿青春以及成长的两大主题,前者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后者是对成长的自己的极度狐疑。《五十米深蓝》将这两个主题都很好地演绎,让我开始对“没有谁的青春不是长久浸淫其中才滤过”的道理深信不疑。

的确,那些被时光机篆刻在每个人生命里的青春记忆,都由一个被刻意避开思想而热衷于捕捉现象或者表象的作家掳获并表达。

《五十米深蓝》读后感(五):青春 像花一样的青春 ——《五十米深蓝》底,我们藏匿的风景

青春 像花一样的青春

——《五十米深蓝》底,我们藏匿的风景

当我们踏进大学的校门的时候,很难想象我们的快乐和疯狂会那样短暂,我们曾经以为青春是永不消逝的——那遥远的几多年之后的事情,那如同山一样一百几十的学分,那漫长的将近一年的假期总和,那可以自己选择的迈向远方的旅程。我们从这个国家甚至这个星球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因为一种被称为缘分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而相聚。我们以为这样的时刻可以被永久定格,青春,像花一样的青春,是上天入地无可匹敌的嚣张的幸福。

人说韶光催年老,我们不相信青春的忧伤,因为青春是看似那样无可匹敌的纯粹和美好;“我根本不知道青春的残酷,我以为青春的定义里真的只有阳光的温暖和星光的灿烂。”

有关青春的小说太多了,而关于青春的疼痛,当我们走过那一路,沿途藏匿的风景里,有什么东西烧灼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恸然失声——那是青春里错过的爱吧。

杨绝和Daisy,聂亚亚和林可,以及白小墓,以及薇姐。青春里再正常不过的爱情交错的故事,谁爱上谁,谁背叛谁,谁错过了谁的心意,谁放下了谁的思念……青春兜兜转转的故事里面,大多是有关这些爱不得、留不住的千丝万缕的情缘的。我们不必剧透,就能够大致知道故事的结局,而青春的失去以及相思的别离却也正是我们错过和过错的缘由吧。

“青春岁月,有你随行,即使坠入海底五十米,依然是美景。”《五十米深蓝》就是我们藏匿在青春里的风景,我们曾经深藏爱恋。有些时候它是我们隐隐作痛的伤口,但是因为这是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面最美好的经历,所以我们说起它的时候,是心怀感激和珍视的。爱情是我们错不过的伤口,结出了一道粉红色的伤疤,成为最好的勋章。

迷茫的杨绝说:“我挂上电话,也知道了爱或者不爱,只是一种结果。像爱意对聂叔叔的爱,像我对林可的爱,像DAISY、阿庆对我的爱,也像我对她们的爱,我们的爱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即使分开了,即使背叛了,但是依然有爱。”

DAISY说:“无论怎样,恨你也好,爱你也好,终有一线牵挂。”

很多时候青春小说都会被调侃成“超现实主义”,因为当我们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似乎没有那样疯狂和纠结;但是我们又如饥似渴地希望能够重新回到那段爱上青春小说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相信爱情,我们相信命中注定,我们没有被很多势利的判断标准左右了我们的选择,我们爱上TA,是因为那一眼万年的费洛蒙。我们从未渴望给青春里面的爱定一个一定要如何如何的结局,happy ending最好,分手快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也许我们甚至会把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里,但是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人们寻找花的来历,他们忘记了,那是每个人青春的花朵,没有悲伤。”“两种青春在无意间相遇,却为幽暗的生命带来温柔美好的光亮。”

我们羡慕那些孩子还在等待和渴望这样的故事,他们正青春。

青春,像花一样的青春。

By 林怿

2013年5月7日13:53:14

写于履坦巷19#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