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0字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1000字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奥]斯台芬·茨威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薇讀書——《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雖然更被熟知的是茨威格的另一則小說。本書彙集幾則中篇,每個故事都深刻地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任何一種感情都被作者細膩地訴諸筆端。故事其實很簡單,單看篇幅會覺得冗長,但細細品味,每篇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失控

最初对这部作品有强烈的阅读冲动的缘由,是来自朋友的推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名字也很吸引。虽然很多书买了只能证明我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可怀有强烈的阅读冲动又标题吸引,于是就变成了积极行动。

现在做了母亲,很多时间都是零散的,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好在我已经开始了。这是个合集,不再像以前的阅读习惯那样从头看到尾,直奔标题的这篇。

一个女人,在四十多岁不再年轻的时候,突然卷入一段无法自拔的畸恋。最初怀着的救赎态度,最终无法抑制的转变为奋不顾身的爱情投入,可还来不及有什么悲喜过程,就戛然而止在一个赌徒的本性上。

而她自己,却需要有余生来消化,沉淀和平静...

情欲与道德,茨威格的作品的主题。穿过时光的迷雾,人性确实没有进步多少,也许就是亘古不变。

出身高贵的女人,安稳快乐的时光不值一提,当丈夫早逝,旅行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发现人生的真相。可这澎湃汹涌的爱情,建立在一厢情愿的狂热中,却要用余生去承受其害。

没有高贵培养出来的心思细腻,没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哪里有条件去咀嚼和消化呢?

不知为何,读完好像被那一缕哀愁缠绕,久久不能释怀...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如果你没有读过茨威格的作品 那将是怎样遗憾的一件事

茨威格真的是我顶喜欢顶喜欢的一位作家

我无数次的向你推荐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不知至今你已看过否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茨威格的作品

热情不减

喜爱不褪

满满的都是欣赏

我之前是有说过“茨威格作为一个男人竟可以将女人写的如此淋漓尽致”

有朋友冷冷的回我“他写男人同样”

当时有些懵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无以为答

现在

当然可以斩钉截铁的附和道

“是的

他写男人同样

同样的淋漓尽致”

茨威格不像有些二三十年代欧美俄的作家那样虚浮

写作行文的收放自如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内在精神

他可以通过有限的外界客观事物描摹出无限的人物内心

我最惊叹的就是他描写朴素情感的那份张力

一旦这有限中有一个入口可以通往人心内在

他便酣畅行云欲罢不能的将情感倾泻而入

他可以将或复杂或单一或执着或矛盾丝缕细微的人物思想描绘的深邃且张力十足

就是“内在张力”这个词汇

现在想来他的作品我脑海中全是这个词汇

如果你没有读过茨威格的作品

那将是怎样遗憾的一件事

因为你将无法切实的揣摩到人类的内心冲动究竟是如何的磅礴瑰丽

如果你没有读过茨威格的作品

那将是怎样可惜的一桩事

因为你将无法使自己那些欲说还休欲言无语的内心情愫具体到现实中来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比女人更了解女人

自从上次看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喜欢上了茨威格的小说,缠绵而细腻。上次看的译者是张玉书,这次看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高中甫等译,相比之下,张玉书的翻译更吸引我,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那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已经成为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神作了。

茨威格的小说似乎总与女人,爱情,一厢情愿有关。我如今依旧在惊奇茨威格一个男人怎么能把女人对爱情那种的执着、付出、内心挣扎能那么了解,清晰直白的表现出来,他似乎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女人总是会被某些力量牵引着做一些连自己都来不及考虑的事情。

而在他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里,对男主的描写一开始总能让我喜欢,可到了后面就慢慢变了模样。像《一个陌生的女人里面》的R先生,一开始是一个阳光的邻家哥哥形象,长得好有才华人缘好,可到后面才知道他是一个游戏人间,滥用感情的男人。像《贵妇失宠》里的那个青年,一开始是个战战兢兢憨厚笨拙的农村青年,而到后面变得麻木不仁,粗暴贪婪。《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里那个年轻的波兰人,前一天还圣洁得如同婴儿,还在教堂里真诚的发誓,还对C太太感激得跪下亲吻,可转眼又变成一个癫狂的赌徒。一开始的美好形象、憨厚笨拙、圣洁是真的,后来的游戏人间、粗暴贪婪、嗜赌如命也是真的。我只是太过容易被一开始的印象所迷惑。

当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旧书商门德尔》,是不是天才总是会有那么一点不完美。谢尔顿有187的高智商却听不懂别人的幽默讽刺,不懂交际;门德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博览群书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那么一点的不完美让人觉得无可奈何可也让我觉得可爱。我多想也能过目不忘,能沉浸在自己的书中世界,能看遍所有的书,可是我不知道记住那些数字、封面、价格有什么意义,对外界的一无所知是否能生存下去。

好好看书,了解世界,学会生存。

2014/06/07

但外面已经潜伏恐惧了,它焦急地抓住她,粗暴地使她的心停止了跳动。

为了不毁掉自己,至今在她生活四周筑起的那些看不见的恐怖栅栏,也就必须打断了。

恐怖比惩罚还要坏,因为惩罚总算有了结局,不管怎么说,总比悬在那儿,比那种神经紧张、无尽无休的恐惧要好。

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是总需要聚积力量,猛烈地扑上去;从微不足道的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

他重新提起皮包,没说一句话,没看一眼,把这扇门,这扇将他的现在与过去的生活隔开的门关上了。

世上的大多数人幻想能力是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像尖刺般狠狠地扎进头脑里,他们绝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白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一个女人一生里确有许多时刻,会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形实际上明明存在着;硬不承认这种事实,不过是恐惧自己的本能和我们天性中的邪魔成分,想要掩饰内心的恐惧罢了。

在形式上我们大家一味守礼,一桌人从前以诚相待,不拘形迹,如今似乎已被破坏难以挽回了。

这些人来不及考虑决定,不问自己甘冒生命之险的一时豪勇究竟有无意义,只像着了魔受了牵引似的,被一股意志的力量推动着便跳下去了。

因为我内心里存着畏惧,害怕踉跄失足的人会带着上前扶救的人一同摔倒。

那一小时的时间是随着一片无形的大海上面千起万伏的轻涛细浪点点消逝的。

这不是日常生活里那种均衡平稳的视觉,每一秒钟都和普通的标准不同。

一般人所谓的廉耻和顾虑,我可以完全抛在一边,他只须说一句话,只须向我走近一步,只要他曾经企图抓牢我,我就会在那一秒钟里立刻将自己整个儿交给他。

我原已心坚意决,不惜鲁莽从事,准备将长久积聚的全部生命一次抛掷出去,却突然发现迎面堵着一道令人顿失知觉的墙壁,我被激情带着一头撞在上面。

时间终是最有力量的,年龄对于一切情感自有一种奇异的磨蚀作用。

我愈是想努力抓住这种回忆,它就愈是狡狯地溜走;如同在我脑海最深处飘忽地若隐若现地游动着一支闪光的水母,苦于无法将它捞起和抓住。

我用强力奋起所有的感官,向周遭、同时也向内心深处捕捉旧日的踪迹,但是真见鬼,无法抓住这消逝了的、在我脑海中已经湮灭了的回忆。

记忆力往往把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把读到过的和亲历过得完全吞入遗忘的黝黑的渊底,不经强迫便隐而不露,只有意志的呼唤才能将它从幽冥中召回。但是,只要捕捉到一点蛛丝马迹,一张有风景画的明信片,信封上熟悉的笔迹,或者变黄的报纸,顷刻,遗忘了的东西就会像上了钩的鱼儿一样,马上从漆黑的深渊里冒出来,又生动又具体,栩栩如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