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锦集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锦集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是一本由(苏联)肖洛霍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7.95,页数:20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一):第三部

这一部只有一卷,应该是四部里最长的,内战打到了第四年,流的血已经太多,无论是白军还是红军,对待俘虏的唯一手段就是屠杀。

格里高利的哥哥彼得罗被红军堵在山洞里,被诱骗后,被同村的哥萨克克赛沃依枪毙了,格里高利为了复仇,把所有抓到的俘虏全部枪毙,失去两个好朋友的克赛沃依则更疯狂的报复,每到一个村庄就是烧房子杀人。最高苏维埃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开始派更有经验的人前来平叛,形势明显转向红军。

读到第三部,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主人公格里高利和他的伙伴们都是白军,老百姓也普遍支持白军,而红军被写的特别残暴,没有我们一贯宣传的光荣伟大正确的布尔什维克的正面描写,虽然他们很英勇,但是读者很难喜欢他们。然而这套书居然在1941年得了斯大林一等奖,简直匪夷所思,居然没有被定性反动书籍,也难怪1968年瑞典又给他颁了奖。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二):第二部

前些天买的鱼全部爆缸死掉了,但总算把草养出来了,今天又重新配了鱼。

第二部只有两卷,而且比较单调,第四卷主要是十月革命后的国内形式,哥萨克人的摇摆,苏维埃控制了核心城市,掌握了工业和交通,但是没有粮食,所以只能强行从农民手里征粮。格里高利一开始加入了红军,这个时期红军成分很杂,军纪涣散,乱杀俘虏,严重扰民,于是格里高利趁着受伤回家了,问题是,哥萨克人决定自治,摆脱俄罗斯人,于是格里高利有被迫加入白军。

从历史看,1917-1919年,白军占据俄罗斯五分之四的领土,苏维埃的主要问题是军队制度,新兵多,战斗力不高,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而白军的问题无法解决,由保皇党,贵族,地主,和外国军队组成的部队没有统一指挥,政治诉求也不同,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老兵打完,没有补给,到了19年之后,后继乏力。

肖洛霍夫对于双方的描写比较客观,对于哥萨克人反对苏维埃也有理有据,双方都残酷杀害战俘。

彭楚克第一部就出现了,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哥萨克部队的机枪军官,真实身份是布尔什维克,内战爆发后,他指挥一个机枪队,第二部花了很大笔墨来描写他和机枪队员,女犹太人安娜的情感,一次战斗中安娜被打死,不久彭楚克的队伍几百人被俘虏,受骗投降后全部被杀害。战争的残酷性在第二部得以深刻展现。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三):第一部

二十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品,哥萨克人的史诗,即便肖洛霍夫是坚定的反美斗士,1968年的诺贝尔奖还是授予了他。

哥萨克人并不是一个民族,他们是由很多离群逃难的人组成,经过很长的岁月成为一个特殊的族群,成为沙皇手中的利器,和平时期他们耕种放牧,战时按照战区组成骑兵。有点像明代的兵户,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哥萨克人的小说最出名的除了这部,还有波兰作家显克威支的火与剑。

第一部前两卷用来描述顿河两岸的哥萨克村庄,大量文字叙述他们劳动和爱情的场景,主人公格里高利爱上了隔壁邻居的老婆,趁着邻居服兵役跟她同居起来,老父亲立马给他娶了亲,于是格里高利的爱情和他的命运一样,如同墙上的小草,来回摇摆。

到了第三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里高利和他的伙伴们前往西方同匈牙利人,德国人作战,他第一次杀人,第一次看到同伴强奸妇女,这都令他痛苦。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一刀劈砍在头上,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举行了葬礼,然而作者的设定是所有亲人都将一个个死去,而格里高利不会死,就像活着里面的富贵,这是对他的最大折磨。

格里高利第二次上了战场,他已经成为一个老练的骑兵,狡猾勇猛,敌人纷纷死在他的刀下,但是骑兵的时代毕竟过去了,成百上千的哥萨克人倒在德国人的机枪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成果就是沙皇倒台,临时政府接管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迅速增长,作为沙皇最忠诚部队的哥萨克人即将同红军展开殊死搏杀。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四):第四部

第四部很长,分了两卷。内战到了尾声,红军被打退了几次之后,步步为营,扰民的现象慢慢少了起来,加上红军战斗力更强的部队过来支援,哥萨克的主力慢慢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白区的老百姓开始逃难,英国人也开始撤退了。内战爆发的时候,德国人希望打垮苏联,英国人希望有一个亲自己的政权,美国人,日本人浑水摸鱼,国外干涉军配合白军对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当面,有不少中国人参战,在本书中也有体现。

格里高利悲惨命运来了,先是哥哥被杀,而后老婆堕胎大出血死了,哥哥的老婆不久也淹死了,父亲在逃难的时候染上伤寒也没熬过去。格里高利转而又参加了红军,跟着去打波兰人,这个时候他母亲思念儿子也死了。之后因为之前在白军做军官的污点,格里高利被退伍了,给个回到家乡又面临审判,又落跑当了土匪,带着情人一起跑的时候,阿克西妮娅被流弹打死,女儿也得了白喉病死了。又是一年春天,格里高利丢掉了枪,回到了家,家里只有他的儿子和妹妹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年轻的格里高利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从一个刀都拿不稳的新兵变成了师长,村子差不多只剩下了寡妇和孩子,格里高利一家九口人只剩下了三个,有些人家灭了门。

肖洛霍夫现在哥萨克人的立场上完成了这篇巨著,正是因为这种客观,使得静静的顿河得以成为20世纪苏联最伟大的作品,对于内战一方的任意拔高,歌颂都是不合适的,内战都是一个国家的灾难,我想这些年部分因为统战的需要,部分可能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共内战现在讲的越来越少了。

对于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充满的矛盾性,他在命运的河流中无所适从,他不喜欢外国势力的干预,对于红军和白军都无法接受他们对敌人的残暴,所以他两面摇摆,最后的命运就是个悲剧,可以相见的结局不是被抓枪毙就是流放吧。对于哥萨克人而言,内战结束,骑兵的时代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陆军是坦克之间的战斗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是哥萨克人最后的荣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