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锦集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锦集

《托尔金的袍子》是一本由[美] 瑞克·杰寇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一):还是台版译本好

台版陈建铭翻译的相对更喜欢些,尽管常被诟病貌似添加味精的再创作,关于书的书还是喜欢比较生动风趣的翻译

读了前言这个感觉就非常明显

。。。。。。。。。。。。。。。。。。。。。。。。。。。。

读了前言这个感觉就非常明显

读了前言这个感觉就非常明显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二):故事背后的故事

很喜欢这本书 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 揭露巨著后面不为人知的故事。无事时随意翻看,却总是不知不觉就慢慢的读下来,每个故事都不比原著情节逊色,相反,有时还因为获得了那一点点小秘密而兴奋不已!那些为得到一本好书而费尽心机的努力,还有作者与原作家的交集都为我们展现了藏书人的世界!或许读罢过后,你会翻翻你所有藏书的编号,会想去要到一个签名,会想去说说你和这本书的故事。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三):将八卦精神进行到底

最近读了三本书,原本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但其中的八卦精神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一是《退稿信》,这本原就是抱着八卦一下的心情买的,没想到内容出乎意料的一本正经,有些失望;

其二是《毛姆读书随笔》,大师写就大师们的八卦,点评客观而一针见血,特别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和他作品的评论,尖刻、锐利,让我忍不住又去读了一遍《白痴》,简直是欧美文学爱好者的必读,听说毛姆还出过一本《巨匠与杰作》,不知道和这本是否有交集;

其三就是这本《托尔金的袍子》了,集八卦精神之大成啊。

翻开书,忍不住先窥视了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一章,看到藏书家对其的评价,小受打击,毕竟,刚看完电影终局的我,还沉浸在对那个世界的妄想中;读到那些价值不菲、不断升值的珍本交易时,又不禁看着身边的书堆,幻想它们将来价值几何,不过在现今这个作家漫天,作品满地的世界,恐怕大多数中文平装书的最终归宿只能是废品收购站(我妈现在就很有处理掉它们的欲望),看到身为藏书家的作者能够直接与塞林格交锋,与格雷厄姆·格林为友,又钦羡不已,尽管我的书柜里并没有二位的大作。

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1、以后会留着鸡肋般讨厌的书腰了,谁知道数年后会不会引起收藏风潮;

2、《笨蛋联盟》似乎是值得一看的作品,我得去找找;

3、打消了买套哈利波特收藏的年头,继续看电子书就好,省钱了。

弊端:

成套购买侦探小说的欲念倍增,明明不喜欢京极夏彦了,还是忍不住去看看涂佛之宴的价格,骗自己就当收藏吧,保不住哪天就升值了。呸!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四):藏书家有病,旧书商才有钱

虽然是用戏仿的口吻,但杰寇斯基在《三故事与十首诗》一节里还是挑明了:甭管是恋物癖、渴望贞洁还是怕死怕得不行,大部分藏书家脑子有病。他也用了牙医和病人来比喻珍本书商与藏书家的关系。但如果藏书家真是有病,这个比喻就不那么恰当了。要是不怕说话难听,用毒贩和瘾君子来做比喻,可能更为恰当。

不过,这位成功的商人、无疑问的老滑头很清楚,他的生意和他的这本书,都要仰仗藏书家和向往藏书家的普通读者来照顾,话不能说那么绝。所以,虽然他可能满腹对藏书家的吐槽,但在这本书里,这种吐槽绝对被抑制在很低的水平。除了前述对书品新旧的变态重视,他不过提到了藏书家对稀有的作者点评版乌克兰文《动物农庄》的忽视、对非文学经典的《哈利波特》首版本的追捧,顺带反讽一下童书收藏家(“那些受藏书家青睐的书籍一定不受当初拥有它的孩子们的喜欢”)和英雄作品收藏家(“他们想象自己和某个英雄互相关联,以使自己形象高大”),而已,而已。

为了满足多数读者购买本书的预期,杰寇斯基把重点放在了与藏书家相反的方向,即努力地八各位20世纪英语名作家的八卦,并尽量装作和作家们很熟。当然,他确实和一些名作家有工作上的往来。不过多半是出售了某作家不希望他出售的东西,被其律师/秘书追讨,比如品特、塞林格。真正和他私交不错的且给了他不少甜头的,大概只有格雷厄姆 格林。也因此,这个二流作家在本书中竟出现三次之多,每次都卖给他不同的珍本书。

总体上,就是这些有的没的,被敷衍成了20篇故事。在个别故事里,杰寇斯基不但没跟相关作家打交道的经历,甚至连指名的藏品也没经手过。这种情况下还能言之有物,只能是靠他对珍本书市场和版本学的秥熟了。能把什么书何时由谁出版,编辑是谁、排版是谁、装帧是谁、开本几何、印数几何、售价几何说得清清楚楚(更关键地,用之于日常的生意),他的心里装得下一部完整的20世纪出版史才行。因此,虽然书起了很八卦的名字,讲得也都是八卦,还是让人对他的专业素质肃然起敬。这也说明,要做一个成功的珍本书商、挣病人的钱可没那么容易。为了配合病人的偏执,这行恐怕是加倍的不容易才对。

PS:本书有个额外作用,让人更容易理解喜欢油墨香的妹子。如果有偏执的阔佬会为了一张没有字的原装玻璃纸封皮用多出10倍的价钱买首版书,那弃电子阅读器而存几本所费不多的纸质书又算个什么呢?

《托尔金的袍子》读后感(五):读里克·杰寇斯基的《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

在现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有了称得上充足的业余时间。我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和朋友聚会,或者舒展一下在办公室日益惫倦的身体;另外一天,我可以一个人窝在房间里,整理一下我平日里的所见所闻,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来,成为让我珍惜的财产。

·

里克的这本书,并不是我自己搜寻到的,而是我在荐书贴里看到的,然后它在某一天和我买的其他书一起到了我手上。因此,我想表达的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里克·杰寇斯基这个人一无所知——甚至在读完他的书后,我仍没有产生一丝好奇想去了解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托尔金的袍子》没有可读之处。

就在刚刚,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为了说服自己这书不应该只被打上3星,我重新浏览了作者序,接着我看到了一句在之前已经被我标记的一句话:随着你的长大,你阅读的乐趣会日益被重读的兴趣所代替。我认真地揣摩了这句话。就在不久前我读《随性而至》时,我说,“首次阅读中那种‘惊喜的邂逅’般的愉悦是回顾复习所不能够理解和代替的”,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把两本书给我感觉比较了。如果说,毛姆的语言让我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激动,那么我对里克的感情实在太平淡。

理性让我应该立即停下这种主观上的吹毛求疵,所以我就不长谈我的“个人喜好”了。拣重点的话说,就是我被毛姆那带有强烈个性的语言闪迷了眼,里克的语言文字虽然普通,在某些方面无法触及我的喜好,但是他讲的故事是充满趣味的。单从作者本人喜爱书籍这方面,我就应该放弃用花哨审视的眼光来评价他。并且,虽然我无法喜爱书中的所有故事,但总有三四个故事已经感染到我。

·

《托尔金的袍子》追踪了二十本举足轻重的现代书籍的问世历程,它们每一本书都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这大致就是该书的简介。在阅读的时候,我是用寻找八卦的目的看的——虽然其中谈及的大部分书我没有读过,甚至于某些人物我从未耳闻。

我在《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故事中收获了很多爆料,当然之前我已对王尔德的事迹有粗略的了解。在另一方面,故事再次提醒了一个我已经忘掉的点,就是柯南·道尔与王尔德是认识的,他俩曾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

我猜测作者本人是非常喜欢《洛丽塔》和《霍比特人》的,关于《霍比特人》,我想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它了——托尔金创造的中土世界和他史诗般的怀想。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罗琳在创作初的一些事迹,惊叹于哈利波特系列的市场。一本书的文学价值与其带来的市场效益之间的差距也令我唏嘘。

·

写到这思绪竟然断了,一定是饭点到了的缘故……那么,请让我打上“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