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精选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精选

《我想和岁月谈谈》是一本由吴泰昌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一):跟随吴泰昌,与文人雅士时空对话

喜欢品茶,品味唇齿间荡漾的一缕清香,

喜欢文字,也享受散文带来的无限浪漫。

品茶静心,一人快乐游弋在散文的天地里。

喜欢散文的雅致,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味便能感知岁月的沉淀。

多半喜欢文字的人,对散文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如今先生80高龄,回首往事,要和岁月谈谈。

一字一行的体味文字带来的真切、自然,如同穿梭在“粉墙黛瓦”婺源,置身幽静深远的小巷,一去夏日的炎热、城市的喧闹,绝美醉人的水墨画景色,静谧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远离尘嚣,逃离城市的混凝土气息,模式化的生活方式,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让心境得以飘然,思绪得以沉淀。

喜欢文字的人是孤单的,是自喜的,这种孤单不是空寂和无聊,是超然于冥想的纯净,犹如身处大山深处与山神对话的神奇。

吴泰昌的散文,是毫不作态的称心而道,读来自然也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

在谈文艺部分,《周瘦鹃与花花草草》中吴老这样描述: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花。花,就是这样被赋予性灵,与人为侣。

在谈交游部分,《含泪忆沈从文》中吴老因初中阅读沈从文水上文学的一篇文章后,谈家乡的河流如何启迪他的文学幻想,他曾多次傍晚落日未尽时漫步姑溪河畔,想河水带给自己心田滋润些灵感。

漫读于吴老的散文里,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篇都字字珠玑,让人印象深刻。

吴泰昌在北大学习近九年,与一些文艺界名家早有接触,

在《文艺报》工作长达三十多年,接触文坛前辈机会颇多,并与他们结下友谊。

他行迹文坛五十年,熟知百年来的文坛掌故。

他一直以来日记的好习惯,一摞摞的笔记本帮他积攒记录了与众多名家接触的一手珍贵史料。

《我想和岁月谈谈》提供了一个品味文人心态、了解文坛掌故的重要窗口,我们可从他笔下了解到郁达夫、张闻天、巴金、沈从文、钱锺书、阿英、周瘦鹃、叶圣陶、朱光潜、冰心、臧克家等多位现代文学家大量鲜活生动的交往故事和生活趣事。

书本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流畅,没有刻意雕刻,只是自在从容的讲述故事,让读者有了与现代文人雅士时空对话的平台,将其文人思想内涵渗入到心灵。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二):被世人所熟悉文坛大匠,原来是这样的!

从《繁星 春水》上认识的冰心、从《家》上认识巴金,从《稻草人》认识叶圣陶,从《边城》认识沈从文等等,这些文坛大匠,对我们而言是有距离感的。

但是,却有这么一个人,与这些文坛大匠熟悉,他从自己的视角看这些文坛大匠,别有一番风采。

这个人就是吴泰昌,他行迹文坛五十年,熟知百年来的文坛掌故,和他交好的文坛大匠数不胜数。

今天要读的就是吴泰昌的一本与文坛大匠有关的随笔,书名是《我想和岁月谈谈》。

作者吴泰昌,代表作有《艺文轶话》《文苑随笔》《有星和无星的夜》《梦里沧桑》等等。

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叶圣陶

作者在《人民文学》工作的时候,常去向叶老求稿。

有一次叶老送来大作,还附了信,请同志们审阅,希望校样来时,能让他看一下。从这信中不难看出,叶老不仅对晚辈编辑工作尊重, 还特意提出要看校样,说明叶老办事之认真。

有一次叶老来信《第一个回合》介绍已经写好,可以去取。作者看到叶老对于小说中情节,人物,描述均有细致的分析。后来才知道叶老是从收音机里听完这部小说,听了三个来月,每天半小时,一边听一边记,非常有毅力,非常有热情的评价了这部小说。

随意写出《啼笑因缘》的张恨水

作者由于在写作上需要,打听到了张老家地址就从学校乘车过去。张老正闭着眼睛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睁眼示意作者坐下。作者想听他关于章回小说和通俗小说的看法。张老沉默不语,并不是思考,而是不开口。听他的侄子所说,张老是有所顾虑。

不喜欢做事有头无尾的艾青

有一次境外记者采访艾老,要为他拍照,记者要摁快门时,艾老让作者过去问照相的人,相机里有没有胶卷。事后才知道,这位记者采访艾老多次,每次拍照都说回去后寄来,却没有下文了。

常说生活培养作家的巴金

作者同巴老一起去西湖,后来巴老在贺词《致青年作家》中说到;生活培养作家。生活本身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作家必须对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要用自己的脑子指挥拿笔的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觉。

爱整洁的冰心

冰心老人爱整洁,书桌上分类摆列着期刊,文房四宝。花瓶里是不断的红玫瑰。最初见冰心老人,她总先看作者的头衣着。后来熟了,如果是刚理了发去,她就说作者挺精神。

《我想和岁月谈谈》中记录了作者吴泰昌先生与文坛好友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钟书、杨绛等人的交往故事,也有他关于生活的点滴趣事。

《我想和岁月谈谈》读后感(三):这本历史文学随笔刷新了我的初中以来认知

对于文学的喜爱或是兴趣,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读书偏爱,就像人类在生命中就自带对倾听故事的基因。但大部分普通人对于文学的发展、文学的历史,,甚至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名人和巨匠,都只是停留在中学时代的课本里。

这本《我想和岁月谈谈》的作者吴泰昌先生,就将从古至今的文学发展史,用一个个人生岁月中遇见和经历的真实的人物故事鲜活呈现出来。每篇文章最后都有时间标注,仿佛翻阅一本访谈日记或是人生随笔。让读者能够近距离看到和感受到,诸如巴金、冰心、朱光潜、朱自清、矛盾、沈从文、钱锺书、杨绛、张恨水、陈忠实等诸多文坛大家的鲜为人知的生活趣事。

吴泰昌先生,被钱锺书称为“才子”,被陈忠实唤作“老兄”,他还救过臧克家的命。他形迹文坛五十年,熟知百年来的文坛掌故,和他交好的文坛大家数不胜数,因此无意中得了一个雅号——中国现当代文学活化石。如今先生八十高龄,回首往事,要和岁月谈谈。

书中经典语录:

巴金

生活培养作家。生活本身(不是别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过这不是说生活会自然而自然地造就出作家,作家必须对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要用自己的脑子指挥拿笔的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自己不愿说的假话。

冰心

冰心老人对生死看得坦然,她常说人落地时默默无闻的,走了也该是默默无闻的。

和冰心接触过的人,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交谈,都能感到面对的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的老人。她谈起大事小事都幽默风趣。在那幽默风趣有时夹有玩笑的话语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如海似的爱心,如钢似的风骨。

朱光潜

他的这种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他谈的问题,往往两三句,只点题,思索的柴扉就顿开了。

张恨水

记忆时而活跃时而沉睡,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受某种因素的挑拨,活跃的记忆会更活跃,沉睡的记忆会苏醒活跃起来。

人生如潮汐,起起伏伏。有过的辉煌或活跃或沉睡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我体验到的人生百味中的一“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