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网络间谍读后感锦集

网络间谍读后感锦集

《网络间谍》是一本由柏源著作,29.80元出版的2010-9图书,本书定价:281,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间谍》读后感(一):确实烂,但是烂的多少有点新意。

前些时候在卓越为了参加返书活动,买了本。今天刚看完。确实如楼上的说的,感情戏泛滥,尤其是最后还有首日文歌来占地方,如果有用还好,看了半天也没明白那个歌除了渲染点情调,还有啥用。所以如果单从小说写作的层面来看,这真是一本烂书。

然而,这本书涉及到了一些关于网络上狙击网特的事例,还是值得一看的。起码让人知道,平常再去逛网页时,怎么挖掘一些敏感发言的背后用意。

《网络间谍》读后感(二):网络间谍“贱”

读这本书是来源于微薄那些“好动”分子的推荐,可惜这书一点也不“好动”,这也就算了,情节还很糟糕。

1 学琼瑶滥情,有必要这样吗?还滥的很土。

2 既然是打着揭露网络秘密的噱头,可所举的例子是人尽皆知的;人尽皆知也就算了,你也揭露点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啊,可都在描述删贴、删贴、废寝忘食的删贴。要不就是描述如何被黑道追杀,太夸张了。

3 漏洞百出的情节。如果你滥情、i没有揭秘,但你有好的情节也可以啊。可是这个情节太平淡了,平淡的还不如网民们的帖子;漏洞也太多了,看到后面甚至用大段大段的歌词来充字数。受不了了。

《网络间谍》读后感(三):我想看什么样的媒体小说?

其实原本是想写“关于媒体的小说该怎么写”,后来想想有些大言不惭,还是改为“想看什么样的媒体小说”为妥。萌生此意,是因看了几本关于媒体小说,皆不如意。

关于媒体行业的小说,至今看了5本,07年的《新闻界》,近期的《记者圈》、《驻地记者》、《北京记者》、《网络间谍》。

就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一本好小说应该让人有寄居作品的幻觉。我看书至今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答题的习惯:就是心怀善意,顺着出题者的思路走,让自己入戏,否则纠结的只能是自己。

3年前的《新闻界》,据说是第一本关于媒体行业的小说,书虽然未必完美,但也算差强人意,至少能令人耳目一新。读完后还特意以小说提供的故事为蓝本,对新闻行业找到指点江山一番。而在新近的几本小说,却始终无法入戏,只能立诸书外,对小说文本的本身指手画脚。

或许还是根源于我对这个职业过高的期待,总感觉在那些记者角色中没有看到真正的记者,或者没有我所期待的记者。要么长篇累牍讲述现代职场情感纠结,要么展现如何周旋于广告、发行,要么揭秘如何操作一个策划⋯⋯也许这些角色的行为方式符合时下这个行业特征,甚至在某些细节上还可能是纪实,但给人的感觉依然像一个普通职场。

有点意外的倒是《网络间谍》。书名起得很诡异,大概也是在跟当下荧屏的“潜伏”风,其实故事还算靠谱(除了关于间谍的部分),也接近理想中的媒体行业小说。如果说《记者圈》、《驻地记者》、《北京记者》适合没有任何媒体常识的人看,那么《网络间谍》值得写媒体小说的作者看看。

原本以为,既然网站被阉了新闻采编权,编辑就只能从事ctrl+C、ctrl+V这样的技术活,现在看来这种对网站的印象太刻板了,尤其是综合性的网站。《网络间谍》掀开了一个不一样的网络平台,也更深地触碰了一个媒体的生存状态。

我猜想“海角论坛”应是以“天涯论坛”为原型,这其实暗含一个启示:只有把故事建立在一个大的媒体上,小说叙述结构才能展得开,否则只能写成普通的职场小说。

在新闻行业有一句话,报章看南方,电视看湖南。之所以对这些媒体小说不满,是因为我们现在提及记者的时候,除了会联想到那个大宝sod蜜二球广告,还会想到孙志刚、程益中、南都之类的关键词,真正让人关注这个行业正是他们。他们的存在可以让人确定,在商业特点之外,记者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情怀,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这样的小说注定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我更想看看关于他们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