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安,北京读后感摘抄

晚安,北京读后感摘抄

《晚安,北京》是一本由汪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安,北京》读后感(一):阳光明媚的忧伤

其实我真的希望从这本书了解汪峰这位摇滚先锋的真是想法,这本大概分为两部份吧,第一部分就是汪峰度摇滚音乐的理解和看法,第二步部分就是汪峰自己写的小说,虽然不是汪峰自己的真实的经历,但是我依然感受到汪峰内心的想法,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无泪的抗争,充满迷茫、充满失落,甚至是滑稽!有书本的话来说,就是上帝就是充满幽默感!最后还补充一点,拿来收藏还可以,要是领会什么的思想那就别期望了!

《晚安,北京》读后感(二):期待汪峰更好

先说装帧,这个书的内封面上,如果去掉那个人头,就是一个很有品位的装帧了。这个人头毁了这个书的装帧。

内容较短,书里面引用了些汪峰的歌词,但内容太少,根本无法承托起歌词的意义。从而使引用歌词的部分显得太形式。一般8分以上的书我就认为是不错的书。这个数给分7.8分。

汪峰的诗很好,明显高于小说的造诣。9分。

歌词也很好,完全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受。绝对满分。

难过的那段生命中,汪峰的歌陪了我好久。

总之,很喜欢汪峰,祝他有更好的作品带给我们。

支持下。

《晚安,北京》读后感(三):在荷兰看十年前的北京

在莱顿大学图书馆看汪峰2012年出版的《晚安 北京》,出乎意料得精彩。这是文学书不是明星书,虽然放了几张写真,但收录了正经的随笔、诗歌/歌词,以及一篇「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曾被投资人看中要拍成电影,但因为他想找的大明星太贵,最后撤资没拍」的中篇小说。

音乐创作:汪峰受凯鲁亚克、金斯堡、亨利米勒影响很大,音乐上则来自鲍勃迪伦、崔健、罗大佑;聊摇滚乐:要坚持摇滚的不妥协性、真实性、革命性。

诗歌与歌词:汪峰最好的专辑和最好的歌我都没听过。第一次读到他2010年前的作品,个人特点强,情绪热烈,在堆叠中递进(虽然排比但是不差),很有感染力和整体性。即便如此,因为摘录的限制带来的折损中也能窥见一些风格特质:「我是你看到的每块儿布满苔藓的石头/悲哀而真实」、「伤心的人啊 不要哭 / 我们都一样 生来孤独」、「铁制麻雀在空中飞舞/柔软的子弹四处飞散/超现实主义青年们蹒跚走来/面容憔悴 神情迷乱」…字里行间与二十一世纪初的民谣诗人们气息共通。

中篇小说: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有种北京猜火车的感觉……几个设定非常之妙,情节性心理性和文学性俱强,只是结局急转直下:男主角突然被车撞死了。

对汪峰的认知在2010年之后,网络娱乐迷因留下的印象多与音乐人的真实无关,但记得李志的欣赏,心中评判有余地。书看完了没有什么怅然唏嘘,只觉得这人蛮有意思,尤其是小说里男主角的心理描写和性描写,虽然极度男本位,但真切直接,也因此自有一种滑稽而真挚的「可爱」。

顺手搜了搜汪峰的微博。他剃了寸头,看着利落清爽,现在正在搞名为Unfollow的全国巡演,留言里很多赞美与热爱,要他多加一点新歌。

算了算,汪峰今年52岁了。

最好的摇滚时代早已过去。

《晚安,北京》读后感(四):晚安,我们的青春和梦想

看到汪峰出书,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应该看看。倒不因为自己是他的死忠粉丝,也不因为所谓“窥私欲”。只是觉得,他的那些歌让我很想了解,写出这些旋律的人到底有一颗怎样敏感的心灵。

我知道汪峰不算早,是大一时候听到一首《回忆之前 忘记之后》很喜欢,被那个深沉沙哑的嗓音吸引,就找来他的所有歌,一首首听,结果发现能留在MP3里的有不少。《笑着哭》《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在雨中》《飞得更高》都很耐听。那时候,汪峰,在我的认知里,是个有些抒情有些民谣有些摇滚的流行歌手。

直到2010年,他的一首《春天里》在被两位进城务工兄弟翻唱之后,流行到了千家万户。在《飞得更高》之后,这首歌成为汪峰作品中传唱率最高的一首。它唱出了人们对生命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梦想及自我的迷失。这些主题在汪峰的作品里常常出现,也正因为此,他的歌能触及很多人的心底。

不管是畅快淋漓的嘶吼,还是迂回婉转的低吟,汪峰不过是个一直关注生命和本我的人。在惺惺作态、曲意逢迎的娱乐圈,这样的歌者宝贵。

翻开这本《晚安 北京》,让我有些出乎意料。书做得非常干净,不像一般明星书,塞满了各种写真大头照。三个部分区分得很清楚,只有第一部分“怒放笔记”(创作感悟)带有写真照片。他的原创小说《晚安 北京》以及诗歌、歌词部分《中国的忧郁》都是干干净净的文字。看来编辑有意将这本书打造成一部文学作品集,作者是汪峰,他同时也是个歌手。

我不对这种定位做评判,但很佩服这种勇气。在时下忽略底线没有原则随意篡改的浮躁年代,能够素面朝天听人评判的人或作品,委实不多。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定位是符合汪峰“摇滚界文青”特色的。只不过,这种做法是否被市场买账,还要看读者的反映。

汪峰能够受到很多人喜欢,无疑和他歌唱的主题分不开。正如书籍腰封上的那句话:“为所有的爱与死与最与罚而祈祷,为每个人的青春、痛苦、孤独和梦想而歌唱。”他在自己的小说处女作《晚安 北京》里同样延续了这个主题,通过王凡这个小人物遭遇的种种,让我们反观了自己。在庸碌生活的停息片刻,我们最会想起的都是我们失去的或不能得到的,比如青春、梦想、爱。

晚安,那些逝去的。

晚安,那些难舍的。

晚安,那些宝贵的。

晚安,北京。

《晚安,北京》读后感(五):汪峰:写歌比写小说难多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田超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02/24/content_764285.htm

2012年伊始,歌手汪峰的最新动作不是出专辑,而是出书。他的处女作《晚安北京》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汪峰上周接受采访时强调,书中小说部分并非他的自传,而是记录了同龄年轻人的真实状态。

记录同龄人真实状态

汪峰新书《晚安北京》由“怒放笔记”、小说《晚安北京》以及歌词、诗集“中国的忧郁”三部分组成。问到为何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组合形式,汪峰说:“如果不到10万字就出一本小说,这是我很不喜欢的。现在我经常看到一些两三万字的小说,书特薄,字还特别大,感觉就是凑合事儿。我觉得把三种不同的文字形式集合在一起会更加丰满一些。”

小说《晚安北京》讲述了名叫王凡的年轻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天中经历的荒唐事。王凡内心充满叛逆,喜欢摇滚音乐,看上去跟年轻时的汪峰很像。汪峰说:“我想通过一个故事,写出我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如果说王凡身上有我的影子,那也主要是心理基础和对社会的看法,他的性格、行为方式和经历并不是我的。”小说最后,王凡死了,汪峰说,这其实映射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破灭了,客观环境令他们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跟现在的年轻人无法实现理想不同,现在更多的是自身原因。”汪峰强调,这不是他的自传,而是记录那个时代年轻人真实的状态,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歌词比小说更加难写

书中第三部分“中国的忧

郁”收录了汪峰很多从未发表过的诗歌、歌词等,这些作品充溢着忧郁、孤独的味道。“我觉得孤独是必要的。即使是一个不搞艺术的普通人,适当的孤独也可以让他冷静。”汪峰说,孤独对他来说,就像每天看见太阳一样,是一种常态,“我排解孤独最好的方法就是创作”。

虽然小说《晚安北京》从开始创作到最后出版,耗时十几年,但在汪峰看来创作歌词要比写小说更难。“写小说是集中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半月写几万字,还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写歌相对时间短,实际花费时间很长,因为歌词太凝练了。比如《晚安北京》小说10万字,而《晚安北京》这首歌只有200字。要把10万字浓缩在一首歌里,肯定更难一些。”

问及将来是否继续写小说,汪峰称可能还会写,但主要精力还是用于写歌,接下来将创作新专辑。汪峰称,他最喜欢的作家是美国的亨利·米勒,比如他的《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现在书包里还放着米勒的书。此外,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