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后悔录读后感精选

后悔录读后感精选

《后悔录》是一本由东西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悔录》读后感(一):后悔录

这本书对人性的剖析很独特,写作手法也很精致,字里行间读来让人为之一震,很久没有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可能是我知识浅薄,也有可能是我见识太短,总之东西这位作家让我感觉与鲁迅有几分相似。给我印象最深的《禁欲》里曾广贤的父亲被迫害的片段。

《后悔录》读后感(二):他是如何搞砸生命中每个幸福的节点的…

他是如何搞砸生命中每个幸福的节点的… 最近这周自己纸质书阅读的进度大幅度提升,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自己调整了自己的保险方案之后,新加入的一个项目中有每天步行打卡完成任务然后保额增加的活动,俺这种"财迷"的人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而且自己每天有时候又很难走完那么多,所以,自己最近不得不一个手摇手机,一个手翻书,就这样,电子版的书籍自己阅读的少了,而纸质书阅读的多了… 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就是自己大概八年前买的一个作家的套装中的一本书。 估计如果放到现在,这本书的内容会被有些人或者质疑真实性或者纠缠其阴暗面或者挞伐其居心…还好是多年前的作品,而书中主人公存在的年代更是在多年之前… 一言以蔽之,这本名曰后悔录的书籍,是一个人在某"按摩店"中对着服务自己的女技师"聊天"时候的回忆录,而在此之后的部分则是一个现实的注脚而已… 主人公回忆了自己从小时候开始如何让自己的父亲的秘密被发现,父亲被批斗到残废,自己又是如何让自己母亲蒙羞自戕,而他自己是如果错过一次又一次幸福的机会,阴差阳错,造化弄人,因果定律?个人觉得都有吧… 作者用辛辣的笔触描摹了一个看起来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的一辈子都在毁掉身边人和自己的人生和幸福的"傻子",毫无疑问,你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他的没一个错误都和"s.e.x"有关,不过现在在嘲笑主人公的人,谁没有不懂懵懂或者说懵懵懂懂的过去呢,只是主人公存在的那个时候这种状况更为严重而已,当然有人会问,那个时候所有人不都是这样呢么,为什么就他混的这么惨呢… 第一,缺少运气吧。你会看到他每次遇到可能会收获幸福的节点,他都会或者听了别人的意见,或者坚持了自己的坚持,反正他的直觉就是他走向更坏的路上的催命符,当然可能是作者的艺术处理的原因,但是就像是被嫌弃的x子的一生的主人公一样,有的时候有些人就是吸引"厄运"的体质。 第二,缺少胆量吧。你仔细体会,会发现他每次选择的都是看起来最保险的方式去应对,无论是对于幸福的可能视而不见,还是对于幸福的预兆唯恐避之不及,都是因为对于s.e.x缺乏科学的认识而且反应比别人激烈。 第三,应该是有一种"侥幸"心理吧。是的,主人公虽然一直看起来都把自己泄露别人秘密说成是自己的诚实和真诚,但是每次他第一目的是为了自己,甚至是为了自己思想上轻松而已,事情发生之后却又"自我安慰"自己的真诚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诡异的"异世异闻录",你相信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么,你相信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绵延不绝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么,俺相信,其实故事接近结尾时候主人公在他老爸的床前的自言自语,更加奠定了他凡事都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的特质,虽然他每次都看起来在反省,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当然毫无疑问,这并不是他自己单一的原因造就的这样的他,环境,情势,必然脱不开关系,至于觉得这样的事一定是杜撰的读者,那就当做架空文学作品来看吧,个人十分喜欢这一本中作者看似平淡却又处处暗藏机杼,辛辣直接的笔锋,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后悔录》读后感(三):乱世笑中泪

关于作者东西《后悔录》的评论早已见诸各大报纸媒体等显著位置,这部小说在文学界的分量也足以引起一场又一场的讨论、一个又一个的话题,有太多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去讨论《后悔录》里深刻的意识形态,去讨论东西的思想,去议论那神奇的脑袋瓜子里都装着什么,去研究一本小说背后深藏的东西,一定要拽出有的或者没有的东西。而我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一本普通小说一样的去看待《后悔录》,我不会去膜拜,更不会把作者奉为神灵,一定要咬文嚼字地从字里行间拽出什么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读者,而《后悔录》在我看来也是一部非常普通的小说,只是小说的背景有些令人愕然,因为似乎距离我们这个性自由和开放的时代是如此遥远,那些残害人的所谓借口是如此荒谬和不可思议。

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被教育什么事情无论错的还是对的,一定得努力一博不要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大家都怕后悔,但是人人又都在后悔中成长,而现如今我们的后悔是为了让今后类似的事件不再后悔,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人生是被后悔而推动的,但这恰恰与《后悔录》中的那种后悔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整本《后悔录》可以看做是主人公曾广贤絮絮叨叨的后悔日记,从始至终他都在后悔着,每做一件事必然后悔,然而这个时代造就的倒霉蛋却截然没有一点发自内心自我反省,他只是单纯的后悔着,从不会在后悔之中吸取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他那弱智一般的脑子里根本就不知为何物,所以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来形容这个时代的小人物,我觉得非常恰当。

曾广贤的人生悲剧很多看起来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从小说一开始母亲的死、父亲的残、亲妹的失踪……如果不是他那张破嘴,如果不是他那冲动无知的自以为是的举报,如果不是那根深蒂固懦弱思想的作祟,悲催的是可笑荒谬的举报不能为他带来任何好处,只有悲剧,然而他像上了发条一样停止不下来,一次接着一次的举报,一次接着一次的陷害,一次接一次的令自己倒霉,在悲催中蹉跎了青春,浪费了年华,在稀里糊涂中度过了人生——其实那个年月,被蹉跎了的人生又有多少呢?曾广贤只不过是一个最小的小人物,他只是那个年代的一个极小的缩影罢了,整个国家都被无情的蹉跎了,被世界抛弃了,何况一介草民?

在看《后悔录》的同时,我想到了很多曾经看到的书:《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我在伊朗长大》、《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路西法效应》……一时间我忽然在头脑里做了这本书和诸多图书混乱的比较,相互交替着出现,然而其他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书写战争和杀人,而《后悔录》里提及的内容虽然没有战争,但那杀人如麻的狠劲和群众不遗余力地杀群众丝毫不比战争年代差,甚至陷害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比战争中要花哨得多。杀人的理由如同原教旨主义给人灌输的观念一样可怕和荒谬。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认为我们那个错误而荒谬的年代其实就是一场路西法实验。虽然这一说法完全属于民间流言,但在《后悔录》这本书中还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实验牺牲品是如何形成的,以至于在时代逐渐回归正常之后,得以存活的这个实验品因为前时代在他体内产生的惯性使得他再也无法正常的活着,继而又被新时代抛弃了,悲催吗?我们这个时代恰恰不乏这样的人,我们的父辈中间很多人都是这样稀里糊涂的蹉跎了一辈子,最后只能用一声叹息来总结自己的人生。

关于这本书,要说的东西实在太多,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如果要仔细聊一聊这本书,开座谈会开研讨会都不为过,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借助一首《红楼梦》里的的小诗给本文结尾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