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命若琴弦读后感10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1000字

《命若琴弦》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求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若琴弦》读后感(一):史铁生

史铁生 — 一个一直被病痛折磨的人 他的文章一直在讨论生与死,很哲学,很有正能量,死总是要来的 在爱与被爱里坚持活着,享受生活。

《命若琴弦》读后感(二):。

8单《命若琴弦》这一篇小说没有写出铁生老师驾驭文字的水平,很像会刊登在读者杂志上的那种不好也不坏的,作者写它是为了赚点小钱过活的文章。很喜欢《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文笔和前者不是一个档次的,剧情上没有什么大的转折,却在平实又饱满的叙述中充满了哀愁和怀念的情感。也喜欢后面几篇散文,比如在医院的演讲,给残疾人朋友的讲话。。。如果让我去写篇这种场景下的演讲稿,我可能这辈子也写不出这样语言流畅,随性自然,洋洋洒洒好几页,又充满哲思与智慧的演讲稿。铁生老师在生病,生与死上的很多观点都很能启发我,让我豁然开朗,我很感激他。但是他对于爱情的态度,以及对于另外某些事物的态度和观点,我真的无法共感,甚至想反驳,他还是那副摩羯座的样子在对自己和读者讲道理,可我却听不进去了。但毋庸置疑老师的文字真的很好很特别,有些时候也很有力量。谢谢您通过文字给予我的力量,有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中间那些和地坛有关的文章就不说了,好文章免检,每一个文字都好。《我与地坛》赔我眼泪,看一次哭一次。

《命若琴弦》读后感(三):无题

同时代的作者,可能喜欢王小波的人会更多一点,但是一直以来,史铁生都是我最爱的国内作家。

怎么说呢,他的文字,断断续续从高中看到了现在,基本才算是完全看完了。像是很多经典的电影,明明知道看过之后会有一种共鸣的战栗感,但是不敢看。因为经典和共鸣是少的,怕看一部少一部,看一本,少一本。

命若琴弦是我最爱的一篇,记得当时在图书馆读完的那个下午,心里是满满当当的,这种感觉比读我与地坛的时候要深刻许多。

我是没有那种没有为某种东西想要拼命的人,你说那种信念是什么呢?按照普世观念,一份众人满意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满?追求一种社会化的有意义的事业?但是按照平凡的大多数人,在职业上是没有办法实现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所以会孤单,觉得没有意义,怎么活都是一样,总归目的是一样,走向死亡。

他的思想和叔本华特别像,悲观主义。人生不过是犹疑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如此而已。但是史铁生在书里提出,解决这种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意义,瞎子就是靠那一千根弦活了一辈子,所以那个意义有那么重要吗?只不过是让人坚持活了下来。

史铁生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作家,每次看到他文字的那种强烈的共鸣感,简直能人从心底里爱上他。没有一点点语言的取巧,就是把自己怎么想的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告诉你,不担心被别人窥测到内心的羞耻,坦坦荡荡,带着中老年和他身体残疾所造成的悲观心态,娓娓道来。

很多篇看了好多次,这本书的选的文章与顺序都特别的好,除了最有名的地坛与清平湾,我二十一岁那年与爱情问题也写的非常的好。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找到那个目的。

《命若琴弦》读后感(四):生命宛若紧绷欢跃的琴弦,但愿你能就此终老一生

群山之间,两个瞎子正匆忙赶路。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他们以拉三弦琴说书为生,在沿途的村庄落脚。老瞎子的师傅曾经将一张治疗失明的药方封存在琴槽中,以一千根弹断的琴弦做为药引,双眼便能复明。老瞎子日夜企盼着弹断千根琴弦的时刻。他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拉琴与说书中,尽心尽力地演绎,弹断了一根又一根琴弦。

那一刻终于来临,老瞎子满怀期待地取出了药方,却未曾料想到,自己穷极一生追寻的灵药,不过是一纸空文。他的信仰崩塌了,顿时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与方向。

但他决定守住师傅当年的秘密,选择继续传递这个善意的谎言——总得有个东西将心弦扯紧,纵使那东西是虚设。为了获得光明的目标而努力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且快乐。他告诉小瞎子,只有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时,才能启封琴槽取出药方。

此时的他是未来的小瞎子,当下的小瞎子是过去的他。于是一老一少,再度陷入无尽的轮回。

文中封存于琴槽中的药方,是老瞎子生活的全部意义,他将一切都寄托于双眼复明上。七十年的岁月蹉跎,让他看破红尘,将周遭的一切视作过眼云烟。而小瞎子则不同,十七岁的青葱少年,好奇地探索着花花世界,对世间万物充满憧憬:神奇的电匣、曲折的油狼、懵动的春心……而当他的至爱逝去的时候、在他继承三弦琴槽内的药方之时,两个不同的灵魂,已悄然完成转化:小瞎子最后终将成为老瞎子。

“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就够了。”人的一生宛若紧绷欢跃的琴弦,一头维系着希冀,另一头牵引着目的,但愿我们能就此终老一生。

群山之间,两个瞎子正匆忙赶路。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是我,也可能是你。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愿你我只有普通人的苦难

一个普通人的苦难

读完《命若琴弦》,加上去年读的《我与地坛》,字里行间透出一个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突然被浇灭后的不甘、疑问,我想史铁生是没有原谅过上帝的,他祈祷过、质问过、抗衡过,到最后妥协生存,给上帝找了一百个开脱的理由,却不曾原谅,起码在我读的两本书里没有,不知道他在遇见妻子组建家庭后有没有被抚平不忿。

我在想,哪些是一个普通人一生要去承受的苦难。

身体的和心理的

我想像史铁生这样被困在躯壳里的挣扎是我们很难体会的,譬如高烧,我知道,它总会退去,可瘫痪,像是一个永远看不光亮的死胡同,不能逃出生天。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患上不治之症,那病痛也许只是让你体悟健康的一个对立面,病榻上想象没有这些病痛时的自己是如何虎虎生威,然后再告诫一番,加强锻炼均衡营养早睡早起之类的,恨不得把立的志凿在胸口,心理一番建设后翻身窝在被子里睡去,好了后该干嘛干嘛,老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因为知道病痛总会好的,抗一抗便过了。可要是一抗就是一辈子呢,透过文字,能感受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自弃自强,但不切肤是很难感同身受的,也祈祷,我这一辈子不需要这样的感同身受

心理上的罹难无非生离与死别,哪一种都是一个普通人的灾难,安逸的环境让承受别离显得尤为苦痛。战乱年代,人打人,人吃人,见惯不怪。没法去讨论生离或者死别哪一个更好受一些,反正每个人都要经历,谁都逃不得,谁也不是特别的那一个。

日常的与突发的

生活里鸡毛蒜皮的摩擦不知道够得上称作“苦难”不,用一句不恰当的话叫“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婚姻的不适合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不治之症,只有杀伐果断的刮骨疗伤才能好起来,好起来也脱层皮,真真的仿若新生。

委屈是一种很奇特的情绪,犹如被堵住的下水道管口,也像一麻袋的乱石压在心窝上,用自己的立场去质问拷打世上千万种价值观。心理上的疾病也会反应在身体上,肝气郁结之类的吧,这种不死不灭的情绪是绵长悠远的折磨,也需要不破不立的勇气。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愿你我只有普通人的苦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