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名士风流》读后感精选

《名士风流》读后感精选

《名士风流》是一本由蔡登山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士风流》读后感(一):脱了缰绳孩子,认为纵欲可以实现自我,早已脱离传统和伦理。

一个个时代精英的风流史,八卦史。

民国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历史成就了他们,是他们的家族的奉献成就了他们。在社会顶层的精英交际圈内。

他们最后的结局,大多死去时,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留下一段风流往事,任由后人评论。

其实他们的目的也到达了 ,就是对时代的反抗,让历史记住他们;无谓的堕落,无谓的自贱。

不看也罢。

不过,顾维钧等人的描写还是不错的...

《名士风流》读后感(二):就爱看八卦

《名士风流》这本书其实是满足普通读者对名人的窥阴癖。将民国时期的各位大家的隐私挖掘出来给广大读者,话题性十足。

这里的八卦绝非目前台港地区娱乐圈娱记所写的低级文章,而是作为一个严肃的文史学者经过多年的查阅史料与潜心研究后所发现的心得,因此是一种良性而又有水准的八卦。

这里面有几点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1.沈从文的婚外恋。原以为他和张兆和是一对神仙眷侣,不成想,这个男人居然也有过出轨啊。太雷人了。

2.诗人戴望舒与N个女人。呃,这个也是给我不少新鲜的视角。我承认,自己之前实在太纯洁了。

3.戏剧家焦菊隐与林素珊、李石曾的三角恋居然这样轰动。民国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啊。

4.徐迟苍凉的背影。为何原本这样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大诗人最后确不得善终呢,真是太让你郁闷了。!

总之,本书里的八卦还有很多,真是能大大地满足了一大部分人的阅读心理啊!!

《名士风流》读后感(三):名士多风流

知道蔡登山这个名字是在许多报章杂志的文史钩沉一类的栏目中。蔡先生的笔总是在挖掘名家的情感婚恋,读来往往有平时常规的书本中所获取不到的意外收获。也因此对蔡先生的文章格外关注。近日听闻到他的新著《名士风流》(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1月出版)出版,迅即找来一册大块朵颐。

首先称赞一下该书的封面。本书所写民国旧事,出版社深谙其意,书封设计得雅致而疏朗,仅以书名和作者铺排,背景则是错落显现出各位传主的名姓,繁简相宜,简明而醒目。此种复古式的封面大有民国图书之遗风。近年来图书的封面设计有繁复化的趋向,此书的设计未始不可以算是一种可贵的出新。

内容上则是选取了十余位民国时期领一代风骚的文士,透过他们素常给后人的既定形象之外,而深入其内里去一窥其更加隐秘的生活图景。正如该书的书腰文案所言:揭开民国文士盛名之下的隐秘心史。此乃蔡登山素来所擅长之处,内容之精彩想必一定是在意料之内的。然而当笔者看罢全书,忽而又有些许的失落,竟感觉此书的看点没有事先所预想的那样给力。许多篇章所述往往点到为止,并不深挖,有如蜻蜓点水、浮光泛影,让人好不遗憾。不过转念一想又觉释然。或许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八卦文章太过泛滥的缘故,我们早已浸淫在浮躁与庸俗的社会氛围中深受其害,因此反观这类严肃读物便生出种种不够过瘾之感。看过作者介绍后方知蔡登山三十余年间在现代文学的史料中爬梳,具备相当丰厚的学术修养,因此在做起文章来,总是力图把看似“八卦”的文章做的更加严肃更加富于文化气息。所以,在对每一位文士心史的掘发中,均是依据真实的史料进行历史现场的重构,试图在介绍每一位名士婚恋轶事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为读者展现这位名流整个人生的全体做一概括,从而达到二者的平衡,而绝非仅为八卦而八卦,一味迎合小市民阶层低级趣味者。如《沧桑看虹》中记述沈从文的一次“偶然”。之前笔者对沈从文情事的了解基本均停留在于沈从文与张兆和二人爱得如何凄清悱恻。但竟不想对张兆和如此爱慕忠贞的沈从文在婚后居然也有一次偶然的“出轨”。不过透过蔡登山的笔,我们看不出沈从文有僭越婚姻的罪过,反而觉得那是一个正常已婚男人均会发生的一种偶然而已。从而对作家的认识更加具有层次感,觉得他更加真实也更加可爱了。谢勇曾说蔡登山文章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中作家私生活研究贡献还是突出的”,洵非虚言。

名士多风流,看罢此书后会更加深这一认识。其实,所谓的名士多风流,多半是由于时代造就的。个人的际遇放在时代的洪流中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是个体所无法左右的。是非对错此时都已不在重要,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展现出这些名流作为普通人所应该具有的另一幅鲜活生动的面孔。

《名士风流》读后感(四):“八卦”内外的《名士风流》

台湾蔡登山先生沉潜于现代文学史料多年,喜好写作家情史,每每有猛料爆出,故被戏称为专写民国文人的“娱乐记者”。娱记以“八卦”取乐大众,蔡先生《名士风流》也有沉迷于风月、私情之貌,当在“八卦”之列。蔡先生读书多,蒐集的资料广,所写文人情史引证严密,不同于坊间那样以解密和绯闻为噱头的胡编之作。蔡先生的“八卦”虽地道好看,但我还是对诸多文化人所赞誉的“内中有乾坤,自成境界”表示怀疑。

《名士风流》开篇写民国权贵顾维钧得意人生,美眷如云,虽合乎书名,却了无意思,不过是顾维钧的小传。说及历史人物传记,材料、观念、切入角度和剪裁、文笔,当是写作的标准。就此四者,蔡先生于观念最为薄弱,因其专事情史,所以往往难以企及人物之思想和时代风貌。

比如《名士风流》中所写最有名士风度的袁寒云和邵洵美。袁寒云生于大贵之家,疏狂磊落,纵弛不羁,一生纵情于醇酒美色,无所不玩,交友甚广,极具古代才子的遗风。蔡先生写《无边风月》就着力于袁寒云的文人生活,称其“内心却是潦倒的,简直就有点落魄”。其实身为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寒云有过“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反帝的感怀,也有过“史迁作霸王本纪,不教成败论英雄”为父辩白的隐晦。纠缠于历史中的袁寒云是那样的暧昧不清和复杂,而蔡登山先生以风月情事匆匆的掠过在他看来无奈落寞的袁寒云,贵公子旧日风情遮掩了清末民国的白云苍狗,袁氏家族也隐于无形。

《人间能得几回闻》中邵洵美挥金如粪,爱好艺术,俨然巴黎沙龙里的人物。蔡先生无意去勾勒当时旧上海,对唯美派所及也甚少。作为文学史上出色的唯美派诗人在《名士风流》中就是一个金屋藏娇的享乐文人。其实如果将这新旧两代名士做对比也是很意思的,可惜可以触及的问题都被胭脂粉所埋没。真不得不感慨“八卦”误人,蔡先生空有材料而无心深究。而材料过多,有时剪裁也会变得困难,《戏梦人生》与其说是写焦菊隐的戏剧人生,还不如说是写李鸿章大公子李石曾的婚恋,这种材料缝合不当导致文章混乱可能也是因为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段情史。

以人物传记的标准来看,《名士风流》确实有诸多毛病,但对“中国现代文学中作家私生活研究贡献还是突出的”(谢泳)。比如写沈从文婚外情的《沧桑看虹》,蔡先生之功一在考究出沈从文婚外情人高青子原是小说家,纠正了大多传记说高青子是诗人的错误;二是搜集到高青子小说《紫》(发表于1935年《国闻周报》13卷4期),这篇小说的素材来之她与沈从文的恋情,这些都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另一篇《记忆中永远的甜蜜》写卞之琳对张充和的一往情深,依靠资料推演情史,也颇有趣,其间有以史实佐证江弱水解读卞之琳《断章》的一家之言(《断章》其实是一则爱情故事),更是见新意。

说罢《名士风流》,更觉得蔡先生是爱好“八卦”之人,但是他的“八卦”已登大雅之堂,于是就需要他多些问题研究,少些故事。我最近读到蔡先生两篇考究文学史料的小文,这于他是最相宜的,至于文人情史该适可而止,毕竟写了这么多。另外指责蔡先生跟风实在是冤枉,电影《色戒》大红大陆始见蔡先生的《百年尘埃:张爱玲〈色戒〉》,其实他的书出版在电影之前,而今日民国范成为口头禅就见《名士风流》,其实他沉迷于民国文人也已多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